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宅又喪”,你是這樣的95後嗎?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導讀

最近 #95後又宅又喪# 的話題在網絡上火起來了,95後還自己給自己安上了這樣的標籤:“肥宅、禿頭、社畜、涼了……”,那麼,你身邊的95後又是怎麼樣的呢?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什麼時候發現自己不是小孩了”“當個成年人有多慘”……近日,關於95後的一系列的在話題的討論持續加熱,

到現在為止,絕大部分生於1995年的人已經過完了自己的23歲生日,走在了人生轉折的關鍵階段。對於他們的現狀描述,可能是——

此時的他們正處在一個曖昧不明的人生階段:

一邊拼命賺錢,一邊窮得要死;一邊哀嘆找不到對象,一邊又覺得還是手機比較好玩;一邊嘲笑自己曾經的中二理想,一邊暗戳戳地保留了它們;一邊感慨著自己日益稀疏的髮量,一邊對“被小學生喊叔叔/阿姨”這種事耿耿於懷;一邊自詡已經是個“社會人”了,一邊時不時因為寫出論文味兒的文案被上司在業務大群裡@。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喪”,是你嗎?

第一批95後已經被貼上了“又宅又喪”的標籤,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嗎?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有一種宅,叫哪兒也不想去,誰也不想搭理,連句話都不想說。

有一種喪,叫愛誰誰吧,我就這樣,餘生瞎過吧。

有的95後還是懵懵懂懂,前腳剛踏入社會,後腳還在象牙塔裡掙扎不願掙脫。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喪”,為什麼?

近年來,“喪文化”“宅文化”等亞文化觀點在一些“95後”的年輕人中較為流行。

“宅文化”指一種對於私人空間,專注精神追求和獨立,以消費文化的一定發展水平為前提而出現的新文化。對於剛走出校園,初入職場的大部分95後來說,在一定程度上的這樣的宅也對心理有益。可以遠離繁瑣的工作,遠離嚴格的領導,巧妙迴避任何會讓自己情緒崩潰的事和人。95後把“宅”當做對自己的犒勞,因為他們明白,只有今天舒服的“宅”才有明天的“元氣滿滿”。

“喪文化”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但95後的“喪”絕非一喪到底,即使持續性的混吃等死,但也會間歇性的躊躇滿志,前一晚“人間不值得”,但第二天也會“今天也要加油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室副主任田豐認為,95後既“宅”又“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機遇的減少。而年輕一代的“喪文化”則和中等收入群體的焦慮非常接近。其實,“95後”也想努力創造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95後為自己發聲

喜歡的工作賺不到錢,賺得到錢的工作不喜歡。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人不喜歡。甘於現狀被說不上進,為了夢想被說不現實。我們活在別人嘴裡,卻從未活的真實。最後以為別人嘴裡的我們就是自己。

難道我們95後就是這樣麼?真的喪喪的,沒有人生目標麼?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羅曼·羅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宅”不可怕,“喪”不丟人,失去鬥志才真正可悲。

歡迎到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又宅又丧”,你是这样的95后吗?

一掃

關注我

長按

關注

2、把這篇文章收藏或分享給好友: 點擊右上角--收藏

3、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