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加薪細則為國企工資改革提供“風向標”

“經公司研究決定,自2019年元月起,根據不同崗位給予薪資調整,總增加薪酬在10億元以內”。本月,格力電器下發的全員漲薪通知已經落實到位,此次加薪的人員為2019年1月15日在職且已試用轉正的員工,主要涉及技術類崗位、管理類崗位、技工類崗位以及生產與輔導類崗位,人均加薪約1000元。這是格力的第二次全員加薪。

格力加薪細則為國企工資改革提供“風向標”

與上一次的全員加薪1000元不同的是,格力的這次漲薪細則更具體,而不是“一刀切”和“吃大鍋飯”。筆者認為,上一次的“普調”使格力員工的工資整體上漲後,這一次漲薪格力更希望鼓勵能者,通過劃等級、評優秀的方式調整薪資,在員工群體中起到激勵的作用,有利於企業發展。

同時,為了避免公司中高層領導會“平均”了基層員工的待遇,格力的這次漲薪範圍不包括轉正後的中乾和高管,切實有效地把“全員共享發展成果”落實了下去。

筆者認為,這次格力的加薪之舉不僅對員工和企業都大有裨益,其影響還很深遠。拋開在經濟寒冬下的“暖冬”意義,為製造業提氣等影響,格力的這次漲薪還為國有企業的薪資改革做出了示範,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等。正所謂好政策需要好執行,國企工資改革的成效不僅關係到國企能否在新一輪利益再分配中激活自身活力,還關係到億萬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這個方面,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經有18省市出臺了地方版改革意見。與此同時,《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也已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實施,該辦法加大了企業分配自主權,並將分功能類別實行差異化工資決定機制,競爭類央企工資總額由審批改為備案,工資總額與央企效益和效率相掛鉤,實現薪酬能增能減,並向生產一線和高技能人才傾斜。

那麼,國企有很多種類型,各個企業情況不一,在推進國企工資改革的進程中,不僅需要實打實、接地氣的舉措,還需要可借鑑、可複製的現實樣板。說到這,我們如果再回過頭來看看格力電器的此次漲薪通知以及歷次調薪情況,從字裡行間和多次實例中不難發現,多年以來,這家企業已經在通過不斷完善的具有自主權的工資分配及激勵機制,為同行業企業提供了寶貴經驗。

進一步講,在宏觀層面,格力的方案基本上符合中央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及辦法的精神,做到了工資總額和企業效益相掛鉤,格力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盡我所能地與員工和股東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和成果,沒有這種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企業精神,格力漲薪就不可能具有如今的可持續性和更加普惠性。

在微觀的企業層面,格力電器不管是與效益掛鉤的工資決定機制,分級分類管理的操作辦法,還是向生產一線和高技能人才傾斜的政策導向等,都在國企工資改革工作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後一釐米”的落地生根中找準了方向和落點,將好鋼用在了刀刃上。格力電器通過陽光透明、溫暖人心的薪酬體系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我,發揮好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員工自我價值的最大化,最終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總之,在實體經濟下行,不少行業企業面臨困境的當下,良心企業格力電器的逆勢漲薪之舉不僅有助於穩定企業的人心,提振行業的信心,也為很多地方國企的工資改革提供了“風向標”和行動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