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遭抵制 究竟為何為受到如此不堪的待遇

斷電,只能用蠟燭照明,用充電暖熱袋取暖。宋妮妮重來沒想到過這一幕發生在七里河區建立的養老院。據報道,10月底,在西華源區業主的反對聲中,這家物業公司採取措施切斷舊住宅區新租房的水電供應。8個晚上沒有水電,最終11名老人搬回原來的地方或被家人帶走。宋妮妮不得不暫時放棄擴大業務的計劃。

養老院遭抵制 究竟為何為受到如此不堪的待遇

客觀說,業主的反對並非完全無理取鬧,是有法律依據的。如按照物業法的相關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由利害關係的業主同意(愛心託老所到底算不算經營行為另論)。但是,斷水斷電將老人“趕出”託老所,這種做法無論如何都讓人感到不適。

此次事件中,存在一個關鍵的規則層面的爭議:業主反對所依據的物權法,與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對養老機構的支持政策,出現了“打架”。這一問題,未來還需要結合現實,從完善法律的角度予以釐清。

養老院遭抵制 究竟為何為受到如此不堪的待遇

一個深度老齡化社會來臨,絕不僅僅是數字意義上的老年人更多了。老年人出現在公共空間的概率更大,與此相關的養老服務機構增多,這些都會給原有的社會空間、秩序乃至資源帶來一定的“擠壓”’效應。比如,養老護理院、敬老愛心醫院、託老所未來會在每個人的身邊多起來,其運行過程中也難免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問題。我們當然可以指望,社會養老水平的提高將這種影響降到最低,但完全沒有影響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每個人都需要多一點“共處”意識和理解基礎之上的接納,一味排斥,無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養老氛圍與品質。最終傷害的,是屬於每個人的公共利益。

養老院遭抵制 究竟為何為受到如此不堪的待遇

老年群體不可能活在真空之中,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物理空間上。加速到來的老齡社會到底意味著什麼?面對時有出現的“避老”行動,這方面的思考不該再回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