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戲說倉頡造字》

戲說倉頡造字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絕對不是自我吹噓。

別的不說,單說漢字吧。這古人造字就很有些意思。當然我們現在知道,文字和文化一樣,是在勞動中產生的,是集體的智慧,不可能是某個人獨自創造出來的。但古人喜歡搞個人崇拜,於是乎就把造字的功勞歸到了倉頡頭上。

倉頡何許人也?傳說就是盤古的哥兒們,和女媧論起來也算兄妹。女媧大家知道呀,她老人家是人類的創造者。她造了男人,同時也造了女人,讓男人耕田挑水,讓女人織布澆園。本來男女平等,只是分工不同,但老倉造字時,卻犯了重男輕女的毛病。把許多貶義的字都加了女旁,象奸惡的奸,妒婦的妒,更可氣的是還有嫖娼的嫖字,本來是男人做壞事,賬卻賴到了女人頭上。女媧得知這一消息當然不幹啊,於是駕起五彩祥雲去找倉頡,質問老倉為什麼貶義字多帶女旁。倉頡見了女媧,嘻皮笑臉,擺出一付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大大咧咧地說:"媧妹,這聖人說得好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說我能不聽聖人的嗎?""什麼狗屁剩人!難道他不是他娘生的,他娘不是女人?沒有女人生孩子哪裡還有人類!"女媧大怒,臉都紅了。倉頡看到女媧真的生氣了就趕忙圓場說:"媧妹別生氣,女人生孩子確實是大事也是好事,這女和子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好字,這下你滿意了吧。"女媧氣息稍稍平和了一些,語氣也舒緩了:"好確實是天下第一褒義詞,但帶女旁的就一個褒義詞也太少了吧!""我明白,我明白。你看這女和少在一起,我就叫它妙如何?少女就是妙,對不對?"女媧被倉頡逗得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這還差不多,你還要好好想想,多造一些帶女旁的褒義詞才行。我婦聯那邊事務很多,就不和你在這兒磨牙了。"倉頡滿口應承,等女媧走遠,他才狡黠的笑著說:"到底是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啊,什麼是好啊,女人和我們男子在一起才是好,什麼是妙啊,女人少了才是妙啊。嘿嘿,呵呵,哈哈,哈哈哈。"

以上當然是笑話,沒有人會相信。但是很多漢字細加品味的話,卻是意味深長。比如最簡單的字,大家看吧,一撇一捺靠在一起,這才是人。一撇代表我們的肉體,一捺代表我們的精神。為什麼這樣說呢,你看,人是先有了肉體,再有的精神,所以先寫一撇後寫的一捺。人小的時候要靠別人照顧,沒有自己的意識,所以一撇要比一捺長些。人的生命力是一個由強到弱的過程,而人的精神卻正好相反,是一個由弱到強的過程,所以楷書一撇的寫法是開始粗後來細,一捺是開始細後來粗。

"人"字真好,"人"字真妙。

人離不開一撇,同時人也離不開一捺。離開哪一筆也成不了"人"。一撇容易理解,那就是外表要美觀,筋骨要強健。一捺含義就豐富的多了。比較傳統的說法,就是仁義禮智信,也就是做人的準則,老百姓叫它做人的良心。做人要寬容,要重義,要懂禮,要智慧,要誠信。聖人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凡人說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