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組珍貴新老照片對比!見證鎮江40載嬗變!

點擊上方“鎮江城管”可訂閱哦!

從狹窄的街道到寬闊的馬路,從一片片農田、平房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自行車代步到汽車出行……改革開放40年來,大鎮江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滑過一張張像素不高又有些許泛黃的老照片,記憶和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好幾十前的鎮江街頭。

鎮江土著們,一起來看看鎮江城的變化吧。

1

中心商業區大市口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1978年鎮江干部群眾在大市口集會,慶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的大市口。

大市口位於城市中心,是我市的中心商業區,20世紀90年代,隨著商業城、商業大廈、華聯商廈、中山商場、新世紀商廈、國際飯店的建成,大市口商圈的核心地位牢牢確立。近幾年來,大市口商圈開始悄悄“變臉”,蘇寧廣場、五星電器、國美電器、第一樓街步行街、八佰伴、漫書城……一個個新型商業項目的進駐,也促使傳統商業改變自身經營模式,適應新的競爭格局。這些變化讓人充滿了期待。(石小剛 攝影報道)

2

南徐片區鉅變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的南徐片區。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的南徐片區。

南徐片區如今已經成為城市副中心和行政、體育、文化中心,並實現主城區與丹徒新城的互動和連接。走在南徐片區,移步換景,像一幅恢宏畫卷鋪展開來——南山綠道、棗林河風光帶、鳳凰河風光帶已經成為市民運動、休閒的新場所;高鐵南站、體育會展中心、職工文體中心、規劃展示館,正在漸漸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城市新座標。這一切,在4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石小剛 攝影報道)

3

火車站的“飛馳”40年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1978年鎮江火車站建成投入使用。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今年改造竣工的鎮江火車站。

鎮江火車站是我市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是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高速鐵路和連鎮鐵路上的重要車站。1978年1月5日鎮江新客站正式使用,一直到90年代末期都是滬寧線上設施最好最現代化的車站。2007年開通動車,2010年開通高鐵,從此鎮江地區正式步入高鐵時代。2018年1月,新建鎮江站(北廣場)正式開通啟用,自此南北廣場互聯互通,普速列車和高鐵列車的分割成為歷史。改革開放四十年,火車早已經駛過“綠皮”、駛過昨天,如今動車如花,高鐵如網駛進了我們多彩的生活。(石小剛 謝道韞 攝影報道)

4

蘇南運河鎮江段變了模樣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的蘇南運河鎮江段。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航道整治竣工後的蘇南運河鎮江段。

蘇南運河鎮江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就是將四級航道升級為三級航道,全長42.6公里,總投資約20.3億元。蘇南運河鎮江段,船舶年貨運量達1億多噸,是京杭運河運量最大、密度最高的航段之一。“四改三”整治工程竣工後,由原來通行500噸級船舶的航道,提升為通行1000噸級。該工程的實施,為鎮江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水運支撐,也提升了城市的防洪、灌溉能力,並改善沿河生態景觀。(石小剛 謝道韞 攝影報道)

5

南山風景區的前世今生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的南山。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千人在南山展示健身氣功。

“南山北水”一直是我市引以為豪的城市名片。為擦亮這張名片,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南山風景區的整治工作不斷加快,搬遷關停了一批水泥廠、採石場,取締了露天燒烤,搬遷了一批“山中村”,退田還林。同時,西入口、珍珠湖景區、南山綠道、北部景區等相繼建成迎客。南山,這座城市“綠肺”正以新的姿態向我們走來。(石小剛 文雯 攝影報道)

6

40年的乒乓情緣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上世紀70年代末乒乓名宿張燮林在指導家鄉學生打球。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世乒賽中國乒乓球隊選拔賽在鎮舉行。

1988年3月,鎮江市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乒乓球重點城市,同年10月,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在鎮江開賽,眾多乒壇名宿、資深教練、一流高手雲集鎮江。25年後,2013年——2015年“直通世乒”中國國家乒乓隊選拔賽連續三年在鎮江舉辦,再現當年乒乓之城盛況,為鎮江市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的乒乓盛宴。近年來,我市群眾性的“千臺萬人”乒乓球賽、“愛拼才會贏”球王爭霸賽等主題賽事活動更是接連不斷。40年,變換的是打球的場地、是運動的規則,是打球人的面孔,不變的,是這座城市對乒乓球的熱愛。(石小剛 文雯 攝影報道)

7

官塘橋路的魅力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1978年的鎮寶路(官塘橋路前身)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的官塘橋路。

從滬蓉高速公路鎮江出口下來,通過長4.67公里的官塘橋路,可以快速直達鎮江市中心。官塘橋路是一條充滿魅力和現代節奏的生態低碳景觀快速大道,在雙向八車道的主車道上,由於全立交設計,沒有安裝紅綠燈,達到快速交通的目標。(石小剛 攝影報道)

8

濃濃的年味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世紀70-80年代鎮江市民憑票購買商品。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18年春節,市民在購買年貨。

說起憑票供應,已經是存在中老年人記憶裡的事情。計劃經濟時代,憑票供應的遠不止糧食,還有糖、豬肉、食用油、布、菸酒等。商品憑票證供應是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產生的,止於供求平衡和產大於供。改革開放後,商品逐步放開,取消了計劃供應,市場上商品供應貨源充沛,品種琳琅滿目,與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石小剛 攝影報道)

9

充滿活力的丁卯片區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丁卯片區。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18年的丁卯片區。

丁卯片區,20世紀90年代以前,基本是一片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城郊農地。自1992年設立丁卯橋工業區而得到徹底改變,包括鎮江戲劇服裝廠、華晨華通機械廠等一大批原來位於鎮江老城區裡的工廠,陸續搬遷到了當時的丁卯開發區。20多年後,鎮江新區推動丁卯片區從“園”向“城”轉變,建設充滿活力的鎮江科技新城,加速由傳統工業區向宜居宜業、現代氣息濃郁的新城市轉型。(石小剛 謝道韞 攝影報道)

10

鎮江港的滄桑鉅變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1982年建設中的大港港區。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的鎮江港。

鎮江港位於長江干線與京杭運河的交匯樞紐,具有十分獨特的優勢和資源。改革開放40年以來,鎮江港實現了三次發展飛躍:1986年,國務院批准鎮江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由封閉型港口轉變為開放型港口;1993年,國家將鎮江港列入全國43個主樞紐港之一,由中轉型港口轉變為樞紐型港口;2004年,國家確定鎮江港為我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鎮江港由過去的內河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國際港口。鎮江港近十年來新增的通過能力相當於前30多年通過能力的總和,從當初的“小碼頭”華麗轉身為如今超級巨輪排著隊進港靠泊的 “億噸大港”。(石小剛 謝道韞 攝影報道)

11

古樸典雅西津渡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80年代末的西津渡。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的西津渡。

近年來,通過對文物歷史建築的搶救保護修繕和基礎設施、公共景點的建設,西津渡街區恢復了小碼頭傳統商貿街功能、修繕了租界建築群、工業遺產區建成“老碼頭文化園”等,整個街區面貌煥然一新。沿著古街一路行來,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飛簷雕花的窗欄一律油漆成硃紅色,給人以“飛閣流丹”的感覺。現在,我們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國元年春長安裡”“吉瑞裡西街·1914”“德安裡”等題額。“漫步在這條古樸典雅的古街道上,彷彿是在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內散步。”(石小剛 文雯 攝影報道)

12

農家廚房的變遷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上世紀80年代的農家大灶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現在的丹陽農家廚房

黑廚房、土灶臺、大水缸,一日三餐不離柴火,是過去農村廚房的真實寫照。現在丹陽農家的廚房裡大多通上了天然氣,除了燃氣灶、抽油煙機外,還有微波爐、智能電飯煲等現代炊具,煮飯燒菜實現了燃氣化和電器化。烤箱、淨水器、洗碗機等也都成為農家廚房的“新寵”。改革開放40年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農家廚房的變遷便是其中一個縮影。(馬福興 石小剛 攝影報道)

13

讓市民生活越來越便利的菜市場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90年代初的露天菜場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市民在大型超市購買蔬菜

我市主城區現有57個菜市場,總經營面積達12萬平方米。採用“私營公管”模式、專業化連鎖管理模式以及新型的“互聯網+社區商業”的倍全模式,即線上和線下相融合,通過聯採直採,減少環節降低成本,讓利兩頭的3種運營管理模式。構建了菜市場“15分鐘服務圈、10分鐘生活圈、5分鐘便民圈”的“三圈”生活服務體系,讓市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石小剛 攝影報道)

14

您好,這裡是鎮江110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鎮江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的前身是110指揮調度室,設立於1989年,當時配置一臺無線電尋呼機、五部無線固定臺、12名民警,建立了與四縣(市)二區相通的通信聯絡網。2017年11月30日,市局指揮中心對原110接處警大廳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成的大廳集成了110接處警、智能指揮調度、一鍵高清視頻指揮調度、警用地理信息、視頻監控、移車、數據顯示、輔助決策等八大系統,為實施扁平化、流程化、規範化、智能化、可視化指揮調度提供支撐。(夏芸 馬鎮丹 攝影報道)

15

船廠老廠區 濱江新綠地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上世紀90年代鎮江船廠老廠區。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北固山綠地廣場原是鎮江船廠的老廠區,2002年鎮江船廠開始搬遷,退城還綠。經過10多年的綠化、改造、養護,如今的北固山綠地廣場上已是綠樹成蔭,成為鎮江濱江風光帶上的一處天然氧吧。 (石小剛 攝影報道)

16

小家變大家 幸福一家人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世紀80年代,出生於1980年的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李寧(圖二)在母親的陪伴下彈著玩具鋼琴。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2018年,李寧(圖一)和父親母親以及妻子看著女兒彈琴。李寧父母於1978年結婚組建了小家庭,40年來,電視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色,從14英寸變成40英寸;小琴變成了大琴;小家變成了大家, 三代同堂,住房面積也從十幾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平方米。他們是幸福的一家人,也是社會最基礎的細胞,他們共同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文雯 攝影報道)

17

句容西郊崛起一座城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2008年的原黃梅鎮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航拍器鏡頭下的句容經濟開發區。

10年不到的時間,句容西郊崛起一座城,這裡生活、教育、醫療、娛樂休閒配套一應俱全。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在這落戶,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自行車及運動器材和輸變電三大主導產業和激光顯像、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為一體的產業結構。 (王軍 石小剛 攝影報道)

18

運糧河換新顏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1989年7月8日江水倒灌,運糧河大水淹沒周圍民居。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運糧河是城西主要灌排河道,該河道兩頭通江,全長近10公里。2014年10月,潤州區運糧河水利血防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新建嵌入式混凝土擋土牆、新建血防護坡,堤頂瀝青道路以及背水坡草皮護坡。2016年,該工程順利完工,成為我市城西一條美麗的風光帶。(石小剛 攝影報道)

19

出行工具的“進化”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1983年春,原鎮江無線電廠(現捷誠車載電子信息工程公司)的女工們騎車郊遊。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如今捷誠車載電子信息工程公司女工們的座駕。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取得極大發展,居民的出行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從自行車、公共交通、摩托車等方式,到私家車……我們不妨從幾十年來同一家公司的女工出行方式的“進化”來感受這一鉅變。 (石小剛 攝影報道)

20

工廠區變成風光帶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圖為上世紀70年代,正在建設中的印染廠。

20组珍贵新老照片对比!见证镇江40载嬗变!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裡是煙囪林立,紡織廠、合纖廠、印染廠等工廠扎堆。如今這裡早就舊貌換新顏,變成了宜居的濱江路風光帶,沿途都是看不完的風景。傍晚,享受著徐徐江風,市民們在路上慢跑,在綠地裡散步。(曹厚慶 石小剛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