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問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不允許批評嗎?


南山客:“您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總覺得不妥當,似乎限制了人的思想。”

孔子:“限制了人的思想?我倒沒覺得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我在警示門人弟子,讓他們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不要整天發牢騷說這不公正、那不合理,人哪有那麼多閒暇,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力的培養上,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


南山客:“我看到很多的批評,應該也是有利於政策的制定呢,難道批評不好嗎?”

孔子:“一個政策的制定,總會是各方利益的平衡。你注意觀察,其實很多的批評都只從自己利益的角度去考慮的,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響,才會有氣而發。並沒有從整體的高度去考慮問題,這樣的批評只是意氣用事,無濟於事,對政策的制定也沒有實質的幫助。”


南山客:“也就是說,不在那個位子,就不能理解那個位子的難處?”

孔子:“是的,也可以這麼說。‘隔行如隔山’,其實員工和領導也是如此,只不過,制定政策的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然後才去平衡各方利益。”


南山客:“您說過‘分內’,現在‘安分守己’已經算是一個貶義詞了。”

孔子:“安分守己,其實是我的理想呢!每個人都能把自己分內之事做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克己自律,這個社會豈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並沒你想的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很多個身份,像員工、父母、子女、兄弟、朋友等等,做領導要關心員工、做員工要忠心、做父母要善教子女、做子女的要孝順、做兄弟要和睦、做朋友要講信用,哪一樣容易做好?”


南山客:“安分守己,人就停在原地,不需要發展了?”

孔子:“做好分內事,就是在培養自己的能力和態度,這本身就是在學習和提高,哪能說只是停在原地不發展?自己分內的事情都沒做好,別人又怎麼放心讓你做更大的事呢?”


南山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其位必某其政,專心把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做好,這才是做人、做事的態度。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