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茹”月玉如峰

自從那年讀到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玉在我心裡就打了一個結。能與大自然的名山大川相媲美的,恐怕只有玉器了。《詩經》裡說: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君子,是儒家思想裡做人的至高境界,把玉比作君子,可見古人對玉的偏愛。且不說玉被賦予的意義,單說玉本身的美,就足以讓人目瞪口呆。最好的雕工必然將玉的美呈現得淋漓盡致。沒見“薄胎阿四”茹月峰先生的作品之前, “溫潤”這個詞是浮在表皮上的,見了玉雕作品《夢·太湖》,才體味到什麼叫玉明如月,月朦朧, 美生動。

大概每個寫字的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夢裡水鄉,那裡小橋流水芳草遍地,那裡春花秋月煙雨濛濛, 那裡魚戲蓮葉,園林古拙,彷彿推開一扇門,就走進了唐詩宋詞裡。蘇州,人間天堂,天堂不過如此吧。前世,或許是蘇州的一尾紅魚,在碧綠的水裡遊啊遊啊,遊著遊著就游到了今生。作品《夢·太湖》與其他描繪蘇州的平雕作品不同,月峰先生用最適於薄胎製作的具有薄厚色差較大特性的青海青玉, 結合薄胎浮雕工藝,表現出了文人畫的極佳效果。作品《夢·太湖》呈現的是太湖的水色、碧空、晴嵐, 而這三種事物不好寫更不好雕刻。你看,遠山起伏,船帆點點,碧波盪漾,白雲悠悠,遠處的山峰若隱若現,天上的白雲悠然漂浮。青海青玉一般呈現的是幽暗的色彩,但當被打磨到一定的薄度時, 會產生奇妙的透光效果。月峰先生運用青玉的特殊性,將光影的明暗對比引入瓶身。明暗對比之下


薄胎“茹”月玉如峰


《夢太湖》 茹月峰 /作

那些透過光的魚兒如在水裡遊動,泛起陣陣漣漪。中間的光影好像是有薄雲的夜晚,月亮散發出朦朧虛淡的光輝。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交融在一起,斑駁的雕花窗欞,池子裡的魚群、青苔和花草, 靈魂中帶著溼潤的新鮮味道,人行走在記憶和夢幻中,整個世界都是靜謐的,安然的。

月亮是中國千古文人歌詠的對象,月是故鄉明;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幾時有……跟月有關的成語俯拾皆是,月明風清,眾星拱月,嫦娥奔月,閉月羞花,月中折桂……月亮不像太陽那般光芒萬丈,卻獨有含蓄之美,與她對視,絕不會刺疼你,她靜靜掛在空中,散發出幽淡的光輝。懂了月亮,也就懂了中國傳統文化。雕刻出月光之美,也就表達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月峰先生的每件作品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再看那件《蝦趣》,瓶身的蝦採用淺雕,利用青海青玉厚薄色差較大的特點,將蝦身、蝦鬚做不同程度的打磨,輕薄處晶瑩剔透,一如散開的墨暈,極似蝦透明的肌理,而稍厚之處如點墨,渾厚有力,富有質感。以厚薄不同體現墨色濃淡,好像用手一碰那些蝦就能從水裡彈跳起來。

《和諧瓶》《清趣》《蘆花深處》《淺波戲魚》《清氣滿乾坤》……莫不如是。“西崑玉工巧無比, 水磨磨玉薄如紙”,我們彷彿看見月峰先生氣定神閒地“掏膛”:初掏、雕刻、細掏……越到最後越是舉重若輕。

說到目標,月峰先生恬淡的神情稍顯嚴肅起來:老祖先一直講“玉不遠人”,古代的工藝品大


薄胎“茹”月玉如峰


《門》 茹月峰 /作


薄胎“茹”月玉如峰


《蝦趣》 茹月峰 /作


薄胎“茹”月玉如峰


《淺波戲魚》 茹月峰 /作


薄胎“茹”月玉如峰


《和諧瓶》 茹月峰 /作


薄胎“茹”月玉如峰


《蘆花深處》 茹月峰 /作


薄胎“茹”月玉如峰


《外師造化》 茹月峰 /作

多都是實用品。我希望將來玉器可以成為大眾生活的必需品,提升大家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而不僅僅是奢侈品,只成為少數人享受的東西。現在的創作沒有複雜的元素,全部崇尚簡素的美學,但必須堅持薄胎的工藝,突出“薄”之美。我將來要把工業產品設計與工藝美術相結合,創造兼具實用性、時代性和工藝性的作品,不斷地推陳出新。薄胎之光如月,溫潤之玉似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世事儘可喧囂,藝術之路卻一直寧靜……茹月峰先生慢慢雕刻,慢慢打磨,慢慢拋光。雕刻的是作品,更是人生;打磨的是玉,更是意志;拋的是光,更是心靈。而一輪明月就在這悉琢磨中冉冉升起……


薄胎“茹”月玉如峰


茹月峰

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玉石雕刻行業協會理事,蘇州民間工藝家。1992 年從事玉雕專業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主攻薄胎器皿件,有“薄胎阿四”的美譽,在薄胎器皿的造型款式、紋飾圖案、張條刀法等難題的攻關上頗多建樹。他積極努力,潛心刻苦鑽研,敢於開拓創新,大膽將國畫的筆墨趣味通過對玉胎薄厚的精準掌控的方式呈現在薄胎器皿上,厚則濃墨潑灑,薄則淡墨罩染,同時濃淡過度自然、相宜,才會煥發出墨韻與意境。由此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水墨畫薄胎器皿”。

(轉載自《天工》雜誌2017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