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往事|都是第一次人生

我一直覺得我媽是個了不起的女人,除了因為她徒手改變了我們家極其貧窮的困境之外,還因為她始終有自己的堅持,比如堅持讓我上大學。

要知道,中國千百年來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都是重男輕女的。尤其是在農村,如果家裡男孩子上學,女孩子不一定有學上,但是如果家裡的男孩子都不上學了,那女孩子就更加不可能上學。然而我們家卻是我在唸書,我弟弟輟學。再加上我們那兒十里八鄉跟我同齡的女孩子都輟學去了廣州的製衣廠打工(我後來看小學畢業照,全班一共三十多個同學,讀完大學的不超過10個),更重要的是,我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我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才讓我上的大學。

因為她知道,我如果不讀書,在那個時候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去廣州的製衣廠當一個打工妹,然後自己給自己存點錢,在差不多二十一二歲的時候,找一個同樣做衣服或者開裁床或者開檔口的人嫁了,接著三年抱倆,然後此後的人生就是為了下一代去奮鬥,過著看得見生命盡頭的日子。

這種活法,我不願意,她同樣也不願意!

少年往事|都是第一次人生

我常常說我運氣很好,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錦鯉本鯉,是要被P上光芒轉發的那種。因為我每次在面對人生大方向的選擇時,總是能得到一個很幸運的結果。很多人說我是一個享福的命,我也暗自欣喜我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但其實,是我媽一直在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給我鋪路,讓我怎麼走都不會錯。

因為她,我成為了一個從貧窮里走出來的“富人”,我的言行、我的氣質、我的自信,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我是從農村家庭裡走出來的姑娘。也許很多人會說這些都是後天的培養,但我認為是因為她從很早以前就把這些一點一滴地輸送進了我的骨子裡,讓我從踏入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驚慌失措過。

是的,我上了大學,有了體面的工作,過上了至少看上去是光鮮、任性的生活。

但是,那些沒上大學的小夥伴們呢?他們擁有怎樣的人生?

JPS是我的小學同學,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我倆都是十里八鄉的“名人”,因為我倆成績好又乖巧,就是大家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在傳聞裡,她的成績比我要更好,但是由於我自己內心一直是不承認的,所以直到現在也不能說我倆當時的成績到底誰的好。

六年級的時候,她的家裡為了給她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她轉校去了鎮裡的小學。照理說,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應該開心才對,然而我卻並沒有因為她的離開而鬆一口氣,可能我那個時候就比較成熟,知道外部競爭少了,但是自我提升方面還是不能鬆懈。

一年後的小升初,很湊巧,我倆被分在一個班,當然,是重點班。不過,她是班幹部,而我是個不起眼的成績中上的普通學生。但是,我覺得是因為她家有親戚在教育局,所以老師們才會更加看重她。

就在所有人也包括我都認為她這樣的女生一定是目標遠大的、非清華北大復旦交大不去的時候,她卻連高中都沒有唸完就輟學打工去了。聽說是家裡人不讓讀書的。

此後的我在偶爾想起這件事的時候都會嘆惋,也實在想不通,她家裡人怎麼會不讓她讀書呢?她的父母我不大知道,但是我知道她的奶奶是一個特別要強的女人,經常會在村子裡炫耀她的成績,對她的學業也極為看重。以至於我每次見到那位奶奶的架勢,都恍惚明白大家閨秀是怎麼養成的。同時,我也會覺得JPS真幸福,有這麼年輕的奶奶嚴格要求她,並且這種要求還跟其他人的不一樣。比如說我的爸爸媽媽對我有要求,那是希望我自己能有好的前途,這個要求在他們給出來之後就屬於我了。但是JPS的奶奶不是,這個要求更像是奶奶對雙方提出來的,既是要求孫女兒也是要求自己,她們的立場是“榮辱與共”的。

所以直到現在,我依然想不通為什麼JPS會被家人要求輟學。是經濟條件嗎?她父母做生意,經濟條件一直很好。是重男輕女嗎?肯定不是……

再聯繫就是時隔了8年之後的去年,我建了一個小學同學微信群,將斷了近十年聯繫的小學同學幾乎全部邀請進群。我看到她的頭像是一個寶寶,顯然她已經結婚生子了。點進她的相冊,容貌似乎沒怎麼改變,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很少拍照鏡頭感不好的原因,看上去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自信和強勢。

我們簡單地聊了幾句,具體說了什麼我不大記不得了。現在能想起來的大概就是,她夫家在做生意,她說“還是讀書好”。至於是啥時候結的婚、啥時候生的孩子、有幾個孩子,這些我都忘了。

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陸陸續續隱隱約約聽說小學同學結婚生子的消息,但也許是我們那邊的習慣如此,所以我也就見怪不怪。但是她,我始終覺得好像不應該是這樣的!

最近一次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是年初97年出生的侄子結婚的時候。

在他結婚之前,他們一群發小、95後的少年一起給我過了一個生日。但與其說是為我慶生,倒不如說是他們以此為由頭為自己舉辦了一場青春告別儀式。他們舉杯,他們嘶吼,放肆揮霍著青春的能量。我開心,我也心疼——還能這樣幾次呢?年初、年底、明年……就這兩年吧,他們都要結婚生子做成為大人。可是,我無法接受他們的青春期要這麼早結束。明明剛剛才掙脫開家長的束縛,正是可以放肆青春的時候啊,為何“好景不長”?就好像鳥兒好不容易長硬了翅膀掙脫了網子,被封印的力量還來不及釋放、享受海闊天空的痛快,就又撞進了籠子裡……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們那個大鎮大多數人的身上上演,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是被量化的生活狀態。在“模式”面前,我媽媽為我爭取了一種不一樣的活法,一種我很滿意的活法。但是,我能說他們的生活他們就不滿意嗎?或者說,生活哪會是完全讓人滿意又完全讓人不滿的啊!如果不是這樣的生活,那麼這一生又應該如何過呢?都是第一次做人,都是第一次經歷一段歷史,誰又能給出答案呢!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