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單就演員來說,包貝爾不算一個有觀眾緣的演員。

演技太浮誇,由於形象限制又多演小人物;但並不屬於淳樸自然那一類型,經常上躥下跳的扮演丑角,所以不討人喜歡。

再回顧包貝爾整個演藝生涯的電影成績,由他主演的電影,豆瓣超過6分的都很少。

所以將《“大”人物》視作是包貝爾的職業生涯最佳並不誇張,因為在這部電影中,他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戲路。

浮誇、油膩、討人嫌的富二代。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雖說在影片海報和多個宣傳渠道上都看不到註明說《“大”人物》是改編自韓國電影《老手》,但《“大”人物》的確是改編自韓國電影《老手》的,而且是一次形似度高達90%的改編。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小警察對戰富二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整個電影的內核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但具體怎麼把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就要看導演和編劇的能力了。

韓國版的《老手》著重將矛盾放在了個人身上,整個衝突都是在貸款買房的警察和揮金如土的富少兩人之間:

警察為了朋友要堅持查案,富少為了私仇極力阻攔。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而《“大”人物》則把矛盾擴大化了,還加上了一些打黑除惡的背景,除了兩個人之間的角逐之外,多了一層階級矛盾。

這樣的本土化設定其實是聰明的選擇,能夠更加調動觀眾的情緒,以至於在電影最後藉助圍觀群眾來說出中心思想:

一開始是呵斥即使是警察也不能這麼打人,最後變成了警察終於將惡勢力繩之於法。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包貝爾的角色在電影中擔任的就是撩撥、調動圍觀情緒的作用,而且他完成的很好,生動詮釋了欠揍、油膩、雞賊的富二代是一步一步如何走向滅亡的。

如果說原版裡面劉亞仁的氣質是邪魅、瘋狂,令人恐懼,那麼這一版裡面包貝爾的氣質就是土味、偏執、讓人生厭的。

這完全是這片選角的一次勝利,如果選一個更有名、更有流量或者更帥的演員,那麼必然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正是由於之前包貝爾一系列作品所積攢下來的爛口碑,才使得觀眾對於這個角色有極強的代入感。

當王千源暴打包貝爾的時候,除了正義戰勝邪惡的快樂之外,我還擁有了不少“終於有人在大銀幕裡暴打包貝爾了”的快感。

王千源和原版中的黃政民氣質也有些許的類似,王千源得東京影帝的作品是《鋼的琴》,但真正成名的角色其實是《解救吾先生》裡的悍匪華子。

而恰好“孫大聖”這個角色也帶有一些亦正亦邪的氣質,他雖然是警察,但不怎麼守規矩,經常不按章法做事。

王千源對於這個角色的把握就比《破·局》中精準裡很多,更多的是展現了自己雄壯、不服輸的正面魅力,而不是因為過多的嬉皮笑臉使得角色令觀眾反感。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老手》這個原作其實也不算什麼極其經典的電影作品,最多隻能算是成功的商業類型片,勝在故事簡單、情緒充沛、節奏緊張和打鬥賣力。

而《“大”人物》除了延續原版優勢之外,還做了多一些的本土化改編,比如“強拆”背景的加入。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相比於原版中的勝進物產公司,《“大”人物》中將其的背景改成了趙氏房地產公司,這更加符合咱們的認知。

在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的時期,房地產是最容易出暴發戶的產業,而這樣的背景也最容易滋生出趙泰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

而土地擴張必然帶來階級對立,陳永強、洪鐵軍、趙泰三人恰好就是三個階層的代表性人物,趙泰侵佔土地,陳永強是受害者,洪鐵軍則扮演了替資本擴張的白手套型角色。

這樣的改編相比於原版中單純的角色對立要豐富了很多,也更令中國觀眾有更深的代入感。

此外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孫大聖”這個名字和出現在電影中的鑰匙鏈形象,也都是更加強化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概念。

孫大聖的反面就是妖魔鬼怪,陳永強的兒子在一片廢墟中也要盡力找到孫叔叔給的那個鑰匙鏈,有孫大聖這個人在,就還有希望。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當然除此之外,《“大”人物》的改編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很明顯有兩處被刪掉了,而這兩處卻恰好是能夠表現人物性格的地方。

一是在描畫富二代是如何毆打受害者的,《老手》中的展現較為血腥,而《“大”人物》不僅沒有見到血,甚至幾乎連過程都省略了。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二是《老手》著重拍了一下富二代是如何拉攏警界高層的,通過關係來向查案的警察施壓,但在《“大”人物》中這層關係直接被砍去了,警隊中從上到下都是偉光正的。

阻擾孫大聖查案僅僅只是在醞釀大動作,怕他一個人打草驚蛇而已。

評《“大”人物》:沒想到爛片之王包貝爾竟成了最大的驚喜


其實這些年來咱們翻拍了不少韓國電影,但相較於原版都不算太成功。

按豆瓣評分來說吧,能與原作持平的都少:

韓國原版《盲證》7.5;中國版《我是證人》6.1

韓國原版《急速緋聞》7.9;中國版《外公芳齡38》4.2

韓國原版《禮物》7.7;中國版《分手合約》5.5

就《“大”人物》而言,雖然現在豆瓣已經掉到了6.8,但開分的時候也一度達到過7分;

《老手》在豆瓣是7.6,兩版並沒有斷崖式的差距。所以還算是一部合格的改編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