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文 | 和達資本 研究報告

前言

康復醫學是以康復為目的,以急慢性病損、老年病以及先天因素所致功能障礙者和殘疾人為診治對象的,具有明確特徵、範疇、知識結構和專門診療技術的醫學新領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治療醫學並列的觀代醫學體系的四大分主之一。康復醫學包括康復預防、康復診斷和康復治療。在臨床實際工作之中,康復和臨床互相滲透,從臨床處理早期開始開展早期康復,康復只有與臨床治療緊密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行業總述

1、行業定義

康復醫學是以康復為目的,以急慢性病損、老年病以及先天因素所致功能障礙者和殘疾人為診治對象的,具有明確特徵、範疇、知識結構和專門診療技術的醫學新領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治療醫學並列的觀代醫學體系的四大分主之一。康復醫學包括康復預防、康復診斷和康復治療。在臨床實際工作之中,康復和臨床互相滲透,從臨床處理早期開始開展早期康復,康復只有與臨床治療緊密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康復治療按病種可分為6大類:神經系統疾病康復(腦卒中等)、骨關節肌肉疾病和傷殘康復(截肢骨折等)、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康復、老年康復、兒童疾病康復、精神殘疾康復等。康復治療按治療方法可分為6大種:物理治療康復、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康復工程、中醫療法等。

2、產業鏈示意圖

康復醫療行業以康復機構為核心,包括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社區/個人康復;上游是康復器械、康復藥品,下游是康復需求者,主要是老人、殘疾人群、疾病人群、產婦和運動員等特殊人群。目前,我國醫保已經將部分康復項目納入醫保範圍。示意圖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3、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康復醫療起步於1980年代,但是2011年才開始推動建立三級康復醫療體系。2017年總體規模在380億元左右,規模增速在18%左右,未來將增長到千億行業規模。康復行業需求群體大,但是支付能力較低,醫保納入了部分項目。供給側方面,康復機構醫院和床位不夠、專業的康復醫護人員稀缺,康復器械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在各個細分領域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市場集中度還非常低。

隨著我國對臨床康復重視日益提高、老齡化快速提供、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注,在政策推動下,各類資金投資康復醫療,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需求側分析

1、過去5年+未來5年市場量數據分析

根據申萬宏源證券的研究,中國康復醫療未來將達到千億級市場。數據顯示到2013年,目前美國康復醫療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人均80美元),若包括長期護理在內則有2000億美元;而同期我國國內康復醫療市場規模僅有200億人民幣(人均15元人民幣)。如果按照基本滿足我國康復需求的水平測算,則市場規模將會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而如果按照發達國家標準,則市場規模會在6000億人民幣以上。據預測,至2023年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8%。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從下而上來估計,根據平安證券的測算,骨科康復市場空間400億左右,神經康復市場(腦卒中康復為主)空間180億元左右,其他心臟康復、兒科康復、腫瘤康復等市場空間在300-400億。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2、市場需求整體情況

康復醫學是“預防、臨床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治療緊密相連,分為急性期康復、急性期後康復和長期護理三階段康復治療。從市場需求來看,康復的需求群體主要是手術後病人、殘疾人、失能老人、產婦和運動員等特殊人群。

3、主要需求者與特點

3.1 手術後病人

康復醫學在綜合醫院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程,顯著降低致殘與致死率。

從手術後病人康復情況來看,神經外科、骨科、脊柱外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等病人對康復的需求最大。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3.2 殘疾人

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國各類殘疾人的總數為8296萬人,我國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

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各佔殘疾人總人數的比重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6-14歲學齡殘疾兒童為246萬人,佔全部殘疾人口的2.96%。其中視力殘疾兒童13萬人,聽力殘疾兒童11萬人,言語殘疾兒童17萬人,肢體殘疾兒童48萬人,智力殘疾兒童76萬人,精神殘疾兒童6萬人,多重殘疾兒童75萬人。

3.3 老年人

1998年-2008年10年以來,我國居民發病率持續上升,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據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慢性病患病率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增高,老齡化帶來的疾病譜改變,老年人高發率病種本身的康復需求加上慢性病致殘帶來的需求,將持續擴容康復醫療行業需求空間。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三、供給側分析

1、康復醫療服務供給體系

2011年衛生部下發《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建立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各級康復醫療體系的責任定位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典型康復醫療服務一般治療流程包括診斷、功能評定、康復治療三個階,工作模式主要是治療組模式,主要包括治療組會議、查房、會診等基本內容。治療組會議,即由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護士、社會工作者、心理治療師、矯形器假肢治療師等垂加的康鍾評定和治療方案討論會。

從三級康復體系來看,綜合醫院外部的康復醫療機構是綜合性醫院的好夥伴,雙方非競爭關係,而是密切的上下游合作關係。外部康復醫療機構可以在為康復期的病人提供服務,提高綜合醫院病床週轉率,幫助上游綜合醫院提升運營績效。

■ 康復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的特點

總體來看,我國康復醫療機構、康復病床數和康復人才均面臨不足。

從康復醫療機構來看,2011年衛生部下發《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通知,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復醫學科。截止到2014年底,實際擁有康復科的綜合醫院3288家,而我國二級以上的醫院有8973個(三級醫院2002個,二級醫院6971個),與要求相比,只有不到一半的二級以上醫院設立了康復科。從康復機構的增速來看,增長速度並不穩定,高的時候達到14.4%,低的時候僅5.1%。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從康復病床數來看,2014年康復床位數13.88萬張,增速較快而且比較穩定。從康復病床的醫院分組來看,50%以上的機構病床數少於100張,絕大多數病床數少於200張。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從康復人才看,目前我國康復醫師佔基本人群的比例約0.4:10萬,而發達國家該數據則達到5:10萬,兩者相差12.5倍。如果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二、三級醫院共需要康復醫師5.8萬人,治療師11.6萬人,社區綜合康復人員需要90.2萬人,是現有康復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2、康復醫療服務的主要參與者

上市公司中,涉及康復醫療服務的公司主要有湖南發展、澳洋科技、和佳股份、萬方發展、華邦健康、三真康復等。

1)湖南發展

湖南公司與湘雅醫院採取不投資、不佔股的合作模式,投資湘雅博愛康復醫院,藉助湘雅醫院強大的品牌影響及醫療技術展開全面合作,湘雅博愛醫院在導入湘雅醫院病患資源方面具備優勢。2017年淨利潤預計達到2000萬。

2)澳洋科技

澳洋建投旗下醫院資產有澳洋醫院、楊舍醫院、三興醫院和順康醫院,其中楊舍醫院主要提供老年服務、三興醫院助攻腫瘤治療、順康醫院則是康復醫療。

目前,澳洋科技正在定增加碼康復業務,準備募資3.84億元投資建設港城康復醫院建設項目、將按照二級康復醫院標準建設12層的康復醫院大樓,樓內設置骨關節、神經腦卒中、脊髓損傷、脊髓損傷等康復醫學科,業務診療範圍涵蓋中風後遺症、顱腦外傷術後、顱腦腫瘤術後、各種骨科手術術後、多發傷術後、兒童殘障、頸肩腰腿痛、重症肌無力、帕金森氏病、老年內科慢性病等各年齡段各專業,規劃核定床位總數300張,建築面積共計約20,000平方米。

3)和佳股份

公司在2015年4月與鄭州人民醫院醫療管理有限公司就投資建立營利性康復醫院的合作事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鄭州人民醫院管理公司佔康復醫院的20%股權。雙康復醫院重點科室是神經康復科和骨傷康復科。同時還與美國猶他大學醫療集團合作,雙方就康復醫療建設簽訂了《合作框架意向書》,其包含康復醫院或中心的設計指導、康復流程開發、醫護人員培訓、外遣專業醫護人員、引入康復教育項目、CARF認證指導、遠程教育開發、諮詢和醫療投入等康復全方位服務。

和佳股份預計將會以每年10家的速度,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年內建立30-50家康復醫院,最終實現100家的長期目標。

和佳股份投資1億元改造的一所現代化康復專科醫院(原為江蘇省南通工人療養院)南通和佳國際康復醫院日前投入運營,床位154張,,主要收治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頸腰椎病(非手術治療)、手外傷、骨折後、關節置換術後等骨科系統疾病產生功能障礙的康復患者。這是和佳股份佈局全國康復連鎖經營的首家旗艦醫院、示範醫院與教學醫院。

4)華邦健康

華邦健康積極轉型醫療領域,大力發展康復醫療、醫療美容,原有農化業務、化工業務剝離並在新三板掛牌。旗下華邦製藥及下屬子公司擁有超過20年的生產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皮膚病和結核病處方藥產品線,實力雄厚,2014年收購百盛藥業進一步加強了公司在處方藥領域的實力。

華邦在國內與權威學術機構積極開展合作,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合作設立的寬仁康復醫院開業運營,主要科室包括骨科、內科、運動傷害、心腦血管疾病和靜脈疾病等,床位數達到330張。此外,在國外陸續收購德國萊茵醫院、瑞士生物等康復標的。

5)萬方發展

萬方發展主營業務工程建設,現轉型進入康復醫療。

公司收購北京和諧康復醫院北京市第二家中性專業康復機構,目前北京和諧康復醫院擁有120個床位,年利潤在1500萬左右。和諧康復醫院主要以腦癱針刀微創與微手術康復治療為特色,重點科室在腦癱、偏癱、截癱、骨科、術後康復等領域。院長任月林是中國針刀微創治療腦癱技術創始人、中國腦病微創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腦癱研究和診療30餘年。藉助與四川衛計委的戰略協議和在四川省覆蓋的三甲醫院,公司在四川當地建立新的康復醫院,有望快速實現轉診制度的建立。

6)三真康復

三真康復成立於2011年,為患者提供以康復為特色、兼顧常見病的診療服務。已在長沙市設立康復醫院以及東風分院兩家分公司,亦託管四家社區醫療機構。

公司是長沙市最早一批康復醫療的實施者,兩家分院均佔據有利位置。公司的醫療資質及醫保牌照是行業內的稀缺資源,兩家分院均系湖南省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長沙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長沙市五類疾病兩級康復治療住院醫療費用單病種包乾結算試點醫院。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3、康復器械

康復器械康復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和康復保健器械三大類。2017年9月4日,國家總局正式發佈新修訂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自2018年8月1日起實施。2014年6月,民政部正式發佈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目錄》,分為十二大類。具體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按照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每建設1張康復病床,平均需要配備15萬元的康復器械,綜合醫院康復科的擴張、及康復醫院的建設將大大激發康復器械,尤其是康復治療器械的市場需求。

根據川財證券的調研,中國康復器械行業自2011年開始高速增長,預計2011-2015年行業複合增速超過25%。在2016年醫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康復器械行業增長有望大幅超預期,達到50%。2016年10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對康復輔助器具行業發展作出要求,提出到2020年,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要突破7000億元。

目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康復醫療器械的主要有魚躍醫療、九安醫療、奧佳華、樂金健康、恩鵬健康和上海泰昌,通過併購進入改領域的有東富龍、金明精機、誠益通和共進股份。公司信息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分析

1、監管體制

康復醫療醫院所處行業為醫療服務行業,該行業主管部門為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主要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各地方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此外,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均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對本行業予以監管。

康復器械行業屬於醫療器械行業的子行業,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主管部門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康復器械行業的自律組織還包括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

依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康復器械中部分產品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需要遵循醫療器械行業的監管體制。對於不屬於醫療器械範疇的康復器械產品,除遵循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質量體系外,暫時不存在額外的監管要求。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產品實行分類監督管理。主管部門主要依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一方面監督產品,另一方面監督生產和經營企業。

2、法律法規

與康復相關的主要政策如下:

1)關於康復醫療體系建設的文件

2011年8月,衛生部發布《關於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立三級康復醫療體系,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康復醫療服務領域,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明確各級各類康復醫療機構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建立通暢的康復患者雙向轉診制度;提高康復醫學專業的服務能力。2012年2月發佈的《“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康復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加強康復專業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通過試點探索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

具體在醫院建設方面,2012年修訂發佈的《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規定了新建三級、二級康復醫院的驗收標準。

2)醫保政策分析

2010年9月,衛生部發布《關於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的通知》,將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運動療法等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2016年3月,人社部、衛計委等多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範圍的通知》,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

康復相關的醫保項目如下: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3、產業政策分析

2016年10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高效轉化,創新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創新驅動形成產業發展優勢。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佈局合理、門類齊備、產品豐富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湧現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優勢產業集群,中高端市場佔有率顯著提高。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產業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更加健全,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明顯改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基本形成。

其他涉及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發展的政策不再贅述。

五、附錄:產業涉及的主要上市公司彙總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和達產業觀察」康復專科醫療產業投資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