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學習小楷,鍾繇的《 薦季直表》是必要學習的!

楷書又稱“真書”、“正書”,產生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隋唐達到極致。楷書在歷代書論中常與“八分”、“隸書”相混,這是因為楷書是從漢隸演化而來,在初始行跡上二者有不可分離的連續性使然。今天所謂的楷書是指革省漢隸、不帶波磔,字形由扁平變為方正,點畫、結構法度嚴謹的一種書體。楷書在各種書體中因其用筆、結體最為豐富,嚴謹規範,歷來被認為是學習書法先立規矩的人門途徑。然而,東漢楷書至今沒有實物相證,暫存疑慮。從書跡流傳上看,現存最早的楷書是三國時魏國鍾繇的《力命表》、《宣示表》、《賀捷表》《調元表》《薦季直表》等,所謂“五表”。

我們想要學習小楷,鍾繇的《 薦季直表》是必要學習的! 鍾繇(151——230年),三國魏書法家,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孝廉,官尚書郎,遷尚書僕射,東武亭侯。三國魏時為宰相,封定陵侯,授太傅,故稱“鐘太傅”。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有名望、成就很大的書法家之一。他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與張芝合稱鍾張”,與王羲之並稱“鐘王”,孫過庭《書譜》:“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即指此意。


鍾繇工篆、隸、槽、行、草諸體。《薦季直表》全名為《薦關內侯季直表》,鍾繇於魏黃初二年(221年)所書。原帖真跡先後為宋薛紹彭,元陸行直,明沈周、華夏所藏,清人內府,刻人《三希堂法帖》,冠其首。1860年,圓明園遭洗劫為英兵掠獲,後被裴景福收藏,之後被人竊走,埋入地下,腐爛而終。
我們想要學習小楷,鍾繇的《 薦季直表》是必要學習的!《薦季直表》是鍾繇楷書的代表作品,前人評價甚高。他的《薦季直表》雖為小楷,但氣局高深,對後世雄健書風產生很大影響,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用筆。《薦季直表》,已慢慢脫離隸書橫畫左右舒展、蠶頭雁尾的的線形特徵,增加了像點、撇、揀、鉤等新型特色筆法,更加強調筆勢的四面出鋒和線條內部氣息的呼應。各種筆畫的形態正步步走向定型,這為楷書新體的鞏固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二結構。《薦季直表》為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之前雖然有些碑版已具措意,但不能算作成雞體勢的楷書書體。從內在成因上,點面是重要因素,結構則來得更加直觀。隸書多呈扁勢,楷書尚方,在由隸而格的過程中,《薦李直表》在麻、方之間,這是鍾聯小楷在結構體勢上與晉、唐、元明等其他名家小楷差別較大的地方。
我們想要學習小楷,鍾繇的《 薦季直表》是必要學習的!三章法。《薦季直表》是古代文人量跡中最早的件(也有人認為是摹本),取橫式構成。這為讀者對精緻小楷的品讀帶來便利,後世小幅作品的拼接,如冊頁樣式大約從此作中吸取不少養料吧。在分行佈局時,採用有列無行法,字形大小穿插,字數不拘一格,天地錯落微妙,活潑生動。當然我們臨習《薦季直表》時要注意:


一、因《薦季直表》的線條略帶隸意,所以不可用後世成熟的楷書筆法為之,橫向線條的左右走勢相對明顯。
我們想要學習小楷,鍾繇的《 薦季直表》是必要學習的!二、在用筆上不可過於刻板,可加進行書筆意,體現其古樸之外的靈動。另外還可摻加魏晉殘紙書法遺韻,增其韻味的含量。

三、《薦季直表》的結構處在由隸而楷的過渡之中,體現出一種渴望擺脫隸書結體模式的束縛創立新體勢的猶豫不決,所以,有時在擺佈字形時很不成熟,常有重心偏下者,也正因此,其古樸憨拙的姿態由此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