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信访基础业务工作,直接影响信访工作效能和公信力,反映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以来,全省信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信访局部署要求,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为目标,以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为主线,在全省深入开展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年”活动。

活动开展至今,各级信访部门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方法手段信息化、受理办理法治化,有力地推动了信访问题解决,提升了信访工作效能,促进全省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持续向好。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推动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对加强信访系统基层基础建设、提高信访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对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今年3月,省信访局决定,在全省信访系统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活动,坚持一年抓基层、打基础,两年精细化、再提升,三年勇创新、争一流,以规范化建设提升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

省信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成立了全省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高效有序开展工作;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4月20日,召开动员大会,拉开了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序幕。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层层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对信访突出问题全面负责、包联协调、推动解决;坚持重心下移,从办公经费、人力资源、业务培训、制度保障等方面向信访工作倾斜,向基层一线发力;把规范化建设与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提高信访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相结合,与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以点带面,促进信访工作整体上新水平、见新成效。

突出“三基”建设全面规范信访基础业务

规范化建设是推动信访系统“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齐头并进,加强“三基”建设的有力抓手。基础业务做得如何,决定着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基础业务规范化程度,决定着信访工作整体规范化水平。

——制度规范严标准。省信访局编发了《信访工作资料汇编》,出台办信工作规则,完善信访督查工作细则,编制来信、来访、网访办理流程图等,信访基础业务制度体系的主要框架基本构建、初步形成。围绕登记受理、转送交办、办理答复、送达落实、督查督办等六个环节,进一步明确“信访信息登记录入及时、全面、准确;信访事项办理依法、规范、高效;信访合理诉求得到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的受理办理标准,从制度机制上保障群众合理诉求通过正常渠道就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业务培训强素质。从4月份开始,省信访局分批分层次多方式对全省信访干部进行基础业务轮训;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政治理论培训。坚持改革创新,围绕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等核心业务,组织专家辅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阳光信访”理念深入人心,强化网上信访培训。在此基础上,省信访局抽调业务骨干赴各市、省直有关部门巡回组织培训,市县两级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培训,累计培训信访干部6000多人次,在省、市、县、乡四级实现了信访基础业务培训全覆盖。

——检查指导促整改。7月至8月,省信访局抽调省、市两级信访部门业务骨干组成4个工作小组,赴各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开展异地交叉检查,共计抽查评议信访事项1500多件。一方面,检验和深化信访基础业务全员培训成果,对照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标准,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立行立改;另一方面,把案件抽查过程作为学习交流、对照检查、取长补短的过程,确保全省信访基础业务横向拓展和纵向提高。经过巡回指导、交叉检查,共梳理出6方面23类不规范问题,并在全省范围进行通报。坚持问题导向,各地各部门开展自查整改,加固底板,补齐短板,推进信访基础业务办理在整改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

——技能比武添活力。各地各部门强化实践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练兵和技能竞赛,一线干部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充分调动起广大信访干部学业务、强技能的积极性,为我省信访系统培养了一批业务标兵骨干、岗位技能人才,营造了“学、用、比、赶、超”的浓厚氛围。9月至10月,省信访局与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全省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竞赛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省11个市、12个省直部门、9个国有企业共81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省决赛。经过笔试、机试和限时答题三个环节,15名选手获得记功表彰。

强化统筹推进信访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规范化建设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进入新时代,努力创造适应群众新需求、体现时代新特征的信访工作新模式,是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11月24日至25日,全省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大同召开,会议对涌现出来的一批规范化建设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交流推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商黎光出席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把规范化建设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合,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推动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

减“走访”增“网访”。全省8905个部门单位开通了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成“网上信访投诉系统”“山西信访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山西信访APP”等为一体的山西省网上信访投诉平台网站群,与信访群众从“面对面”变为“键对键”,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被人民网授予“2018年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十佳文明网站”。

减“被动”增“主动”。对信访部门的协调会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责任主体,推动信访矛盾依法及时就地化解。探索“情理法相结合”工作机制,省信访局与省司法厅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坚持试点先行,让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太原、大同、晋中、长治等市,超前谋划,积极作为,大胆实践,建立健全访调对接机制,推动信访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调解参与化解信访矛盾1774件,调解成功1349件。

减“单打”增“群力”。2600平方米的信访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在内的24个接待窗口,人社、民政、国资、住建等19家入驻单位,来访登记自助排号机、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自动查询终端机……大同市的这个信访服务中心可不一般。标准的硬件配套建设,规范的联合接访机制,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工作模式,为信访群众提供便捷、规范、高效、文明服务,市民亲切地称服务中心为“群众之家”。

减“空转”增“实办”。“信访部门不当‘二传手’,紧盯突出问题、依法及时协调,促进矛盾纠纷妥善化解。”这是阳泉市信访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中,阳泉市把信访部门的“上半场”和责任单位的“下半场”统筹起来,建立了“一般事项业务科室督办、重点事项联席会议督办、疑难复杂事项提请市委、市政府督办”的督查督办机制,完善了“首办首问负责”“联席会议协调”“面对面点评”“领导约谈”等配套制度措施,对信访事项跟踪到底,全力推动“事要解决”。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责任单位的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高,信访结构进一步优化。下一步,全省信访系统将进一步树牢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理念,把“准、细、严、精、实”五字要求体现在规范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深入推进,切实强化基础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