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點擊下方,音頻內容更精彩呦~@^_^@~

內容摘要:

看了那麼多魏晉美男的故事,有沒有很羨慕那個思想自由,美男頻出的時代?想不想穿越回去體驗一下戴著綸巾,踩著木屐,衣襬飄飄,宛若仙人的感覺?

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想穿越回去當名士,首先從投胎的時候就得選好人家。如果你穿越到一個窮苦人家,那就趕快刪檔重來吧,這波穿越從投胎開始就徹底失敗了。

如果是農民出身,魏晉時期恐怕連飯都吃不飽。個體編戶農民是受壓迫階級中人數最多的階級,吃不飽飯,還要受剝削和壓迫,這就算了,國家平時還要徵稅。

那個時候可不是現在,沒有個稅起這點,想讓富人養窮人就是做夢。那些達官貴人們怎麼可能納稅?錢都從平民百姓中來。對於達官貴人而言,農民就像海綿,擠一擠還是會有稅的。

你說你還想搶救一下,靠自己苦讀詩書,發憤圖強?別做夢了,在魏晉,這種事不存在的!

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從出生開始,就把你這種平頭百姓卡在了門外。

門閥制度是封建等級制中的一種,形成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南北朝。

古代官宦人家大門口都有兩根大柱子,顯示出一種和窮人家截然不同的氣質。

這兩根柱子是有名字的,左邊的叫“閥”,右邊的叫“閱”,用來張貼功狀,類似於你們家把三好學生證書貼在門口供大家瞻仰。

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後人把這些世代為官的人家成為“門閥士族”。

在門閥制度的發展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就是“九品中正制”了。

九品中正選官制度,是由中正官負責考察人才,按九品定級,朝廷再按品授官。

這個制度的意思就是,當朝的官位,他們達官貴人們自己內部消化都來不及了,哪裡輪到到其他人。

其實,九品中正制起初並非是為了讓達官貴人自己內部消化官位的,而是為了讓更多的寒門士子有參與朝政的機會。

最早,九品中正制提出是為了對抗孝廉制度。

孝廉制度最初也是為了朝廷物色人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孝廉制度就變味了,因為推舉孝廉的機會都把握在門閥士族手中,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父親推薦兒子,兒子推薦孫子,肥水不流外人田。

為了對抗孝廉制度,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設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主持地方選舉。

可是,陳群大概沒有想明白,中央派出去的人本身就是門閥士族出身,怎麼可能選寒門士子呢!

因此九品中正制發展到後來,評品人才的時候還會考慮家庭和背景,世家子弟最少能得五品官,寒門子弟最多能得六品官,這就是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個時候才是絕對的拼爹時代。

想要正確的投胎,首先要認準當時的頂級門閥。

劉禹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烏衣巷》,描寫了烏衣巷曾經的繁華和如今的衰敗。這首詩中的烏衣巷,見證了六朝豪族的興衰,讓無數人心生嚮往。

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琅琊王氏,作為中華第一望族,世代居住在琅琊(今山東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經東漢魏晉南北朝至唐末約一千年,琅琊王氏一直如此繁榮,人才輩出。不僅在政治上無人能敵,而且在文藝上更是奇葩一朵。家族中有幾百人的名字烙印在中華文明史上,千百年後還能讓人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真算得上是傳奇家族。

投胎到這樣的家族,吃穿不愁,想當官就當官,想怎麼作就怎麼作。不光有錢,這個家族還特別能出帥哥。

在中國所有的古代家族中,就歷史發端之久遠和綿延之流長而言,很少有哪個家族能和琅琊王氏匹敵。

當時能堪堪與王氏並稱的,只有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出自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著名的“淝水之戰”之後,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居功至偉,奠定了陳郡謝氏魏晉時期的門閥世家地位。

陳郡謝氏出的名人也很多,謝安、謝玄、謝朗、謝靈運等等,謝氏的特點是文采好,相比於魏晉其他的門閥士族,陳郡謝氏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藝術上也有傑出貢獻。

當然,帥哥也很多。

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世說新語》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有一天謝安跟自家人聚在一起討論育兒,他問大家說:“孩子們關你們什麼事啊?為什麼非要把他們培養得那麼優秀啊?”

大家鴉雀無聲,此時謝玄抖了個機靈,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就是說,像芝蘭玉樹這樣美好的草木,想讓它們生長在自家門廳臺階邊上。

這一句“芝蘭玉樹”雖然有自誇之意,但是不得不承認,陳郡謝氏的確是東晉“芝蘭玉樹”集中生長繁殖的地方之一,另一個就是琅琊王氏了。

想當年,王謝兩家在烏衣巷裡比鄰而居,真是一大群芝蘭玉樹擠在一起啊……

到了隋唐以後,琅琊王氏只有四人出任過宰相,和南北朝時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南朝四大盛門中在唐朝能持續繁盛的實際上只剩下蘭陵蕭氏了,其中沒落得最徹底的當是陳郡謝氏,在唐朝,陳郡謝氏竟無一人出任過宰相。

南北朝時期,蘭陵蕭氏創建了齊梁兩朝,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還有大批的文臣武將,文人雅客。西梁滅亡後,因隋煬帝的蕭皇后之故,蘭陵蕭氏成為隋朝外戚,滿門顯著。到了唐朝,蕭氏仍是一流門第,共有十多人出任過宰相,貴不可言。

回到魏晉拼爹時代,王思聰也不敢比

魏晉時期大的門閥士族很多,比如北齊高氏,雖然每一代腦子都不怎麼正常外加短命。

隴西李氏,在南北朝時期並不顯眼,但是後來滅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還有桓氏,代表人物是桓溫、桓玄。

袁氏,代表人物是袁術、袁紹。

總之,大的門閥士族有很多,不過好的出身和基因固然能讓你贏在起跑線上,但是想要成為魏晉名士,更重要的還有自身的修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