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記小品微書寫卷非遺傳承人謝小品

謝小品,國內知名微書藝術家,山東菏澤人,出生於1939年5月。現為中國書畫收藏院高級院士、中華孔子學會會員、中國譜牒學研究會會員、中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全球謝氏聯總會名譽會長、中國書畫收藏研究院高級院士、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詩書畫終身名譽主席、中國國際藝術網藝術顧問中國書畫家聯合會顧問。其作品微書《心經》被白馬寺、南普陀寺和外國的些寺廟收藏,徵書作品曾被中外10多家博物館列為藏品。傳略收入《清華大學書法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作品編入(書畫印精品集》、《微書名家作品集》。曾著《溫詩全卷》。報刊和電視臺等眾多媒體報道了“微書奇人——謝小品”的成長經歷和微書作品。2017年山東電視臺拍攝了近40分鐘的“微書藝術家謝小品”專輯片。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謝小品先生說,當今生活中,我們很少接觸到微書。微書寫卷,最早起源於東漢,後期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其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微書寫卷屬我國傳統美術中書法藝術的一個分支,是指用小楷書法創作,字體微小到極致的一種寫卷創作藝術,也是一項瀕臨失傳的中國傳統書法技藝。微書寫卷要求較高,不僅要精通書法,還要熟悉古文等,更要創作者心靜如水,摒棄雜念,抱元守一。微書寫卷,用墨講究,筆法簡靜和諧,佈局精謹,創作時必須心平氣和,一氣呵成,當中容不得作品有一點瑕疵,絕對不允許發生漏字、添字、錯字等情況。其字體的大小隻有2毫米,寫字的時候只用頂尖上的一根毛來寫,難度甚大。微書寫卷難在其微,貴在其精,妙在其巧。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年至耄耋之年的謝小品老先生與微書結緣已久,是微書寫卷藝術的第三代傳人。謝小品先生深受家鄉悠久歷史文化和家庭氛圍的薰陶,自幼酷愛書法藝術,注重傳統,臨名帖、學名家、醉心於藝術。謝小品先生微書寫卷藝術得到了魯西南著名書法家張鳳集先生等人的悉心指導,小品先生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自成一派,使得微書寫卷藝術獨樹一幟。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謝小品先生從寫謝氏宗族歷史文化和家譜開始起步,經過三百多萬字的研習,練就了嫻熟的蠅頭小楷及微書的筆墨技法。他寫的《謝氏族譜》在2016年分別被清華大學圖書館、山東博物館圖書資料室、菏澤市圖書館收藏。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為了使得這項國內罕見、頻臨失傳書法技藝絕活得到良好的傳承,謝小品先生將微書寫卷藝術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順利通過了縣、市政府部門的批准,列入了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謝小品先生更是幾十年如一日,書寫著自己的三寸柔毫人生。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微書寫卷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修身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謝小品先生微書寫卷藝術經省、市、縣多家媒體曝光後,得到全國廣大書法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慕名者學習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一些書法功底較厚的愛好者。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謝小品先生說,由於習練微書必須有深厚的書法功底,並且需要長期習練,達到眼、手、腦的高度協調,創作週期較長,動輒數週甚至數月,需要書寫者有極強的意志、持久的耐力和平靜的心態,導致微書寫卷創作者後繼乏人。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當前,多數微書寫卷藝術家年事已高,這一中國傳統美術書法技藝的傳承問題亟待解決。儘管耄耋老人謝小品先生已經培養了李大東、範勻儀、高若涵、謝宇彤等一批年輕的傳承人,但對微書寫卷這項已經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文化遺產在全國的範圍內傳承和發揚來說,這些人才仍是杯水車薪。謝小品先生期待著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加入小品微書寫卷傳承隊伍,為我國千年國粹發揚光大添磚加瓦。

方寸之間見天地,小品微書知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