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在競技體育中,球員受傷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容易受傷的部位有膝蓋、腳踝、腹股溝、手腕等。對於損傷程度的評估,醫生主要就依靠核磁共振完成。

它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這種成像的好處是沒有電離輻射,對人體沒有任何放射性損害,可多部位、多次複查。但是檢查部位有金屬物(如內固定鋼針釘等)不能檢查,安裝人工心臟起博器者及神經刺激器者禁止做檢查。普通病人也要排隊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檢查結果。

為了減少等待時間以及對檢查病人的限制,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運動損傷診斷公司Trice Medical開發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檢查方式。它成立的初衷就是從根本上改善微創骨科診斷,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即時診斷結果。

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上圖中是該公司開發的旗艦產品Mi-eye 2,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動態成像設備。它長2.2毫米,是一種手持式關節內窺鏡,由一個嵌入120°廣角鏡頭的一次性針頭和專為醫生辦公室使用而設計的燈泡組成。

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將Mi-eye 2插入患者受傷部位的關節,醫生可以得到實時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並安排患者立即進行手術,從而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患者也可以免於使用耗時且不太精確的核磁共振來進行診斷,不僅節約了排隊檢查和等待結果的時間,還大大降低了檢查費用。

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該公司還與微軟進行了合作,推出了與Mi-eye 2配套的Trice高清平板電腦,內窺鏡收集到的影像實時傳送到Trice,醫生還可以將視頻或者圖像保存下來供今後分享或參考。

在2016年,Mi-eye 2獲得FDA 510(k)批准,並於2017年上市。該產品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很多正在尋找替代MRI(核磁共振)技術的醫療專業人士的關注。

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SeanMcMillan博士是一名資深的骨科醫生,已成功將mi-eye2應用到了臨床實踐中。他表示:“我非常高興能為病人提供安全、尖端的技術。通過使用mi-eye2,我的患者能夠立刻知道他們骨頭疼痛的原因,以及是否需要做手術。而且,他們的康復速度要比平常通過MRI來診斷要快。我們的患者正在尋求快速、方便、實惠的創新技術。”

核磁共振終結者:如針頭大小的儀器完成實時動態成像

這種新興診療方式和市場的認可,也成功吸引了資本的注意力。2019年1月14日, Trice Medical自2017年6月完成1930萬美元C輪融資以來,再次獲得1830萬美元C+輪融資。公司計劃利用這筆新資金,加快其主要產品Mi-eye 2和Mi-ultra的開發進度,並提高它們的市場佔有率。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望潮科技微信號(ID:tech_b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