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亮全力来袭!


是1979年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月亮。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万千米,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据测量,月球位于近地点时,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平均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

当月亮距离我们近时,看到的月亮大一些,当月亮距离我们远时,看到的月亮小一些。要是距离差距不是很大,比如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一般人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近地点和远地点相差5万多公里,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

“超级月亮”的产生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最近,一个是最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表示,如果月亮恰好运行到近地点或者临近近地点时满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比它位于远地点时大12-14%,就会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月亮,很多人也就将其称为“超级月亮”了

在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如果有“超级月亮”出现,也往往不是出现在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近月点和满月的出现会有一个时间差,1个小时以内、数个小时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个时间差越小,从理论上将看到的月亮就会越大。当然,实际看上去,不会有什么差别。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所谓的“超-超级月亮”只是因为月球在近地点的位置离地球更近了,看上去更大,所以有些人就将其称之为“超-超级月亮”了。 不过,观测“超-超级月亮”最好的时机是月亮刚升起或快落下时。这时的月亮处于地平线之上,因为心理效应的原因看起来会显得更大。

超级月亮会比最小的满月亮30%,但相比于平日的满月,其亮度仅增加了15%左右。其实,如果在一个晴朗的冬夜,在远离城市灯光的情况下,人们所能看到的满月要更亮。

有天文学专家计算,2034年11月25日的“超级月亮”距离地球仅为356,446km千米,在21世纪中首次出现月地距离小于356,500千米的情形,而本世纪最近的“超级月亮”出现在2052年12月6日,届时的地月距离为356,425千米。

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 超级月亮 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过一次,这种月球连续两次经过近地点的时间间隔便是近点月。两次满月之间大约相隔29.5天左右。由于每个月月球运行到近地点的时间和满月的时间都可以精确计算,利用他们各自的运行周期,就能够计算出何时能够看到。

网上有声音说,未来,“超级月亮”、“超-超级月亮”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从理论上讲未来一个月球运动的大周期和上一个大周期相比,“超级月亮”和“超-超级月亮”的确是会变小,但是就是算到1万年以后,也才380米的差距,另外就是以一年1米的速度远离计算,1万年也才10公里,而这样的近地点差距,满月时月球的大小给人的视觉根本不会有差异。


实际上,“超级月亮”、“超-超级月亮”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较为正常的天文现象,重复性和可见性都比其他天体现象更强,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超级月亮”的出现。

2019年,三次“超级月亮”发生,月球都非常接近近地点。1月21日,满月发生时刻是中国时间13:16,地月距离约357300公里;2月19日,满月发生的时刻是23:54,地月距离约356900公里;3月21日,满月发生的时刻是9:43,地月距离约360700公里。其中,1月21日时,“超级月亮”发生时,在地球另一端正上演一出年度天文大戏“超级月全食”。遗憾的是,中国正好是白天,公众无缘此天文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