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出售資產:華僑城文旅項目“野性擴張”挑戰之路!

很多人印象中的華僑城,是主題公園“歡樂谷”的運營商,或是旅遊地產商。殊不知,近幾年華僑城已經悄然蛻變,成了國內最大的文化旅遊集團。

瘋狂出售資產:華僑城文旅項目“野性擴張”挑戰之路!

從2015年起,華僑城集團就提出“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開始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文旅業態明顯擴大。

自此之後,華僑城迅速在全國佈局。在投資規模上,數百、上千億的大手筆不在少數。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半年以來,華僑城在文旅項目佈局動作頻頻,且都是大手筆:先是2380億投資西安,之後章丘、晉源500億的文旅項目相繼落地,南昌、劍門關項目也相繼開工。

去年6月以來,華僑城集團累計在文旅項目佈局投資已超4000億。

然而,規模擴張同時造成了華僑城的資金壓力,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負債率不斷攀升。

在步子越邁越大的同時,華僑城也面臨更多挑戰。

加速佈局文旅,導致資金需求成無底洞

華僑城加速佈局文旅項目導致資金鍊承壓,揹負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從而不得不變賣資產。

據北交所信息顯示,2018年11月9日,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上海萬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萬錦”)100%股權及36359.15萬元債權,轉讓底價為16.63億元。

華僑城擬出售的資產多為公司股權、土地、在建工程、金融資產以及其他領域股權等。據不完全統計,9月起,華僑城累計出售項目就不少於16項。

但即便是變賣資產,華僑城資金吃緊仍未得到改善且頻頻受挫。

2018年6月30日,華僑城總負債1882億元,同比增長50%;資產負債率創新高,高達73%;扣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58%,相比2017年底小幅上升;華僑城的淨負債率71%。

瘋狂出售資產:華僑城文旅項目“野性擴張”挑戰之路!

文旅產業投資本是一個重資產投資模式,再加上華僑城在全國頻繁的“跑馬圈地”、高速擴展就更需要大量的資本輸血。

文旅業務不能提供足夠現金流加劇華僑城的資金壓力,大量資產被“瘦身”是華僑城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文旅項目“增肥”,卻遭遇冰火兩重天

華僑城動輒百億的文旅項目雖然概算投資資金未必需要短期內到賬,但仍讓華僑城資金承壓。

而在承壓的同時,華僑城近年來旅遊綜合業務的營收佔比總收入卻呈現遞減趨勢,這對於資金鍊緊張的華僑城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的境地。

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至2018上半年旅遊業務營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47.1%,46.6%和31.7%。2016年和2017年全年旅遊收入佔比分別為45.1%和43.7%。

瘋狂出售資產:華僑城文旅項目“野性擴張”挑戰之路!

儼然,華僑城正在上演“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不斷轉讓旗下項目投資,另一方面營收遞減的同時也在大手筆“買買買”。不僅面臨著資金緊張、市場加劇的狀況,回收成本更是遙遙無期。

同質化競爭,各大房地產對壘

截至2016年末,我國開發和運營旅遊地產項目的企業共有5403家,包括萬達、恆大、萬科、碧桂園、雅居樂、綠地、觀瀾湖等眾多知名房企均已進軍旅遊地產。

文旅產業成為房企大佬角力的重要戰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中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差距都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向文旅經營和資本運作傾斜,而併購、轉型、退出成為行業的關鍵詞。

瘋狂出售資產:華僑城文旅項目“野性擴張”挑戰之路!

華僑城儘管在旅遊地產領域是開山鼻祖,且旅遊地產開發經驗豐富。但各大房企也是不俗,強強對壘,難分勝負。

對於華僑城而言,文旅產業鏈的佈局道阻且長,巨大的資金需求或迫使上市公司不得不通過甩賣資產來進行對文旅產業的輸血。而文旅行業存在的市場收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或將導致公司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在高舉高打猛烈擴張下,華僑城現金流為負的情況或將是常態。且文旅地產極其考驗運營者的融資能力、資金運作能力,對內容創造及運營方面的能力亦要求極高。

顯然,目前華僑城面臨的挑戰不可謂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