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他年少成名,面對皇帝任命的宰相等高官,他一再堅辭不受。有人就此說他精明卻辦出來“傻”事。雖被誣陷詆譭他卻歷四帝不倒、倖免於難,他的訣竅是一是避讓權位,另一條是……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華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一曲《恨無常》敲響的卻是職場中人晨鐘暮鼓。

在唐代,李泌絕對是一個很有點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帝。那是個多災多難、奸臣當權、藩鎮割據的時代,許多大臣不是死於文臣讒言就是亡於武夫的刀劍,而他獨被四個皇帝所信任,雖屢屢被誣陷、詆譭,卻能倖免於難,保全終身,其中訣竅有兩條:一是避讓權位,再就是功成身退。

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年少就因詩書棋成名,說他“傻子”,誰信?可做出來的事卻讓有的人說“傻子”。

玄宗時,李泌少年得志,因其出色的智慧而聞名於朝野,玄宗準備任命他為太子李亨的官屬,他辭謝了,而只願以布衣之身與太子來往。李亨稱他為先生,對他十分尊重。後來因遭到楊國忠的忌妒而遭貶斥,他乾脆棄職而去,遁遊於嵩山、穎水之間避免了一場災難。

安史之亂中,新即位的肅宗皇帝特意派人去請他出山,並要安排他出任宰相,他又堅決辭謝了,對肅宗說:“陛下以賓客、朋友的身份對待我,這不是比宰相還要尊貴嗎?請別再勉強於我。”

肅宗由是對他尊崇倍至,兩人出則並駕齊驅、入則聯床而臥,朝中事無鉅細,全請教於他,對他言聽計從,甚至連元帥、宰相的任免,以至於太子的人選,也都要認真聽取他的意見,正所謂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每當朝中議事時,他和皇帝聯袂而坐,大臣們在下面對此指指點點:“上面穿黃袍的是聖人,穿白袍的是山人隱士。”這樣一種高級參謀的身份,使他既可參與決策,又不必承擔任何責任,一旦發現於己不利,進退也很自由。

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能出將入相,能參善謀,能幹事卻不願為官。這讓那些“為拿俸而當官,怕犯錯而不幹事”的“人民公僕”做何感

自從肅宗在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他當時雖然沒有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正是這種與肅宗極為親密的關係,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當唐朝的軍隊收復了失陷的長安、平定了安史之亂的鬥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後,他便向皇帝請求還山歸隱,他說:“我已經報答了陛下對我的知遇之恩,如今重新作一個閒散之人,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了。”

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演義的是故事,講述的是人生,評判的是三觀。

肅宗十分吃驚,“我與先生幾年來共同歷經擾患,如今即將要共享歡樂,先生為什麼突然要離我而去呢?”

楊泌說:“我有五條不能留下來的理由:陛下對我依託太重;寵信太深;我功勞太小;知道得太多;行為又太不一般,這五條正是我不能久留的理由。”

聞此,肅宗只說了一句:“該睡覺了,此事容後再議。”

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飾演的是表象,演繹的是靈魂。有時候把現代人所思所想演繹到古代人身上,確實有些讓人忍不住的遐想。

李泌堅持說:“陛下如今與臣同榻而臥,臣的請求還不能得到批准,更何況來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許臣離去,這是要置臣於死地的節奏啊!”

肅宗說:“沒想到你對我疑慮到如此地步,哪有像我這樣對待你而又會幹出殺你的皇帝呢?你簡直把我看成是可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的勾踐了!”

李泌說:“正因為陛下不會殺臣,臣才請求歸隱,若陛下會一言不合殺臣,臣又怎麼敢如此說話?而且殺臣的不是陛下,而是‘五不可’,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還不敢說,將來天下安定了,臣就更不敢說話了”。

精明人辦出來的“傻”事

仙風道骨,傻事連連,背後卻是大精明。

李泌對職場風雲看得可謂透徹,處理得也很得法,就是這樣,仍不免遭到奸佞之輩如宦官李輔國等人的忌妒、陷害,他終於堅決地離開了朝廷,隱居衡山。肅宗賜他三品官的俸並在衡山為他建造了房舍。楊泌曾經當過道士,受道家的影響頗深,道家創始人老子說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李泌便是按著這個天之道而去作的,他立功而不求官,名成而不戀位,可為則為,不可為則不為,有所為有所不為,見機而作,適可而止,功成身退,無所羈絆。實在是職場中人的最佳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