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五律第一,杜甫的这首诗雄浑无比,气压百代

杜甫是《唐诗三百首》中入选五言律诗最多的诗人,一共入选了10首。要知道,《唐诗三百》中,五言律诗一共80首,他一个人占了八分之一。

今天小楼就精读杜甫入选《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五言律诗,《登岳阳楼》。

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南宋刘辰翁誉其“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明代诗评人胡应麟更是将其推为盛唐五律第一。

盛唐五律第一,杜甫的这首诗雄浑无比,气压百代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冬,此时,已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尝尽人生漂泊流离,看尽家国山河破碎,老病的杜甫,乘一叶孤舟漂泊到了岳州,登上岳阳楼,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岳阳楼,传闻是三国时东吴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台,唐时张说在台上建楼,常邀文人学士登楼赋诗,但尚无岳阳楼之名,到李白杜甫,始以岳阳楼为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洞庭水,即洞庭湖。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的胜景,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可以一览洞庭湖的美景。

这一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却饱含着诗人杜甫的无限感慨。

杜甫听闻洞庭湖的美景之时,还是大唐盛世之时,那时,他还年青,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如今,他终于登上了岳阳楼,但是,大唐盛世已经不在,江山风雨飘摇,而他自己,也已老病孤独,只有一叶孤舟漂泊在江河湖海之上。

理解了这一联中的内涵,就会明白接下诗中的人生感慨与家国之忧了。

盛唐五律第一,杜甫的这首诗雄浑无比,气压百代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chè):分裂。大致来说,洞庭湖在楚地之东,在吴地之南,中由湖水分开,故曰“坼”。

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乾坤亦可泛指天地。

壮阔的洞庭湖,将吴地和楚地分烈在湖的两边,天地日月,昼夜漂浮在洞庭湖上。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写洞庭湖的诗,以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杜甫这首《登岳阳楼》最为经典。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如椽巨笔写出了洞庭庭湖的壮阔景象,但杜甫的这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更大,洞庭一水,中分吴楚大地,内浮天地日月,展现出杜甫广阔的人生视野。

这一联不仅写了洞庭壮景,它还隐喻了家国现状,湖坼吴楚,象征着家国分裂,水浮乾坤,象征着江山飘摇,这一联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隐伏。

盛唐五律第一,杜甫的这首诗雄浑无比,气压百代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如今,亲朋好友音讯全无,自己又老又病,只有一叶孤舟相伴。

这一联,由前面壮阔的洞庭景象,突然转入孤寂的个人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史载,大历三年秋冬,吐蕃屡次入侵大唐陇右、关中一带,京师戒严。

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关山之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远望,眼泪禁不住地流淌下来。

尾联从个人境遇转入家国现状,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国,都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所以诗人的情感再难抑制,忍不住流下眼泪。

盛唐五律第一,杜甫的这首诗雄浑无比,气压百代

杜甫的这首诗,入笔平淡而有无限感慨,次联写景气压千古却又隐喻着家国现状,在阔大的景象面前转而写自己孤寂的人生境遇,形成强烈的阔狭对比,最后上升到家国之思,承住颔联的千钧笔力。杜甫如同一位拥有绝世神功的大侠,挥舞着一把万斤巨剑,却运转自如,大处可一剑荡平千山,小处可飞剑雕花,更难得的是能收能放,从心所欲。

当然,作为诗圣杜甫,我们不能忽视诗中的情感,在壮阔的洞庭景象面前,诗人既有人生之苦,又有家国之痛,展现了杜甫的人性与圣心,诗中的情感感人而真实,是此诗千古传唱的精神支柱。

此诗算不算盛唐五律第一,当然很难评定,但它是一首唐诗巅峰诗作,应该不会有人怀疑。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63:杜甫《登岳阳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