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還記得他嗎?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對於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不同尋常的指揮者,相信很多80、90後的朋友都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有“天才指揮家”之稱的舟舟。

昨天,是“世界唐氏綜合徵日”,而這個特殊的日子,也令消失已久的舟舟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中。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舟舟,本名胡憶舟,1978年4月1日出生於中國武漢。因為這天恰逢西方的“愚人節”,因此令唐氏綜合徵患者的舟舟就像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而今年,舟舟就將正式踏入40歲的“高齡”。根據數據顯示,唐氏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有16.2歲,50%的患兒在5歲前即死亡,其他年齡組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5—6倍,只有8%的患者活過40歲。

舟舟的故事是從一部名為《舟舟的世界》的紀錄片開始的。1997年,湖北電視臺記錄片編導張以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武漢交響樂大廳外的舟舟,並對他“無師自通的指揮才能”產生好奇和關注。而這部在經過10個月的跟蹤採訪拍攝後誕生的近60分鐘的電視記錄片,也徹底改變了舟舟的命運——他成為了成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終身指揮,與劉德華、施瓦辛格等名人一起出席重要場合,並屢屢登上海內外交響樂舞臺。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是否真的具備指揮才能一直以來都是存在於舟舟身上的一大爭議點,其實關於這一點,在《舟舟的世界》裡就已明說。片中提到,先天唐氏患者善於模仿,不止是指揮,話劇、京劇都能被舟舟模仿的有模有樣。此外,在影片的結尾,一直想將舟舟推向世界舞臺的好友刁言與德國杜伊斯堡交響樂團交涉,希望能為舟舟在樂團排練後,爭取一個Encore的表演機會,但得到的回覆是"不可能,完全不可能。"而在觀摩排練的過程中,舟舟甚至還“不爭氣”地睡著了。

舟舟的指揮是建立在音樂奏響之後的,這顯然不符合指揮的基本規則。但不可否認的是,舟舟是具備音樂感知力和表演慾的,畢竟旋律複雜的京劇也能被他唱的完整,而指揮,也的確是他的興趣所在。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從某種意義上說,舟舟是幸運的,成長於文藝氛圍濃厚的樂團大院,他可以自在出入不同的文藝劇團,與名師一起“學習交流”,在商場、公交車上,也會被真誠地善意以待。但這一切,並不是因為他的殘疾身份,而是出於他所表現出的良好家教。

舟舟的父親胡厚培是武漢歌舞劇院低音提琴手,他明確地知道,舟舟的指揮只是一幫大人在帶著他玩。於是,他並沒有刻意地培養舟舟所謂的“指揮天賦”,而是更多地教導舟舟生活的基本方式、待人的禮貌,他教舟舟做家務,讓他去自行車攤“實習”,以期未來舟舟能最大化地自食其力。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在最近的採訪中,已經78歲的胡厚培透露了近幾年演出的難做,對舟舟未來生活的擔心,回憶起舟舟童年時被同齡孩子“剝光了衣服”的暴力欺侮,胡厚培更是難掩憤怒,但對於接踵而至的提親,他表示出於人道的角度,並不考慮。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就像《舟舟的世界》所表達的一樣,“一切生命,都具有尊嚴”,"每個人都構成別人世界的一部分",即便是先天有缺陷的人,也可以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有尊嚴地生存。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天才指揮家”的名號,是觀眾對舟舟的愛意之稱,但更多的是舟舟在獲得廣泛關注之後媒體吸引讀者的一種說辭。對於藝術,我們應該是嚴謹的,對於舟舟在成名之後的種種演出,我們更應該看做是其立足社會的一種謀生方式,但同時,也不妨礙我們藉此做兩件事:1、更好地瞭解、普及藝術,2、更好的理解弱勢、少數群體。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其實在文藝界,唐氏患者從業者並不罕見,美國演員傑米·布魯爾(Jamie Brewer)就在系列劇集《美國恐怖故事》裡憑藉精湛的演技成功扮演多個角色,贏得了大量粉絲的歡迎,與此同時,她也是德克薩斯州本德堡縣紅十字分會的主席,併成功促使德州立法,使用“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智力發展障礙)來替代“Retarded”(智力遲鈍)這個具有歧視意味的詞。

那個“天才指揮家”40歲了 願世界繼續溫柔以待

時代的車輪在不斷向前滾動,對弱勢、少數群體的關愛也會越來越人性。對於舟舟,或許他並沒有足夠高的藝術天賦,也或者他的“演出”曾令人疑惑,但並不妨礙我們換一個角度,繼續對他溫柔以待,就像胡厚培說的,“你可以不愛舟舟,但是你不能歧視舟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