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阿里B端破局 數字商業操作系統重塑供給側

當你還忙著在淘寶上淘美食、服裝、形形色色的小玩意時,如果告訴你,你家對面正在施工的那個大工地,所需要的幾萬噸混凝土也是剛剛在網上下了單,你會不會覺得很難想象?

事實上,大量企業正在轉變傳統作業模式,將銷售和採購的渠道轉向線上,重達98.9萬噸(43萬立方米)的混凝土、長達79800米的電纜、54.2萬個焊接瓷環……種種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訂單,正通過無數個跳動的字節串聯起買賣雙方。

互聯網下半場阿里B端破局 數字商業操作系統重塑供給側

新近出爐的阿里巴巴1688“2018工業市場年鑑”,依託阿里大數據從採購、商品、產地、品牌等多維度解析了阿里1688工業市場的採銷趨勢。年鑑顯示:2018年,有300多家百億級集團大企業買家和近千萬家中小企業買家選擇了數字化採銷,成交商品數有數10億,覆蓋50多個行業類目、1700多個品類,包括從生產資料到生產易耗品及非生產通用物資等全品類,現貨在線交易額同比增幅高達354.5%,最大一筆訂單金額有9.98億元。

強勁的勢頭使阿里1688工業採銷平臺入選了工信部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

01

在工信部發現1688的巨大能量之前,上海駿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已經在這個全國最大的B2B平臺上玩得風生水起。這家做了多年鐵路基建、工程建設、高鐵、地鐵、城際鐵路、軌道交通等工程配套產品生意的公司,2012年之前主要通過中間貿易商接一些加工類訂單,隨著同行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率越來越低,曾經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直到遇上1688,才重新煥發了活力。

2013年開始,“駿哲機械”將所有線下銷售員的市場開拓重點都放到了線上,專心研究大企業商機市場的報價、競標工作,通過1688大企業採購平臺的基建雲採購市場,與有強大自有銷售渠道的競爭對手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直接對接了上千個終端大企業採購部,成功中標700萬的大企業訂單。

互聯網下半場阿里B端破局 數字商業操作系統重塑供給側

目前“駿哲機械”平均月報價數在500單,成功率在30%以上,客戶數增加了40%,生意從中國中鐵的1個局做到25個局,還包括中國建築、中國交建、浙江交工等大客戶,成交了上千個項目,銷量超過千萬元。我們熟悉的京滬高鐵、滬昆高鐵、貴廣高鐵、杭長客專、夏深客專、蘭新鐵路、武廣客專、上海金山鐵路等大工程,背後都有“駿哲機械”的貢獻。

“以前忙著琢磨商場潛規則,為了拿點訂單,吃飯喝酒送禮,還整天愁送不出去,現在只要盯牢1688就行了,能把精力更好地放在生產上。”上海駿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

即使是經營農產品,在1688營銷體系、數據體系的賦能下,也不再愁打不開規模化銷售的通路。

安徽俊達食品有限公司曾“吃”下一筆9000萬元的訂單,這個訂單相當於3000畝生薑基地種植產量,按每戶平均2畝計算,直接帶動1500戶貧困戶生產。有了規模化銷售通路,像安徽俊達這樣的中小企業沒有後顧之憂,能夠與貧困戶簽訂種苗種植和收購協議,對種植戶預付款,提供種苗、肥料,並按高於市場價進行保護價回購,農戶的最大利益也得到有效保障。

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採購商也已經將重心轉向網上。去年雙12當天,1688平臺農產品類(食品生鮮)實現交易額5000多萬元,當天批發採購商6.5萬戶,環比日常增加40%,同比增長30%。

02

與大企業動不動“砸”出億元訂單相比,輕量級的中小企業在數字化時代,轉身更快,玩得更溜。冰冰就是典型之一。

作為一名開有線下檔口店的服裝批發商,冰冰不是在店裡等生意上門或苦苦地滿世界去找代理商,而是走了直播這條截然不同的路。去年在阿里巴巴官方發起的1688商+直播大賽中,她在12月18日當天發貨量高達9000單(這相當於其線下檔口一週的發貨量),一舉奪得女裝榜冠軍。

冰冰曾是一名大學輔導員,如今的身份是建德市雲端網絡科技的老闆娘,從事直播賣貨至今不過5個多月。然而這半年不到的經歷,讓她實現了“天天上新”、“每天都是訂貨會”這傳統服裝批發商做夢都不敢想的理想狀態。因為不受地域限制,冰冰直播間能同時賣一年四季的款,滿足不同地域批發商的需求,還能作為“老司機”傳授實用服裝知識和生意經,培養了一批擁躉。

“通過直播,把產品的生命週期跑起來了。”阿里巴巴1688商+直播負責人儲曼曼說,以前需要把一年的款都開發完,幾百款才能開一個訂貨會,現在10~50個新客戶就夠了。

1688商+直播賦予了批發商與代理商全新關係,1688旗下另一利器淘工廠則通過數字化改造將中小企業的製造和接單能力進行了質的提升。杭州點石服裝有限公司是淘工廠聯手阿里雲IOT團隊進行數字化改造的試點企業。改造十分簡單:在驗廠後,根據工廠產線的流水佈局、層高、關鍵工序位置等要素,不到兩天時間,淘工廠就完成了對點石的攝像頭安裝,以及數字化調試和驗收,花費不到5萬元。

數字化改造完成之後,點石服裝的總經理王存石驚喜地發現,20餘個攝像頭開足馬力運轉,工廠各個訂單的運轉都變成了可量化的數據,產能安排不再像以前只能按經驗估摸著來,而變得非常精確。生產線的傳統淡季空檔期現在通過雲端能輕鬆共享出去,鏈接到加工需求短、平、快的電商賣家,達到了廠家和賣家的雙贏。

“現在無論是幾十件的小單,還是數千上萬件的大單,都能根據生產流程進行準確地下料、排期並生產交貨。”5萬元投資,幫助工廠提升了6%的產能,交貨週期還縮短了10%。

互聯網下半場阿里B端破局 數字商業操作系統重塑供給側

目前,已有上百家點石服裝這樣的小工廠通過“上芯”而解決了訂單不穩定的千年難題,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去年的雙11大促期間,全國的“敗家娘們”一起剁手,賣家們在接到大量超額訂單時能從容應對,全靠這些新鮮出爐的數字工廠作為急單救援產能儲備為備貨銷售洪峰護航。在1688的計劃裡,2019財年內將改造200家數字化工廠。

03

如果說互聯網上半場是需求側革命,那下半場就是供給側改革,即由互聯網平臺幫助各類商家和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阿里正在通過淘寶改造中國的中小製造企業,比如先採集淘寶的需求,然後把這些規模化的需求傳遞給工廠;同時在工廠配套物聯網設施,保證生產的有序進行等等。這種C2M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流程和效率,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於一場數字化革命。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從與眾多中小企業共成長起步,隨後孵化出了淘寶、天貓、阿里雲、菜鳥等,海量的交易數據和消費者偏好以最短的鏈條實時反饋給商家,商家迅速調整產品產生一個個個性化小訂單,並通過淘工廠得以快速生產,雲計算、智慧物流等配套設施又進一步提升了對買家、賣家和廠家的精準服務能力,從而使得這幾方形成一個共同體牢牢依附在整個阿里巴巴的生態體系上,越轉越快。

比如,在1688的淘工廠頁面,就已經有5萬7千餘賣家通過急單救援尋找到了點石服裝這樣的生產製作夥伴;另一方面,大量的銷售數據實時傳至雲端,為淘工廠們及時播報著市場機會點:以生產毛呢外套為例,未來90天,60.74%羊毛含量的面料比97.4%和51.1%的都更受歡迎,繫帶款式會比長款和雙排扣更好賣,色彩偏好上,珊瑚色打敗卡其綠和翠綠勇奪第一。

在淘工廠總經理袁煒看來,如果每一家零售品牌能夠利用淘工廠平臺節省供應鏈管理成本20%,無效庫存減少50%,平均交期縮短10%,品質退款率降低50%,大數據實現精益生產,這就是新制造賦能新零售。

產能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讓大量中小企業輕裝上陣,專心經營自己最擅長的一塊,產業集群效應由此形成。

目前,全國已經形成了諸多產業帶,其中浙江金華、浙江義烏、廣東虎門、廣州、深圳、溫州、廣東增城、廣東寶安、廣東東莞、廣東白雲、杭州、廣東大朗、廣東佛山、廣東汕頭、浙江蒼南、福建泉州、廣東龍崗、廣東福田、浙江織裡、浙江台州等前20名產業帶(由於1個客戶可能入駐N個產業帶,以下數據以產業帶為單位,未去重),年GMV(成交總額)2834億,年未去重買家數2億,入駐中小企業50萬家;排名第一的金華產業帶,年GMV達361億,買家3315萬,入駐企業4.1萬家,入駐誠信通2.2萬。

1688還通過依託產業帶打造金牌產地,幫助眾多縣域中小企業產品實現集群效益,至今已經打造了廣州女裝、廣州箱包、廣州配飾、廣州美妝、深圳數碼、深圳女裝、汕頭內衣、汕頭玩具、義烏配飾、義烏運動、白溝箱包、泉州鞋服、佛山裝通、南通家紡等20個金牌產地,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借力海量消費者數據和市場成功案例,阿里巴巴還誕生了官方培訓平臺,淘寶賣家有淘寶大學,中小企業則有1688中小企業商學院,通過線上、線下培訓,人才服務,生態服務、商人社區4大體系,為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對症下藥,源源不斷輸送成功經驗和人才,讓更多中小企業少走彎路。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1688中小企業商學院服務培訓80萬家中小企業、超2000場直播,每天累計播放16萬分鍾。在全國20個城市建立分校,設立330個培訓站點,線下超過4萬家企業受益。

1688還通過商家成長體系、數據體系、營銷體系、廣告體系、開放平臺、交易支付體系、物流體系、金融體系等八大矩陣打造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幫助中小企業通過數據化實現產業轉型。

目前,1688誠信通會員已超過100萬家,非認證企業用戶近3000多萬家,也就是說,全國7000多萬家中小企業,近半數在1688平臺進行交易。

04

中國製造業,體量上是多年的“世界工廠”巨人,但因為位於“微笑曲線”的底端(所謂“微笑曲線”: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和市場。沒有研發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賺最少的錢。),這麼多年來一直沒能擺脫“大而不強”的尷尬境地,就像一個200多斤的胖子苦苦秀不出肌肉。如今,1688撕開了一個口子,為改變中小企業只能賺又苦又累辛苦錢的境遇提供了破局之道。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在去年2月發佈的《中國製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2018)》(下簡稱“報告”)中指出,從《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政策文件出臺可以看出,“互聯網+製造”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製造”創新業態,將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對象。

報告認為,共享經濟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提升勞動力、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效率,增強產業供給能力和水平,為經濟增長持續注入新活力、新動力,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製造體系中研發、設計、製造、運輸、服務等各個環節匯聚在共享平臺當中,大規模用戶的參與加上生態化運營,將減少製造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制約,以及企業之間、供應鏈之間、各個環節之間的交流成本,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產能利用效率。而工業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是支撐這一切發展的關鍵設施。

2019年開年,在即將滿20週歲的時候,阿里巴巴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大會——ONE商業大會,傳達的意思是“合一”。

合什麼?阿里巴巴CEO張勇說,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數字化商業系統,展示一個“ONE”阿里巴巴,與客戶形成共同的“One Business”,走向一個共同的未來。

張勇說,對今天所有的企業來說,如何做好商品、產品、品牌、服務好消費者,大家都需要一個引擎,需要把所有企業從最上游的源頭,到最下游消費者產生的端到端的數據,真正變成石油。只有我們把數據的能力比作石油,把計算的能力比作引擎,才能夠產生完美結合。“所有企業經營的商業要素,都有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通過企業自身的努力或使用阿里的服務,走向全領域、全流程的數字化經營。”

顯然,即使已經結出累累碩果,供給側的數字化還處於剛開轉的階段,更大的輻射效應遠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