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2月1日,在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外籍教授潘維廉回信,祝賀他《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出版,感謝他把人生30年的寶貴時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相信他將會見證一個更加繁榮進步、幸福美好的中國,一個更多造福世界和人類的中國,潘維廉筆下的中國故事也一定會更精彩。

2018年12月22日,潘維廉教授的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中、英文版)舉行首發式。該書精選作者三十年來寫給美國家人朋友的47封私人信件,從一個長期在華生活的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中國的偉大變革。該書的出版,對於向世界宣傳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對外塑造開放包容的福建形象、生動講述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廈門往事和廈大故事,具有獨特價值和作用,向海外讀者真實展現了中國的變化,以及作者一家人濃濃的中國情。首發式後,潘維廉將這本書寄送給了習近平總書記。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2月1日,習近平給潘維廉回信。他在回信中說,“廈門是個好地方。那裡是你的第二故鄉,也是我工作過的地方,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你在廈門大學任教30年,把人生的寶貴時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這份濃濃的廈門情、中國情,讓我很感動。”

習近平表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這些年你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這種“不見外”我很讚賞。我相信,你將會見證一個更加繁榮進步、幸福美好的中國,一個更多造福世界和人類的中國,你筆下的中國故事也一定會更精彩。

潘維廉教授(William N.Brown,1956年出生,美國人),1988年辭去美國第一證券公司副總裁職務,舉家來到廈門,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任教,至今已有30年。他是第一個定居廈門的外國人、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還是中國高校最早引進的MBA課程的外籍教師之一,曾榮獲國家外國專家友誼獎、福建省榮譽公民、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著有《魅力廈門》、《魅力福建》、《魅力泉州》等多本著作。他時常自豪地用閩南語說:“我是廈門人!”

潘維廉教授:

來信和贈書收到了,祝賀你又出版了一本新書。

廈門是個好地方。那裡是你的第二故鄉,也是我工作過的地方,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你在廈門大學任教30年,把人生的寶貴時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這份濃濃的廈門情、中國情,讓我很感動。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這些年你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這種“不見外”我很讚賞。你在信中說,很看好中國的未來。我相信,你將會見證一個更加繁榮進步、幸福美好的中國,一個更多造福世界和人類的中國,你筆下的中國故事也一定會更精彩。

春節將至,給你拜年了,祝你全家“福安”、一生“長樂”!

習近平

2019年2月1日

誰是潘維廉?

潘維廉教授(William N.Brown,1956年出生,美國人),1988年辭去美國第一證券公司副總裁職務,舉家來到廈門,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任教,至今已有30年。他是第一個定居廈門的外國人、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還是中國高校最早引進的MBA課程的外籍教師之一,曾榮獲國家外國專家友誼獎、福建省榮譽公民、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著有《魅力廈門》、《魅力福建》、《魅力泉州》等多本著作。他時常自豪地用閩南語說:“我是廈門人!”

央視新聞聯播曾用4分鐘報道他

2015年2月,央視新聞聯播用了4分鐘的時間講述“潘維廉的廈門來信”。在節目裡,這位會講閩南話的美國人用摻雜點廈門口音的流利普通話敘述他和廈門的故事↓↓↓

一本書和一首歌表達對廈門的喜愛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

Off the Wall: How we fell for China

2018年12月22日上午,《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首發式暨潘維廉教授廈大執教三十年紀念感恩會舉行。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通過作者潘維廉教授三十年來寫給美國家人朋友的私人信件,從一個長期在華生活的外國人的特別視角,記錄和展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中國的偉大變革。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該書的出版,對於向世界宣傳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對外塑造開放包容的福建形象、生動講述改革開放年代的廈門特區故事和廈大歲月往事,具有獨特價值和作用。

不辭長做廈大人。潘維廉在現場向大家講述了他來廈大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故事,從選擇廈門、學習語言、瞭解中國歷史到文化差異等等,潘先生用一個個溫馨的小故事重現了他在廈門、在廈大的30年。正如書中所說,“在中國闖蕩了30年,我們見證了中國經歷的前所未有的變化,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甚至也參與了這些變化。”潘教授的分享不時引起現場會意的笑聲、熱烈的掌聲。

剛剛過完他的三十週歲“廈大生日”,用一本書和一首歌表達對廈門的喜愛。

福建日報曾報道過老潘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福建日報》2011年10月10日版面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鼓浪嶼手繪地圖嗎?潘維廉在解釋第一本介紹廈門的小冊子

美國潘的廈門情結:這裡給我家的感覺

“啊!到家了!”談起廈門,潘維廉(William N.Brown)滿含深情地說,每次外出回廈,一進機場就感到非常親切。他說,那就是家的感覺。

潘維廉是廈門大學MBA中心(工商管理教育中心)的教授,1988年舉家來廈,自稱“不辭長作廈門人”。

廈門讓老外教授不想再飄

潘維廉來廈門是緣於一次很偶然的想法。潘維廉年輕時曾是美國空軍,他的夫人中國名叫李淑琴,是在臺灣出生並長大的美國女孩,是潘維廉退役後在臺灣認識的。

20多年前,當潘維廉聽空軍軍官說全世界的人口四分之一是中國人時很吃驚,他還反駁:“這個不對,這個錯了。我家有四個人,沒有一箇中國人。”他說,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人口這麼多,應該瞭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文化,所以就想來大陸學中國話。在採訪現場,潘維廉笑呵呵地說:“現在,我的大兒媳婦是廈門人。全球人口五分之一是中國人,我家現有五個人了,有一個是中國人。”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1989年,老潘一家人受到閩南民俗的感染,在中秋博餅。

潘維廉喜歡滿世界溜達,去過的國家和地區達30個之多,但唯獨廈門讓他“不想再跑了”。1988年,他就來到廈門學中文,廈門大學剛剛開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想聘請他。“你可以帶家人一起來。”潘維廉說,當時大陸只有廈門大學承諾外國人可以帶家人,也正是這句話讓他決定留下來。當時他的大兒子神農只有2歲,小兒子馬太才6個月。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1989年,廈大學生到老潘家做客,他們一起唱英文歌。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現在的教學條件越來越好,但老潘對學生的期望不變。

潘維廉說,雖然很喜歡廈門,但是剛來的時候,廈門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還時常停水停電,所以週末有時會跑到泉州、漳州等地,或者外出去旅遊。潘維廉說,現在廈門這麼好了,“我和我夫人經常週末找一個廈門的酒店,在廈門,去享受。”他自豪地反問,現在全世界人跑到廈門來,“我們為什麼要跑到外面去?”

廈門人好讓我們感動:

“差一點就哭了”

“廈門最好的是廈門人。”潘維廉認為,廈門環境好,廈門人更好。

潘維廉講述了一個20多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當時,潘維廉在廈門中山路丟了一個包。包裡除了他的護照、課本等諸多物件,還有他兩個月的工資。潘維廉找了半小時沒找到,急得滿頭大汗。“這個是你的?”路邊有一位裁縫撿到了他的包並還給了他。潘維廉想給這位裁縫一點錢以表感謝。但是裁縫堅持“能夠幫助人就很高興了”,一分錢也沒要。

後來,潘維廉才知道,這位裁縫的生活很辛苦,還得了癌症。當潘維廉再去找裁縫時,裁縫已經去世了,而且在他去世三個月後,他的小孩才剛出生。“我差一點就哭了。廈門人就是這樣的人!”這件事讓潘維廉很感動,“所以,我說不能離開廈門。”

潘維廉認為,廈門人不排外,廈門是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能夠接納從五湖四海的人,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工作、創業,這也是廈門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動力、源泉。潘維廉讚歎:“100年前、200年前,在中國,最開放思想的人是廈門人。”他說,現在全中國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了。

美國潘在廈門:

年年都在度假!寫10多本書推介

潘維廉因對廈門的喜愛和推介,成了廈門的名人,在廈門很少有人不知道他。1992年,潘維廉成為福建省第一個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1993年9月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中國“友誼獎”,1999年9月榮獲“廈門市榮譽市民”稱號,2002年作為廈門代表團參評國際花園城市的主陳述人,為廈門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立下大功。“不辭長作廈門人”的潘維廉,見證了特區的建設、廈門的國際化發展,同時他也在瞭解廈門、幫助廈門。在廈門20多年來,潘維廉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是幫助廈門角逐國際花園城市;而令他最感動的事,是獲得“榮譽市民”。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老潘通常每1-2個月給美國的家人寫一次信,在一封信中,他畫出90年代中國顛簸的公路。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為了撰寫宣傳福建的書,老潘大量閱讀史料,他可能比大部分福建人更瞭解福建。

來廈至今,潘維廉已寫了10多本書,推介鼓浪嶼、推介廈門、推介廈大及福建的其他城市。他說,外國人一直問他有關廈門、有關鼓浪嶼的事情,很多問題一樣。他最初就花8個小時寫一本小冊子介紹廈門,沒想到小冊子頗受國內外朋友的喜愛,於是從1999年開始,潘維廉筆耕不輟,《魅力廈門》、《魅力鼓浪嶼》、《魅力福建》、《老外看老鼓浪嶼》、《魅力廈大》等陸續出版。

“有很多年輕的廈門人,也不瞭解自己的家”,所以他的書有英文版的,也有中文版的。潘維廉除了寫書推介這片樂土之外,還不斷奉獻著自己的愛心。多年來,潘維廉用自己的部分工薪,捐助著失學兒童……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老潘的珍藏——18、19世紀歐洲人報道福建的報紙,所有插圖均為手繪。

昨天習總書記專門向一個廈大老外拜年!這是為什麼?

老潘創作的10餘本雙語書成為外國人瞭解福建的必備攻略,其中很多本在市面上已斷貨了。

廈門大學給他的感覺是非常美的,校外有6公里的木棧道,他和夫人幾乎每天早晨都要手牽著手到木棧道走一走。“天天走木棧道,感覺每天是新的一天。很喜歡那個感覺!”潘維廉說。

“23年都在度假,也是23年的蜜月。”潘維廉評價廈門是給他感覺最浪漫的地方。(摘選自《福建日報》2011年10月10日報道《教授的廈門情結:這裡給我家的感覺》,作者:鍾金華 周艾連,配圖來自《福建畫報》)

via 福建日報微信綜合廈門大學宣傳部、福建日報、東南網、央視新聞、福建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