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速低於同行、產能利用率下滑,伊力特稱大力拓展疆外市場!

11月21日晚間,伊力特(600197.SH)發佈了《關於伊力特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告知函有關問題的回覆》,引發投資者圍觀。


收入增速低於同行、產能利用率下滑,伊力特稱大力拓展疆外市場!


目前,伊力特共有五個酒廠,其中,一廠、二廠、三廠位於公司總部生產基地,即新疆伊犁州新源縣肖爾布拉克;四廠和第一坊酒業位於新疆伊犁州伊寧縣。

本次募投項目“伊力特總部釀酒及配套設施技改項目”將對總部生產基地一廠、二廠、三廠進行技術改造;

“可克達拉市伊力特釀酒分廠搬遷技術技改項目”將對第一坊酒業進行技術改造。

據悉,一廠、二廠、三廠、四廠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第一坊酒業2017年未對外銷售,目前處於間歇性生產狀態。

伊力特總部釀酒及配套設施技改項目達產後,總部生產基地2017年和募投項目達產後的產量分別約為2.2556萬噸和3萬噸,增幅在33%左右;

收入各自約為13.7億元和27.1億元,增幅在97%以上。


收入增速低於同行、產能利用率下滑,伊力特稱大力拓展疆外市場!


為何收入增幅大於產量增幅?

伊力特方面指出,公司總部釀酒及配套設施技改項目達產後,收入增幅大於產量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的變化,其次是價格的上升。

該項目達產後,伊力特總部生產基地高檔酒產量佔比由29.90%提高至33.33%;

中檔酒產量佔比由54.85%提高至56.67%;

低檔酒產量佔比由15.25%降低至10.00%。

也就是說,由於中高檔白酒的價格高於低檔酒,因此,該項目整體收入增幅明顯大於整體產量增幅。

公告顯示,伊力特高檔酒主要包括王酒系列和老窖系列,前者價格遠高於後者,而銷量遠低於後者;

中檔酒主要包括老陳酒系列和特曲系列,亦為前者價格高於後者,而銷量遠低於後者;

低檔酒主要包括大麴系列和伊力白酒系列,亦為前者價格高於後者,而銷量低於後者。

基於此,伊力特本次募投項目計劃提高王酒系列、老陳酒系列、大麴系列的銷售佔比。

同時,伊力特正在推出新產品以完善產品價格帶,比如,2018年11月,其推出重點新產品“伊力壹號窖”,價格定位於王酒和老窖之間,出於謹慎性考慮,本次募投項目未考慮該因素。

換言之,各檔次內,價高者產量佔比上升,將帶動各檔次平均價格上升,並帶動項目整體收入增幅大於整體產量增幅。

伊力特方面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本次募投項目達產後,預計各個細分產品價格較2017 年增長5%-15%。

2012 年起,我國白酒在經歷了深度調整之後,大眾消費和商務消費逐步替代政務消費,帶動白酒行業從2016 年開始逐步復甦,於2017 年出現了明顯的復甦跡象,消費者尤其對中高檔酒白酒的需求明顯上升。

眾多白酒企業,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等,紛紛開始提價。

此外,受環保政策趨嚴,造紙、玻璃等行業成本上升,導致白酒包裝材料價格上升,亦促進白酒價格上升。

在上述背景下,伊力特也對部分白酒進行了提價。而且,伊力特於2018年7 月9 日起,對特曲及以上的白酒系列產品再次全線提價。

伊力特方面指出,隨著公司增加綜合經銷模式,公司需承擔更多的市場推廣費用,未來產品價格亦將適當提高,預計銷售費用率和毛利率均有所增加。

經過《五穀財經》梳理發現,2015年、2016年、2017年,伊力特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78.53%、75.12%、72.40%,呈現逐年下降勢頭。

對此,伊力特方面在公告中透露,主要原因是公司生產設施逐年老化,需保持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

2015年至2017年,伊力特產能利用率保持在70%至80%之間,且有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伊力特現有生產設施面臨老化。

據悉,伊力特現有生產設施建設年代比較久遠,比如位於總部肖爾布拉克的一廠、二廠、三廠,分別建設於195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如今,伊力特現有的制曲、釀酒、儲藏、包裝等車間均面臨著老化的問題。

伊力特方面也承認,雖然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對部分生產設施升級改造,但公司自1999年上市以來,未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大額資本投入不足,未對現有生產設施進行全面、系統的升級改造。

“公司出於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的考慮,無法全部釋放設計產能。”

本次募投項目建設完成後,伊力特方面認為,其總部生產基地和第一坊酒業生產設施將得到全面升級改造,能夠保障產能全部釋放,而且能夠保證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

不得不承認的是,與行業對手相比,伊力特業績增速“明顯遜色”!

據統計,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6月,白酒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增速為16.15%、10.78%、21.39%和27.77%,連續保持增長態勢,且增速持續上升,表明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較為旺盛。

然而,同期,伊力特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0.57%、3.38%、13.34%和20.38%,雖然保持持續增長,但受制於設施老化而產能無法有效利用,增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近年來,伊力特收入規模雖然保持了穩步發展的態勢,但是收入主要來自於疆內市場,區域特徵顯著。


收入增速低於同行、產能利用率下滑,伊力特稱大力拓展疆外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6月,伊力特疆內收入佔比分別為72.29%、78.17%、77.74%和77.48%。

業內人士告訴《五穀財經》,雖然伊力特在新疆白酒行業具有絕對優勢的地位,但畢竟市場空間有限,從而限制了業務規模的擴大。

對此,伊力特方面指出,為了抓住白酒行業復甦的戰略時機,促使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大,公司決定大力發展疆外市場,亦促使公司白酒產品由區域性品牌發展為全國性品牌。

“穩定發展疆內市場,大力開拓疆外市場”——2018年1月,2018伊力特經銷商大會上,伊力特董事長陳智定下了“新疆第一酒”伊力特的發展總基調。


收入增速低於同行、產能利用率下滑,伊力特稱大力拓展疆外市場!


為此,面對疆外市場,2018年,伊力特已專門自主設計20款產品,並已簽約數十家疆外市場經銷商,已在山東、河南、江西、安徽、浙江、陝西、甘肅、寧夏等多個省份開展銷售活動。

同時,2017年2月,伊力特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新疆伊力特品牌運營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疆外市場的拓展。

值得關注的是,新疆伊力特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由多名經銷商參股,以股權為紐帶與多名經銷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伊力特方面表示,這有利於疆外市場的拓展;同時,公司正在擴大營銷隊伍,為在疆外市場開展綜合經銷模式提供人員基礎。

另外,伊力特於2017年加大了推廣宣傳力度,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以增強全國消費者對伊力特品牌的認知程度。

此外,2018年1月,伊力特與酒類專業諮詢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後者為公司提供戰略規劃、營銷模式、營銷策略、品牌建設、市場推廣、媒體採購等方面的服務,尤其為疆外市場的拓展提供諮詢服務。

在上述措施的作用下,伊力特疆外市場收入取得一定效果。

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伊力特疆外市場白酒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67.43%,表現出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新疆市場再小,別人也會進來;內地市場足夠大,一定有我伊力特的一席之地!”陳智如上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