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的《江南春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頗耐人尋味。作為七言絕句,全詩僅二十八個字。作者用其中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之春色,再用十四個字概括了自南北朝至晚唐的興廢史。現在此,小編僅僅將自己讀此詩的一些個人心得與大家分享:

千里鶯啼綠映紅(平仄平平仄仄平)

在格律上,起句為標準的仄起入韻式正格。

我們常說詩歌是形象的語言,故宜用形象思維,在這句子中很有代表性。此句子是虛筆,因為作者不可能聽到千里的鶯啼,也不可能看見千里的紅綠,其實際上只是將眼前所見作了延申,以“點”帶出江南的“面”。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假若我們以邏輯思維去讀寫這句子,便會覺得有很大的跳躍性,因為鶯啼與綠映紅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所以現在一般人大多會寫成如“千里江堤綠映紅”般的句子,很穩。但在靈氣上就比樊川句遜色不是一點半點。

啼鶯和綠映紅都是江南春天的意象,意象是統一的,也是同步的。鶯啼是聲,綠映紅是色,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似一個電影分鏡,由特寫的紅花綠葉,拉出一個江南的遠景,而配音則是鶯啼燕語,切切實實的有聲有色。

水村山郭酒旗風(仄平平仄仄平平)

格律上承句依然是標準的律句句式。寫法上依然是運用虛筆。村是村莊,郭是城郭(即外城),水村山郭應很難一眼收盡,更何況還有風中的酒旗。所以此句是緊承起句的千里而為。鏡頭從綠映紅中切換至水村、山郭,酒旗飄動。句子同樣是寫景,不同的是此景帶出了江南的繁華,為轉句作出鋪墊。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在格律上此句正格應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此詩句則在第六字失粘,同時也為三仄尾,屬於大拗之句。

有人認為三平尾和三仄尾均是律句之忌,在實際上,唐詩律絕中三平尾的確少見,但三仄尾還是不乏詩例的。之所以唐代詩人在聲律上,不容忍三平尾但容忍三仄尾,是因為平聲字只有一個調,讀音都是平緩的,缺起伏。而仄聲則有上、去、入三個調,不乏起伏變化。而平仄格律只是後人歸納總結出來的簡化方式,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唐詩的聲律。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初讀這詩句時,小編我曾產生過凝問,按理說,在這裡四百八十是一個虛數,其和四百兩字沒有什麼區別。惜字如金的杜牧完全可以用一個平聲的實詞代替八十兩個仄聲字,這樣既不會失粘大拗,也擴展了內容,顯得更加凝練。後來,我從聲律上研習這個句子,覺得這是作者有意而為,是藉助聲律去表達意緒。當然,這僅是代表小編個人意見,在歷史上也不曾見有如此解讀,故未必正確。

假如我們用四聲去標示此句,聲律是:平平去入入入去。也就是說“四百八十”四個字是由一個去聲字領出三個入聲字,我們都知道,入聲字是塞音,發音短促,這樣我們在吟誦時這四個字就會連在一起,使句子形成了一種類似於五言的特殊節奏:南朝|四百八十|寺。樊川正是以相比於其他三個七言句讀音更短促的句子,表現歷史變遷之快。

南朝的四百八十寺,是一個很特別的意象,假若說要選一個最能概括南北朝至晚唐這段歷史的意象,四百八十寺的興廢,是不二之選,如此精準的捕捉,絕非功淺者可為。

多少樓臺煙雨中(平仄平平平仄平)

格律上,因前一句大拗,這句一定得救,所以此句在原應為仄的第五字用了平聲,以此救上句第五、六個拗字,謂之雙救。

南朝的四百八十寺,幾經變故,遺蹟多已湮滅。此實際上是反問句。煙雨中,亦為不可見,故仍是虛筆,非作者真見樓臺也。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樓臺即樓閣殿臺,出自《歷代三寶紀》對南朝所建同泰寺的描述:“樓閣殿臺,房廊綺飾,凌雲九級,儷魏永寧。”在這裡,樓臺雖仍為喻指南朝的四百八十寺,但也並非簡單的重複,而是多了奢麗的含義,帶有浮華如煙的意緒。

此詩起承句寫景,轉結句抒情。唐詩的抒情方式多是間接抒情,即是以意象組合去抒發情緒,達成意境,此詩正是如此。

詩詞賞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詩杜牧大概是寫於在唐文宗至唐武宗時期,因此很難判斷詩中是否有政治傾向。因為在時間上,這有一個節點,就是唐武宗在會昌年間,發動了一個被佛學史稱為“會昌法難”的事件,實際上是一次大規模拆毀佛寺,強迫僧尼還俗的毀佛運動。杜牧對這一措施是持贊同立場的,但小編認為對此詩則不必過分解讀。

聲明:本文由小編上傳併發布,今日頭條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小編個人觀點,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未經許可,圖片版權不可輕易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