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下面的問答摘自於本法靈師父的講法記錄,師兄們問師父答。現分享出來,希望能為一些初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我常想人從哪來死後去哪?

答:人何去何從,能想起此問題的人,多會步入修行,這是道根在起作用,這叫迷中漸覺,我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對暗號。人有住陰迷,若能常問哪裡來、活著為什麼、死了怎麼辦之類的問題,就是對上暗號啦,與道心對上,然後激發、結緣、入修、成道,這一串就開始象多米諾骨牌似的推動起來。

問:知道修行是正對的,可管不住自己。

答:做不了自己的主,就只能讓別人做自己的主,他是主人,你是奴隸。

問:手斷了可以用法術接上麼?

答:手術何嘗不是一種法術呢?

問: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與眾不同的。

答:世上沒有相同的葉子,每個葉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萬物為一,而一不代表萬物哦。

答: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當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

問:這個群真是搞笑群,群主做何感想?

答:不好意思,讓您賤笑了。

問:人間有去天堂的入口麼?

答: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人間的出口正是天堂的入口。

問:請問你怎麼看供養一事?

答: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一個修行人在山裡修行,一平民一直供養他,然而修行人最終在這一世未修成正果,於是他在來生投胎為女的嫁給供養過他的那個平民為妻,算是還債。這位修行人修的還算可以得個人身,否則會投畜牲道里做牛做馬還債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言一行,皆成因種。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怎麼樣才能有天眼?

答:天眼本是開著的,天眼就在那。天眼也叫月輪,為何叫月輪,而不是叫日輪?月亮不會發光,要太陽照射後反光,這個光叫月光。天眼本就在,但要想天眼視物,得要光照之。

問:怎麼做才能名利雙收?

答:實力說話,名利雙收最成功的是佛。一個李白的鄰居老婆婆要去世了,去世前要寫墓誌銘,她要求這樣寫:“大文家大詩人李白隔壁鄰居王阿婆在此”。實力是王道。

問:遇到邪法怎麼辦?

答:要麼遠離,要麼心正。心正人學邪法,一樣是心正人,心邪者學正法,一樣是邪心人。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今天在街上看到一隻小狗穿的衣服可漂亮了。

答:狗穿衣戴帽,是不行畜道,這樣狗會折壽多病,死得早,或多遇困頓,穿衣戴帽是提前進入人道了,就要從畜道里早往生。

問:修行專一了見識就淺。

答:專一,與狹隘,是二回事。專一,與博學,不衝突。專一,與包容,可統一。專一,不是獨立出自己,在那寂寞。

問:何為慈悲?

答:慈是賜予快樂,悲是拔救痛苦。

問:何為忠?

答:字面解釋,上中,下心,良心擺正中,是謂忠。

問:我總夢到飛起來了。

答:夢飛昇比夢墜落好,體內氣清易夢飛翔,體內氣濁易夢墜落。

問:釋迦摩尼說的三千萬恆河沙,指的是印度恆河,還是宇宙的恆河?

答:印度恆河,或宇宙的恆河,都是一個比喻無量之數,故名詞不重要,只要知道恆河名詞代表無量即可。

問:衣食匱乏,如何安心向道?

答: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請問苦行僧不能安心向道麼?這心能向哪安就安哪吧。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為啥我總懷才不遇?

答:懷才就像懷孕一樣,一要肚裡有貨,二要時間久了,才會被發現。

問:不知不覺中被慾望侵蝕到腐朽,吞噬了自我,從而內心迷失且無法安靜。

答:既然你認為是慾望造成了心的迷失,那就從慾望下手,覺醒。

問:我說的是劫富濟貧。

答:當官都富,難道你要推翻統治?

問: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最好辦法就是接受它,所以要學會對自己說“算了”。

答:如果“算了”是指事過不留,我同意你的說法。

問:到底怎麼過才能幸福、快樂?

答:作仙作佛,最幸福快樂,極樂世界最樂。

問:每個人對快樂自在的定義不同。

答:真理只有一個,真相只有一個。

問:當承諾一個誓言之後,因環境變化而無法實現的時候,還要堅持麼?

答:既然無法實現,何來堅持?可是不堅持又怎知不能實現?

問:婚姻痛苦想離婚。

答:修行處處魔考,婚姻更是一大考,儘量不要離婚,能闖夫妻關者,必能提升一大境。

問:會飛了就是天人合一境嗎?

答:鳥與飛機都會飛。

問:我走投無路的時候,卻找不到高人指點迷津。

答:嘆一聲——求人不若求己。得有一雙發現高人的慧眼啊,老子釋迦以平常人之相貌走於大街上,你遇到後能識別到出他們是高人麼?

問:我不知道為什麼改命就這麼難,總是不見成功,我每天困的眼皮睜不開依然堅持誦經打坐。

答:鋤禾日當午,修行好辛苦。拿本小破經,一念一下午。逆思維想——作為失敗的典型,你真的太成功了!

幫人,解決一時之需,度人,解決累生之困。一個是暫時的,一個是長久的。

問:強求度人不太好吧?

答: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度人是盡人事聽天命,隨緣而遇不攀緣。人人有生皆有死,豈不是說人人該死。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問:什麼是無慾?

答:行善而不求回報是無慾,愛眾生而不求感恩是無慾,學成仙而為度人救世為無慾。太陽照萬物,而萬物得生,太陽無慾,而萬物受生。

問:聽說王安石修行?

答:王安石亦是修行之人,家裡的財產最後捐給做寺廟了,他家的半山園做了寺廟,叫永寧寺,還有一個宅子也捐成廟了,半山園在南京,現在有遺址。

問:存想的力量有多大呢?

答:這個畫家有一天要苦思一個馬的形象時,他的夫人正好進屋,竟看到他化身為一匹馬,嚇了一大跳。然後就去請教某禪師這事是怎麼回事,禪師說這是心造萬物的心力。還對這畫家苦勸道,不要總是存想馬,否則易落畜道轉成馬身,心造萬物,心中常存想什麼,就成什麼,或感招什麼感,所謂福禍無門唯人自招。

問:為何要有宗教?

答:為何要有學校?宗教就是心靈的學校。

問:什麼是道?道的性質是什麼?道與萬物是怎樣的關係?

答:海如道;海處最低能納百川。海與魚,即道與萬物。

《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

問:證道是很遙遠的事。

答:心認為遙遠,就造出遙遠。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你就在道中,卻不知道。如魚在水中,卻在苦苦找海。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為何道不問壽?

答:道心不滅,問什麼壽呢?

問:為何道不問境界?

答:有人問:修成了麼?你說沒修成。再來十人百人千人來問修成了麼? 於是就有了千萬次的回答:沒修成!沒成!這麼多不好的意念加身上,產生大量的負能量,如被詛咒一般,不利。

問:怎麼修才快?

答:修行大體分漸法與頓法。漸法,從築基煉精化氣開始,慢,一級一級的打怪升級,最後到煉神還虛,再煉虛合道。道家文始派可以直接從煉神還虛開始,最高也最快,也最捷徑。道家有言,純陽最大,文始最高。煉神還虛,是頓法,禪宗的直指心地法門也是頓法。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守丹田、轉河車、通任督、觀明點氣脈,這些都是漸修法。

問:學佛學什麼?

答:學雷鋒,是要學做雷鋒那樣的人;學佛,是要做象佛那樣的人。

佛是怎麼行為的怎麼處事的,怎麼看待問題的,我們就學著做,然後突然明白佛是什麼了。

智慧與幽默並存,《西升經》:“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

問:學佛得悟吧?

答:悟,吾+心,我+心,懂了我即心,心即我,就是悟。法不外求,自身即是,自家本帶寶珠,當向內求。我心即是道,我心即是佛,我在道中而不知,如魚在海中,而不知海是魚的道。道不遠人,而人自遠之。

問:度人講法可消業嗎?

答:講法如做飯,有人做糊了,有人做得香,全看水平高低。

問: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到底哪個對?

答:都對,帶業往生去淨土好比考上大學去進修,級別低。消業往生則好比直接是大學教授了,級別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