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會識別食品標籤嗎,教你一些基本方法!

食用調和油本來是為了飲食營養多元化而生,但自面市以來,居然成了一些不良廠商"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的護身符。好在植物油新的國家標準已經實施,以往那種僅含5%花生油的調和油就敢叫"花生調和油"的行為將被徹底禁止!如果食用油廠在標籤上不正確標註,不僅將受到執法部門的查處,還容易招致大量職業打假人的懲罰性索賠!

您會識別食品標籤嗎,教你一些基本方法!

1.食用調和油"高標低配"的亂象

食用調和油是一種混合油,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油,按照一定工藝調配而成。在目前執行的新的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實施之前,市場上出現了標籤顯示名稱繁多的調和油,如花生調和油、芝麻調和油、橄欖調和油、核桃調和油、山茶調和油,等等。

但不少調和油的內容物和名稱並不相符,存在明顯的"高標低配"的問題。如:有的花生調和油產品裡面的花生油含量只有5%甚至更低,其餘的95%配料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油等價格更低的油。有的橄欖調和油裡面的橄欖油含量還不到百分之一,99%的配料是價格低廉的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等油品。

在食用調和油標籤上,由於原來的國家標準並沒有強制要求標明每種單品油(配料)的比例(即配方),所以,不少食用油脂廠正是利用這一漏洞,生產高標低配的調和油,在標籤上也不標註調和油配方,且以高價出售。如此一來,消費者並不知道花生調和油裡面到底含有多少比例的花生油,誤以為這種油裡面肯定是花生油的含量佔大頭,便憑著感覺購買,花了不少冤枉錢。

調和油廠高標低配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花高價買低價食用油,還違背了"食用油消費營養多元化"原則,不利於消費者健康。因為,不同的食用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等成分含量不同,而這些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不同作用。

您會識別食品標籤嗎,教你一些基本方法!

2.食用調和油必須標註配方和規範名稱

食用調和油麵市已經好多年了,該行業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亂象也一直存在,消費者和專家一直呼籲國家出臺強力措施,消除這種問題。隨著新的食用植物油國家標準的實施,這一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已於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實施,但許多消費者對其中的一些關鍵性內容並不知曉。該標準的實施,將有效解決食用調和油原料配比不清、以次充好的行業亂象,規範調和油行業生產經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費,引領食用油健康消費。

要弄清楚這個國家標準對食用調和油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首先還是要簡單溫習一下其中枯燥的相關條文術語:1.本標準適用範圍: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調和油和煎炸過程中的各種食用植物油。2.食用植物調和油的定義:用兩種及以上的食用植物油調配而成的食用油。

該標準GB2716-2018對植物調和油的名稱有強制性規定: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以後,花生調和油、芝麻調和油、橄欖調和油、山茶調和油等強調某種原料的調和油名稱都不能再出現在調和油標籤上,所有的植物調和油都將統一叫"食用植物調和油"。即使某種植物調和油中含有90%的橄欖油,也不能再叫"橄欖調和油"。

對於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調和油的配料比例問題,新國家標準也做了明確規定: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必須標明各種植物油的具體比例。也就是說,一種食用植物調和油裡面到底加了多少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或其他油脂,消費者一看標籤,就秒懂了。

與老的國標相比,除了增加調和油標籤標識要求(標註配方和規範名稱)之外,在標準名稱、範圍、術語、定義、理化指標、營養強化劑使用要求方面,新標準GB2716-2018也做了相應修改。

您會識別食品標籤嗎,教你一些基本方法!

3.食用調和油新國標對企業的約束

食用植物調和油新的國家標準出臺、實施之後,每一個食用油生產企業都應嚴格執行,因為這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的健康選擇、食用油產業的穩健發展,也和每個食用油企業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各地冒出來一大批職業打假人,他們專門尋找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漏洞,以此為由,向企業提出"退一賠十"甚至更高的賠償要求。不可否認的是,職業打假人的行為對促進食品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多時候,職業打假人並不是真的打假,而是以此牟利,一旦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那裡獲得了高額賠償之後,便不再深追,而是放任有問題的食品企業繼續生產銷售問題食品,這與打假的初衷相違背。

而且,在近年來的打假案件中,大多數是食品標籤問題,這類問題最容易被職業打假人盯上。因為食品標籤問題容易識別,不需要多高的專業技術,也不需要花高價檢測,職業打假人憑肉眼就能判別出來。前不久實施的調和油新國標在標籤標註方面就增加了新內容:一是所有植物調和油統一使用"食用植物調和油"名稱;二是調和油必須標註每種油的含量。新國標的這兩項規定比較簡單,如果某個植物調和油廠在這兩方面漏標或者亂標,則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職業打假人更會關注調和油標籤上的不足,並以此向食用調和油的生產商或銷售商索要懲罰性賠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