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一夏一景一洛城,一花一葉一世界

音頻才是精華,點擊收聽!

「聽見」:一夏一景一洛城,一花一葉一世界

對於洛陽,炎熱是夏季的主旋律。洛陽夏天的熱,是痛快而酣暢的。其地處中原地區, 不像南國沿海的夏天溼悶如蒸籠;洛陽的夏在五月中旬到來,不遲不晚,但總是那麼突然,那麼火熱。人們剛脫去厚厚的棉衣,還享受著春的喜悅時,夏便踏著他輕盈的腳步,裹挾著炎熱的氣流,將春趕走,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完成,散落的牡丹花瓣還沒有被清理,洛陽的夏便已經來臨。洛陽的初夏是極熱烈的,昨日還是二十來度的春風拂面,今天便有了三十來度的驕陽烈日。白天的炎熱炙烤似火,一到了晚上,習習晚風吹過,涼意沁人心脾,讓人平添幾分愜意來。

「聽見」:一夏一景一洛城,一花一葉一世界

荷花,是洛陽入夏的前哨。每年六月,荷花就會相繼盛放,顏色淡雅,大小各異。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初夏逢雨,一串串一絲絲的水珠在荷葉上劃過,荷葉搖擺著,承接著甘露,在微風搖曳下,荷花更加的嬌豔了,努力向上撐著,高傲地揚著秀氣的臉。雨,也讓荷花有了禪意的美。在這細雨微朦中,洛陽的盛夏來了。

「聽見」:一夏一景一洛城,一花一葉一世界

晚年的白居易,制仕(退休)之後,選中了洛陽龍門作為他的退隱之地。過上了獨善其身的休閒生活,他身居洛陽,龍門山清水秀,更是他長去的地方,常常到香山寺拜拜佛,到伊水邊散散步,與朋友飲飲酒,也寫出了不少的閒適詩。一年夏季,白居易頭戴紗巾,腳穿草鞋,身穿涼爽透氣又能吸汗的粗布竹疏衣,在香山避暑,度過了炎炎長夏,一直到晚上,他才沐浴著伊水河谷吹來的陣陣涼風,踏著沾滿溼氣的茂密野草,走下了香山。寫出了《香山避暑》這首詩:“紗巾草屐竹疏衣,晚下香山踏翠微。一路涼風十八里,臥乘籃輿睡中歸。”能讓白居易有如此詩興,想來與夏季的白園之景密不可分。從龍門橋過伊河,左側即是白園的大門。進門直行,但見路轉峰迴,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極。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過,一橋飛架東西;宛若一道彩虹橫跨在伊河之上,此乃白園之景。

「聽見」:一夏一景一洛城,一花一葉一世界

重渡溝是洛陽有名的避暑勝地,山清水秀,猶如仙境一般,山巒重疊,像是披了一層厚厚的綠毯。遠處青山雲霧繚繞,含羞神秘。近處,水流淙淙,耳畔聽到溪水的歡唱。6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數萬畝竹林常年青翠欲滴,繁生於村邊路旁,溝岔河川,形成了數千米長的竹林長廊景觀。微風襲來,涼爽、溼潤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植被茂密,蓄水量大,四時泉水噴湧,常年飛瀑成群,大小瀑布100餘條。其被著名作家張一弓讚譽為:高峽飛瀑藏幽徑,綠水秀竹懷古情。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在這一花一景中,洛陽的夏季翩然而至,夏樹蒼翠,燕語鶯啼,浮瓜沈李,赤時當空。洛陽夏景繁多,數不勝數,但究其根本,我們最愛的還是傍晚時分,暑氣漸消,天邊紅雲浸染,清風襲來,空氣中裹覆著香郁的花氣,那是洛陽的生活氣息,平凡的煙火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