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愛好者2年站樁的經歷:站樁的姿勢、意念的體認、無我的體認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讀周師父《站樁》有感

(文/田先生)

有幸拜讀了周廣學師父的新作《站樁》,特別是看了“我的站樁經歷”、“弟子站樁體認”深有同感,周師父的站樁的道路曲折而上旋,也正是這坎坷的求學道路為其之後的意拳傳播教授提供了不可複製的心得體認,所幸的是讓我們遇到了周師父,在站樁之道上可避過他曾經的曲折。

我是2016年4月因工作調動來到了深圳,在此之前在崑山曾學過三年陳式太極套路(24、56式)和推手,之前的老師說我根基太差,最好能練習一下“站樁”,把下盤練穩了,才能打好太極拳,於是我就在網上搜索有關站樁的知識,追溯到站樁作為功法傳授源自意拳創始人王薌齋,並關注到了“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站樁愛好者2年站樁的經歷:站樁的姿勢、意念的體認、無我的體認


2016年11月20日聯繫到周老師,約園博園見面,不遇。

2016年11月27日報名參加深圳市聚賢意協會成立二週年活動,以下是摘自當時的站樁筆記:

11月27日在景明達酒店參加了深圳意拳協會的二週年活動,見到了周師父,說了我站樁抖動的情況,周師父說讓我站一下,我起身擺好姿勢站了不到兩分鐘。周師父問我有什麼想法沒有?我說沒有,他說我還挺單純(我覺得不是誇,哈哈),周師父說我站樁沒有意念,我執,沒有忘我。要有意念,手抱一個球,腿夾一個球,沒有意念,沒有想法就是行走肉,沒有效果,意念引導行為(不準確,他當時說哪個詞記不清了),比如從酒店回家,先有回家這個想法(意念),才有抬腿往家走這個行為。接著讓岳家後代(張心安)演試他的站樁……後來跟其他同仁一起站了一會,周師父調整了一下我的手,說不要向外用力,看了我的手(好像是掌紋),問了年齡,說我和他同歲,似乎還有話要說,但又沒說,被其他人叫走了……
11月29日站樁第二週第9天,抖動的現狀還沒有改變,而且似乎來的越來越快,現在大約5到10分鐘左右開始抖動,先從小腹,然後是兩腿,小腿的反應最劇烈,跟以前一樣,抖動一會兒,劇烈抖動兩三下(似乎要跳起來),過後就不抖了,很靜,似乎有耳鳴,兩手臂外側有說不明白的感覺,像是麻木,但似乎又一種舒服感,兩腳感覺踩的很實,三五分鐘後又進入下週期的抖動。另外,還有新的感覺,感覺兩腿不一樣長(左短,右長),左腿抖動多於右腿。

到下個月29號跟周師父站樁將滿2年了,從原來的抖動到現在可以站1個小時左右,我也談談我的體認:

站樁的姿勢

關於站樁抖動我曾請教過周師父:“是不是因為我體質問題?”,他明確回答“不是”,是沒有假借,沒有意念,導致站樁姿勢上重下輕,站一會兒肌肉緊張,就會導致抖動現象。

後來一段站樁的日子,從前腳底的前七後三,夾球抱球,到後來的坐破凳、三根頭髮上領,背後樹靠等這些假借,所有這些假借肢體都是被動的,一旦主動,就具象破體了,就會累,沒有輕鬆愉悅感可言。

在心情愉悅的前提下,以假借引導,四肢不受力,肩膀不擔力,上下前後左右都要兼顧,感覺身體高大,江河胯下走,雲彩作飄帶,達到無我境地,隨著站樁時間的推移才能達到舒適得力的境界。


站樁愛好者2年站樁的經歷:站樁的姿勢、意念的體認、無我的體認


意念的體認

初學時曾這樣寫到:

12月1日站樁第11天,今天見到了周師父,他幫我調整了樁架:自然分開又腳,屈膝如正常行走,腳底重心前七後三,意念先起,手從兩側慢慢抬起,兜至胸前抱球(大臂抱,不是手抱),(要有手很長的感覺),心想愉悅開心的事。感覺累了,意念沒了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再站。我問師父,站樁時意念究竟在想什麼,師父問有沒有開過車(我點頭),跟開車時的狀態一車,從啟動那一刻知道目的地,行進中很自然,看路況、欣賞風景,聊天等沒有刻意再去想目的,那潛意識中支配你向目的地行進的東西就是意念。我問師父,站樁時為什麼要睜眼,師父說一定要睜著眼,閉眼容易執著於自我,容易迷糊,半睡半醒(跟打坐一樣)。用師父的方法站著,由於覺得累了,就停下來,沒有出現抖動,但每次站的時間都很短。

什麼是意念,我相信所有初學者都跟我有過一樣的疑惑,意念是什麼?有意念的狀態我們腦子裡浮現是什麼?

意,識也,念,思也。站樁的意念就是假借所識,所思。夾球,抱球,坐破凳,懸發,靠樹這種意識,想法就是站樁的意念,但不能用肢體做出來,用現代術語講意念在後臺運行的程序,前臺應相的是你來我往的雜念。

意念和雜念的區別,意念就是站樁時的腦海裡浮出的假借,雜念就是站樁時腦海浮現的所有念頭、想法、影像等,薌老在《站樁漫淡》對於去除雜念寫得很具體“要使意念如洪爐大冶,無物不在陶熔中,並儘量吸收一切雜念,來則熔之,不久雜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絕雜念頭,則一念未去,萬念齊來,精神分散神意外馳,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這和釋家所講的“心無所駐”相類似,一切雜念來之不拒,去之不留,無擾我心。

意念切實的狀態,我想以現在物理學的“合力為零”來說明這個狀態,如果以我們的軀體或心為質點,在意念假借的情形下,我們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向合力為零,不用力面有力,“不用力”是方向合力為零的狀態,“有力”是單個方向力的狀態。也可以懸浮的魚漂、塵埃比擬(我記得問過師父,他說不確切,沒有根),總之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前不後,沒有力感,無我的狀態是我理解的意念切實的狀態。


站樁愛好者2年站樁的經歷:站樁的姿勢、意念的體認、無我的體認


無我的體認

起初我對無我的認識是錯誤的,認為“無我”是自我的感知不存在。

隨著師父不斷的調樁,問題的請教,體認的薰陶,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無我是肢體形骸上的無我,不是神意上的無我,意拳的意始終是核心,是將自我融入環境當中,與其成為一體。

要做到無我境界,意念不僅要切實,還要遠,要透,這一點是在推手和斷手中得到啟發,我想用生活中一例子比喻,我們在日常生活行走中一定被絆腳石絆過,跨步的落腳點是意念所及目標,絆腳石只是個小障礙,這種意念下發出的勁透、長、而有力。如果以絆腳石為意念所及目標,有如強駑之末,我為萬物心,我心是本心,只有用意念將其包容,才能達到

以上是我近兩年來在站樁上的體認,儘管有些體認不夠切實,甚至是錯誤地方,但隨著師父的指教與薰陶,樁功時間的推移,否定之否定,認知也會隨之深入。

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願拳友同仁一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