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報告:收入越高的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越多

老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是金錢,言時間之寶貴應當珍惜。可是時間於不同的人來說,因使用的不同,往往同量不同質。同樣是一天過24小時,甲可能用來做了很多的事情,乙可能用來宅在家中躺屍。

統計局報告:收入越高的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越多

對時間如何分配使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模樣。那麼,人們是如何使用一天24小時的?

1月25日,基於對20226戶48590人的抽樣調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報告詳細查詢網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5_1646796.html)。

統計局報告:收入越高的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越多

圖1: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

報告中,人們一天24小時的活動被劃分成個人生理必須活動、有酬勞動、個人自由支配活動、無酬勞動、交通活動、學習培訓等6類,人們花在它們上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713分鐘、264分鐘、236分鐘、162分鐘、38分鐘、27分鐘。

6類活動的每類之中又各有小的分類,由於小翼的興趣點是工作、收入方面,所以這裡只簡單說點報告中和它們相關的信息。

根據報告,有酬勞動包括就業工作活動和家庭生產經營活動。這裡有兩個有意思的結果。一是人們有酬勞動的參與率相比2008年大幅減少。其中,就業工作活動參與率由原來的39%降為38%,家庭生產經營活動參與率由33%降為23%。

二是參與有酬勞動的人們,工作時間在增加。2018年,男性就業者每天工作7小時52分鐘,比2008年多了1小時26分;女性就業者每天工作7小時24分鐘,比2008年多了1小時20分鐘。男女家庭生產經營者的勞動時間也在增加,均比2008年多了14分鐘。

現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型社會,可是報告得出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樂觀。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學習培訓的參與率僅為7.2%,學習培訓平均用時27分鐘。而且這些數據主要還是由在校學生貢獻的。

據說愛因斯坦講過這樣的話,“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這裡的業餘時間我們姑且理解為個人自由支配活動時間。那麼,調查對象是如何使用這一時間的呢?

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個人自由支配活動的平均時間為3小時56分,佔用時長在6類活動中僅排在個人生理必須活動、有酬勞動之後。

居民進行的個人自由支配活動,包括看電視、休閒娛樂、健身鍛鍊、社會交往、閱讀書報期刊、聽廣播或音樂,調查對象的參與率分別為66.5%、40.7%、30.9%、17.6%、10.1%、6.8%,花在上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00分鐘、65分鐘、31分鐘、24分鐘、9分鐘、6分鐘。

統計局報告:收入越高的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越多

圖2: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

被調查對象中,閱讀書報期刊的參與率只有10.1%,每日平均用時更是不到10分鐘。看來,大部分人並沒有利用空閒時間把自己當成人才來培養,而是更願意選擇以娛樂的方式消遣度日。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對空餘時間的不同利用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金紅髮現,不同收入人群對某一項個人自由支配活動的使用時間存在規律性分佈。

具體來說,收入越低的居民看電視時間越多,低收入群體每天看電視時間為1小時50分鐘,比中等收入、較高收入和高收入群體分別多15分鐘、32分鐘和46分鐘。

收入越高的居民閱讀書報期刊的時間越多,高收入群體閱讀時長為20分鐘,分別是低收入、中等收入、較高收入群體的3.2倍、1.9倍和1.3倍。而且,高收入群體中21%有閱讀行為,低收入群體只有6.6%有閱讀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