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出品 | 知影

作者 | X

本周新片寥寥,关注度也都不太高,话题性最强的只有今年年中的北美爆款《摘金奇缘》。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这部片子在北美用“爆款”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8月中旬甫一上映就连续三周蝉联北美周末票房冠军,截止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2.3亿美元,这是近十年以来北美票房成绩最好的爱情轻喜剧。

票房能爆成这样,少不了口碑的加成,各大主流评分网站成绩都很好,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2%,爆米花指数79%,IMDB有7.2分。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甚至奖项也已经给出了一些肯定。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媒体夸,明星推,主角们各大杂志上到手软。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美国著名娱乐杂志《Entertainment》有史以来第二次采用亚裔情侣作为杂志封面

看到女主角《时代杂志》封面旁边那行配字了吗——

“CRAZY RICH ASIANS IS GOING TO CHANGE HOLLYWOOD.”

《摘金奇缘》将改变好莱坞。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这句评语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爆炸的票房和口碑,还因为它是继1993年的《喜福会》之后,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25年以来推出的唯一一部全亚裔阵容的片子,象征着某种突破,影片本身也涉及到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然而,这部在北美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全亚裔阵容爆款影片,在中国的待遇却着实不怎么样,上映第一天票房只有两百多万,跟上映一周+的迪斯尼动画《无敌破坏王2》、两周+的国产黑马《无名之辈》、三周+的好莱坞大片《毒液》都还隔着天堑,甚至还比不上噱头和宣传都远远不如它的同期印度电影《老爸102岁》。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口碑也完全比不上北美,豆瓣只有6.2,将将及格。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这种待遇上的冰火两重天,自然是有原因的。

片子中男女主角都是华人血统,女主角是出生在美国的美籍华裔,母亲怀着她的时候去到美国,男主角的家族则在1800年左右就离开中国去到了新加坡,是为如今的家族事业开疆拓土的一代。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于是,为了展现文化和意蕴,片子放置进了很多相关元素。

评价最好的有两场戏,一场是女主角参与男主角家族核心成员的传统活动——包饺子;另外一场是女主角和男主角母亲的最终博弈,出现在麻将桌上。

麻将和饺子,确实是中国文化里很有代表性的东西,讲起来,脑子里也能浮现国内很多影视作品拍过的很多场经典的戏。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电影《色戒》剧照

但在《摘金奇缘》里,这两样东西,很显然只是塞进了两个想当然的符号。

男主角的家族几百年前就来到新加坡,母语是广东话,家族传统是每一代都要学会学会包饺子。包饺子的阵仗很大,一家子围着坐,很全套,从皮到馅都亲力亲为。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且不说男主角的家族背景与其沿袭的包饺子传统是否合理,光看他们包之前要先用两只勺子交替先把馅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晾在盘子里的准备工作,就够让人别扭了。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有人说这本来就是海外华人文化,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经过漫长的时间流逝,文化习惯产生变化不是很正常吗?

这种说法也许某种程度上成立,但是从台词和情节来看,导演明显是想用东西方环境、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的强烈对立来造成片子的冲突,在这种表达需求下,把形式做得更原汁原味更正统才是正确的做法吧?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片子最终没有通过这些试图营造的细节达到任何的表达效果,甚至还不如女主母亲直接说出来的“你是美国人”、“我们不一样”有用。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女主约男主母亲来到麻将馆进行最终谈话那场戏,性质也差不多。架子搭得很形式化,其中可以细品的东西却寥寥。

两方对立,被男主母亲评价“how American”的女主角选了一件碎花旗袍,家庭观念厚重的男主母亲穿了一身干练的套装。选择了麻将就得有的牌局的隐喻什么的,也就只是女主角放弃胡牌的机会,故意给男主母亲放了炮,暗示自己在这场博弈里完全可以赢,只是自己主动放弃。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要以麻将牌局显示两方的博弈,就这样一着,当然糊弄不住中国观众。

至于片子背景乐中无处不在的中文流行老歌:《夜来香》、《甜蜜蜜》、《我要你的爱》、《给我一个吻》、《何日君再来》,出现在片子里的效果跟上面所提到的两场戏也差不多。

首富家族开豪门聚会,配的是《人生就是戏》;孙子带着女朋友回来,家族大家长组织看昙花,昙花开的那一刻,配的是《月圆花好》;孙媳妇预备役第一次参加家族核心成员的小范围传统活动,配的是《我要飞上青天》。这些看起来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塞进这部电影里,就是哪哪都是不太舒服的牵强附会感。

这一切给人的所有感觉,就像女主角在片子里讲的那几句生硬的中文。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至于包裹在这一切之下的基础故事,就更不是什么新鲜有趣的东西了。

灰姑娘恋上新加坡首富公子,被带回家之后遭到恶婆婆反对,一番推拉和博弈之后婆婆最终还是被灰姑娘感动,终获大团圆结局。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怎么说呢,中国观众被玛丽苏影视作品毒害得还不够吗,何苦来哉还要去电影院受这份罪。

更何况,这部剧里对于亚洲富豪生活的描述比国产偶像剧还要老土。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影片的开头属于杨紫琼扮演的男主母亲埃莉诺杨,她带着家人来到一家美国私人酒店,因为亚洲面孔被歧视被刁难不让入住,于是她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丈夫,买下了这家酒店。酒店最高管理者出来迎接致歉并邀请她一起喝酒,留下刚刚发难的值班经理目瞪口呆。

看到票房口碑双收的北美爆款以这么一个场景开头,确实感觉有点雷。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而后对于整个杨氏家族有钱的展现,也基本上集中在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的海天盛筵式大趴体上,拍出来的效果又很像带有东南亚风情的印度歌舞片。整个片子的气质也基本上就是这样。要不是它明明白白的就是2018年的话题之作,还以为这是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的片子。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至于女主身上所展现的女性的独立自主,是她从小到大通过母亲和环境的教育已经形成的东西,这尚且成立。而被用来当作做对立面的、延续好几百年到现代的新加坡首富家庭依然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就确实比较扯了。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讲文化的部分生硬,讲故事的部分老套,背景遥远,气质奇怪,国内观众当然难以买账。

但买账的人的心理也并不难解读。电影原著《疯狂的亚洲贵州》本身就曾经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作者关凯文11岁移民到德克萨斯州,而电影导演朱浩伟则是出生在加州的美籍华裔。也许他们描述中的华人文化,确实更符合美国人和久居海外的亚裔的印象。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电影内含的梗,也是电影的主体受众更容易接受的那种。

片子里的新加坡有钱人,哄小孩吃饭的时候的说辞是“美国有很多吃不起饭挨饿的小孩,你们想像他们一样吗”,美国电影院里的观众听到这句台词的观感,可能跟内地人听到台湾电视节目里有人讲“大陆人都吃不起茶叶蛋”的反应差不多。

火遍北美的全亚裔阵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怎么不灵了?

对于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的西方观众来说,东方文化本身就是面目模糊的一团,上面点缀着一些比较清晰的符号——饺子、旗袍、麻将,只要看到这些,他们就会感到新奇、有趣、不明觉厉,一知半解的窥探心理就会得到满足,然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片子里的这些却只是蜻蜓点水的放置和格格不入的刻意。

说到底,这部片子也许本身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

泥潭里的烂人们中国不只无嘻哈

南极就别恋爱了求求别再翻拍了

何时年华佳所谓清流综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