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时代楷模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根据时代楷模的职业身份,以中宣部和有关部门名义发布,在中央电视台设立"时代楷模"发布厅。让我们先通过百度百科了解一下这个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伟大教师—张玉滚!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是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他不忘初心,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扎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乡村教育一线。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

近一段时间,张玉滚的先进事迹集中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教师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张玉滚为榜样,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他,有对党忠诚、无怨无悔的坚定理想信念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在课堂上授课)

为了山区教育事业,甘守清贫、默默耕耘,在大山深处为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村)

黑虎庙村是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一个行政村。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县城70多公里,不算太远。然而海拔1600多米的尖顶山仅“Z”字形的急转弯就有58个。

老辈人说“上八里、下八里,还有一个尖顶山;羊肠道、悬崖多,一不小心见阎罗。” 黑虎庙村有1300多人,下辖13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带状山凹里。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要想刨除穷根,改变命运,必须从教育开始。

而张玉滚老师从一名每月拿30块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默默耕耘,始终坚守。“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但不能让孩子们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颗螺丝钉,钉在这里。” 他只为干好一件事,就是让山区孩子刨除穷根、改变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他,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顽强奋斗精神

黑虎庙村是深度贫困村,过去到镇上要走10多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就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张玉滚同志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用自己的苦换来学生和老乡的甜。

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为了翻新校舍,他没日没夜劳作。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通了公路,他又用自己的摩托车运送物资,摩托车骑坏了四辆,轮胎更换无数,一次他骑摩托车差点摔下悬崖,昏迷了半个小时,住院没几天又带伤登上了讲台。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与学生们一起吃午饭)

黑虎庙村有他在,一个孩子都不会失学。黑虎庙小学一共有75名学生,其中40多人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放学后,张玉滚送路远的学生回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他,有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强烈责任担当

学校缺少师资力量,张玉滚老师就把自己磨成“万金油”“全能型”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样样全拿。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批改学生作业)

“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课上,张玉滚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具;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考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学校缺少体育设施,大课间时,他就和孩子们围成一圈玩抵羊斗鸡,活动课还经常领孩子们去爬山。

为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张玉滚自己掏腰包买来录音机和磁带,先跟着一遍一遍学。在课堂上,他一边播一边教,有时候一个发音,就让孩子们反复练上十几遍。张玉滚风趣地说:“发音要练好,可不能让孩子们将来出去了一口黑虎庙英语,让人笑话!”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带学生到户外上课)

他刻苦钻研教学本领,培养学生浓厚兴趣,所教学科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学校教学水平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里起步,考上大学、研究生。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与孩子们玩耍)

他做到手执教鞭能上课,踮起勺子能做饭,捏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张玉滚的口头禅,多年来,他在教中学、学中教,无论再忙再累,都不忘学习。他已经自学完成大专课程,正在自学本科课程,“山里本来就闭塞,老师不多学点,咋教好娃们?”

他,有心怀大爱、无私的真挚为民情怀

17年来,张玉滚老师利用微薄的工资,相继资助了300名儿童,没有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他和学生同吃同住,经常背学生上山过河,对学生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玉滚为同学们整理床铺)

张玉滚有一儿一女,因为没时间照顾,他把两个孩子全部送到县城寄宿学校,两周接一次。学校原来没有食堂,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米面馒头,在教室后面一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生火做饭。每天烟熏火燎不说,年龄小的孩子做的饭总是半生不熟。2003年,食堂建好了。可是给的工资少,没人愿意来做饭,还是开不了张。万般无奈,张玉滚想到了妻子张会云,就把在外地打工的她喊了回来。“当时她在外打工,一个月一两千块钱,收入比我高得多。”张玉滚说,架不住自己的甜言蜜语加上软磨硬泡,妻子终于同意来学校给学生们做饭。

2014年5月的一天,张会云在为学生们做饭轧面条时出了意外,右手四个手指被机器轧折,鲜血淋漓。等赶到县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了残疾。望着丈夫那张因自责而满是痛苦的脸,张会云轻轻地叹了口气。夫妻一场,她比谁都明白丈夫的心。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了照顾山里的学生,没过几天,她就重新出现在学校。只不过,她炒菜、做饭都换成了左手;见到生人,也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后……

“玉滚在,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 群众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张玉滚老师的事迹,更应该以张玉滚老师这个“时代楷模”为榜样,为师为学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负责。把自己当做教育事业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把自己投入到家乡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去。

文章参考文献:

中国文明网微信公众文章《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央广网百家号文章《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玉滚》、百度百科《张玉滚》。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扫描关注

时代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等你来撩

2、把这篇文章收藏或分享给好友:点击右上角--收藏

3、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