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上世紀三十年代,斯大林為了清洗其主要的政治對手--托洛茨基分子,發動了蘇聯“大清洗”,造成世界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政治浩劫。

蘇聯解體後,1992年8月3日,俄聯邦安全部公佈了1917—1990年“由於犯刑事罪以及根據刑法典犯類似罪”的總人數,共3853900人,其中在1937—1938年“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大約為130—150萬人,其中逮捕了120萬蘇共黨員,竟然佔當時黨員總數的一半。關於這場席捲全蘇聯,震驚全世界的清洗運動的起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一. “大轉變”的政治後果和黨內溫和思潮的抬頭

斯大林把反“右傾”勝利後開始的轉折——轉向超速工業化和強制集體化道路,稱作“大轉變”。在當時蘇聯的特定條件下,這條道路雖對國家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有其可肯定的一面,但其負面作用和政治後果也是嚴重的。集體化中對農民採取的暴力強迫和驅趕“富農”政策,緊接著集體化而來的暴力征糧,對拒絕交糧和交糧困難戶採取的各種威逼、體罰、刑訊措施,以及伴隨而來的大規模逮捕。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農業遭到破壞,而投入重工業的大量資金又靠向國外出口糧食來獲得。這種情況引起了糧食供應緊張,不得不靠糧卡定量分配,這又造成城市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國家經濟生活的緊張,城鄉群眾的不滿,其直接負面後果是提高了“右派”領袖們的政治威望。《真理報》不斷收到群眾來信,認為布哈林、李可夫和託姆斯基“是正確的”,他們在臺上時,“一切都充足”,“把他們一撤職,什麼都沒有了”

這些新反對派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他們不僅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黨內下層的思想情緒,同時也從特定角度顯示了黨內上層的某些思想傾向。30年代上半期,有諸多事實表明,以基洛夫、奧爾忠尼啟澤為首的政治局大多數是主張溫和政策的。緊跟斯大林急進方針的,在政治局裡僅有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極少數人。特別是十七大最後選舉的一幕,他以遭到近300票反對, 支持率大大落後於基洛夫的景況,使他隱忍著領袖地位不穩的劇痛。在這種形勢下,打擊黨內溫和派思潮,扭轉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看來成了蘇維埃國家舵手所預定的航向。

二. 面臨發展模式帶來的矛盾和“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的誤區

蘇聯從20年代末期以後選擇了超高速計劃經濟發展模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一發展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迅速實現工業化,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願望和要求,然而,超過客觀可能條件的過高速度,加上資金全面緊缺,以及國家科學文化和技術的落後,使這一模式背離了客觀經濟發展的規律,從而使它陷入了自身的矛盾之中。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蘇聯政治模式的核心成份之一,是高度集權而又缺乏監督的幹部任命制。這種制度造成各級幹部只對上級負責,為執行上級指令而很少顧及本單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也往往漠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這使官僚主義滋長蔓延;加上官職等級名錄制度賦予的特權,又使腐敗現象滋生髮展。任職的無限期制以及長期的權力腐蝕,造成官場拉幫結派、裙帶風盛行,同時也帶來養尊處優、不思進取、意志消沉等等幹部作風問題。這種現象在30年代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在1937年2~3月中央全會上,斯大林曾尖銳指出過黨內“由親近的人們結成的小家族,小團體”,互相包庇,“互相吹捧”之類的現象。

加上他早已形成的社會主義越接近勝利,階級鬥爭越趨尖銳的理論誤區,就使他對經濟模式和政治體制本身帶來的困難和矛盾,只能訴諸不間斷的清洗和嚴酷的打擊,從此來尋找出路。

三. 戰爭危險的逼近和對“第五縱隊”的擔憂

如果說上述兩方面是斯大林進行“大清洗”的基本動因的話,那麼,這裡所談的則是他發動1937~1938年“大清洗”的較為直接的原因。斯大林執政後,在20年代幾乎不間斷地進行了一連串的鬥爭,而且採取的是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手段。

經過1933~1934年一度緩和,基洛夫被暗殺案又帶來風雲驟變,使社會政治生活進一步緊張。從1935~1936年起,接連進行了一連串逮捕、審判、流放和清洗,在黨內外打擊了一大片幹部和群眾,這就在國內形成了極為緊張的社會政在國內社會政治氣氛不斷緊張的同時,1936年的國際政治舞臺也風雲四起,開始出現戰爭烏雲。戰爭的烏雲便開始濃密起來,在這種形勢面前,斯大林深深意識到,在國內從黨內到黨外,“異己勢力”強大,深恐從最上層各反對派頭目到最底層反對派的同情者,以至包括歷次社會政治運動遭到打擊的形形色色人員,在戰爭環境中聯起手來,結成“第五縱隊”,對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在不可避免的戰爭前夕,消滅在他看來是潛在的“第五縱隊”。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以上三個方面,可以說是1937~1938年“大清洗”的基本的和直接的原因。 然而,走向全面“大清洗”的更直接的導因,又是複雜而具體的,可以說,是由一系列事件一步步促成的。

四.造成巨大損失

大清洗幾乎整個消滅了蘇聯紅軍的軍官階層,紅軍指揮人員和政工人員有4萬餘人被清洗,其中1.5萬人被槍決。大清洗槍決了5名元帥中的3人、4名一級集團軍級將領中的3人(沙波什尼科夫倖存並晉升為元帥)、12名二級集團軍級將領的全部、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97名旅長中的221人。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被大清洗嚴重傷害元氣的蘇軍很快就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丟盡了臉面。90萬蘇聯紅軍花了4個月時間,才迫使300萬人口的芬蘭屈服停戰,紅軍傷亡50萬人。它直接刺激了納粹德國的軍事冒險。

斯大林為什麼發動大清洗?蘇軍軍官層幾乎全軍覆沒!

接下來的衛國戰爭,蘇聯人幾乎流盡了鮮血。戰前,蘇軍兵員和火炮數量都多於德軍,作戰飛機則是其5倍,坦克是其4倍。但開戰1年半的時間裡,蘇軍就損失了1100萬人。戰爭中,蘇聯損失了1/7的人口,只有猶太人被滅絕的波蘭達到這個比例,其生命代價超過除中國外所有參戰大國總和。

蘇軍將領格里戈連科曾評論說:“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它的高級指揮幹部在任何一次戰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沒有受到這樣大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沒的結果也不至於如此。就是繳械投降的法西斯德國和帝國主義日本所損失的高級指揮幹部也比這少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