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大腸桿菌病(又叫仔豬黃痢或白痢)(早發性大腸杆病)。

(一)綜述

又稱初生仔豬大腸桿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腸桿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當大腸桿菌進入仔豬腸道後,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腸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產生大量腸毒素,使仔豬脫水拉稀。特徵為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稀糞並迅速脫水。

大腸桿菌抗原複雜,有O、H、K三種抗原;血清型多,有幾千種;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

大腸桿菌的致病性取決於它在小腸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產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纖毛決定細菌定植的能力,一旦發生細菌定植,就會因毒素的產生而導致腹瀉,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發病日齡早,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發病急、症狀明顯、死亡率高。

無季節性,但寒冷時發病率較高,產房潮溼,衛生條件不好時發病率更高,一個豬場一旦發病很難根除。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帶菌母豬為主要傳染病。

(二)臨症

水樣稀糞,黃色或灰黃色,內含凝乳小片和小氣泡。

病豬口渴,吃乳減少,脫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 病理

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脫落。

腸壁變薄,鬆弛,充氣,尤以十二指腸最為重要,腸內容物呈黃色,有時混有血液。

心、肝、腎有變性,重者有出血點或凝固性壞死。

(四) 預防

1.做好母豬產前產後管理;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

2.藥物預防(初生後12小時內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豬生後在 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後每天兩次連續3天。如有發病豬繼續投藥,藥量加倍。]

②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萬IU。仔豬生後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萬IU,以後每天兩次連服3天, 如有豬發病繼續投藥。

3.微生物製劑預防:如促菌生、調菌生、乳康生、康大寶等通過調節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平衡,從而抑制大腸桿菌。

4.利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方法是對妊娠母豬在產前30天和15天接種,疫苗選擇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大腸桿菌K88、K99和987P三價滅活菌苗或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天滅活苗,以通過母乳使仔豬獲得保護。

應採取抗菌、止瀉、助消化和補液等綜合措施。

抗菌:安普黴素、硫酸鏈黴素(每kg體重10mg,一天2次)、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氟甲碸黴素、阿莫西林、瀉痢停、克痢王等都可應用。

1.硫酸慶大黴素每次5~10mg/kg體重口服,每日2次,連用2~3天;

2.慶大黴素每次4~8mg/kg體重口服,每日1次,連用2~3天。

止瀉:鞣酸蛋白,內服,每次2~5克。或藥用碳, 內服,每次10~25克。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蘇打、胃蛋白酶等。

補液:口服葡萄糖生理鹽水及多維。葡萄糖生理鹽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

二.仔豬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

(一) 綜述

又名遲發性大腸桿菌,是仔豬在哺乳期內常見的腹瀉病。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感染。

特徵為病仔豬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糞,發病率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病因複雜,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認為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現已證實,豬輪轉病毒是仔豬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以10~20日齡發病最多。7日齡以內,30日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誘發和加劇仔豬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豬飼養管理不當、豬舍衛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濃稀變化太大,無季節性,或者天氣突然變冷,溼度加大,陰雨或保暖不良,都會誘發白痢病的發生。此病如果條件較好,醫治及時會很快痊癒,死亡率較低,條件不好可造成仔豬脫水瘦弱死亡。

哺乳仔豬感冒怎樣治

(二) 臨症

仔豬突然拉稀,同窩相繼發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黃白色,腥臭、糊狀或漿狀糞便。

仔豬精神不振,畏寒,脫水,吃奶減少或不吃,有時見有吐奶。

一般病豬的病情較輕,及時治療能痊癒,但多因反覆發作而形成僵豬,嚴重時,患豬糞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 病理

病死仔豬脫水,消瘦、皮膚蒼白。

胃粘膜充血、水腫,腸內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氣泡。

腸壁變薄半透明,暢粘膜充血、出血易剝脫,腸繫膜淋巴結腫脹,常有繼發性肺炎病變。

(四) 防治

應採取抗菌、止瀉、助消化和補液等綜合措施。

抗菌:安普黴素、鏈黴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氟甲碸黴素、阿莫西林、瀉痢停、克痢王。如1.痢菌淨按每公斤體重每次10~15mg口服, 每日2次,連用2~3天;

2. 硫酸慶大黴素每次5~10mg/kg體重口服,每日2次,連用2~3天

止瀉: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蘇打、胃蛋白酶等。

補液:口服葡萄糖生理鹽水及多維。葡萄糖生理鹽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