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11月26日一條消息引爆了輿論:深圳有一對剛出生的雙胞胎嬰兒,她們的基因在受精卵階段被人為“修整”過,可能導致感染艾滋病的基因被剪除。據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開展這一試驗的學者賀建奎副教授 圖/東方網

這一消息備受關注,因為這是基因編輯技術用在人類身上的罕見案例。一場是否違背科學倫理的大討論正在如颶風般颳起。圍繞這個前沿技術的應用,人們有一種深深的憂慮。有些報道甚至使用了“超級人類”的概念,細思極恐!

目前該事件的調查和論證都還在進行中,我們不過多描述。這裡只探討基因編輯技術本身:它靠譜嗎?會不會帶來其它風險?人類基因編輯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開?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胚胎應慎重 圖/視覺中國

質疑:誰能驗證真的有用?

在探討“基因編輯嬰兒”技術的可怕之處之前,我們先說一說學界對該事件的一種質疑聲:用基因編輯技術免疫艾滋病,這真的有用嗎?

人之所以會得艾滋病,是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能精準識別人體內的某一類免疫細胞,入侵併殺死這種細胞,從而讓患者發病。

HIV病毒之所以能夠找到這種免疫細胞,是因為這種細胞的表面有一種物質被HIV當成了標記。這種物質是CCR5基因生產的。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攜帶著生命的密碼 圖/東方IC

於是科學家設想,如果人為消除這種基因,人體就不再生產這種容易被HIV病毒利用的物質,這個人就可以對艾滋病免疫。這就是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也是一種治療艾滋病的新思路。

對於已攜帶病毒的艾滋病患者來說,基因療法是個福音,這也是符合醫學倫理的大好事。

但對於未來的嬰兒來說,可能感染艾滋病只是一種推斷。這種情況下用基因編輯技術來“防病”,這有多大意義?

畢竟,艾滋病雖然可怕,但它可防可控。該事件中嬰兒的父親是病毒攜帶者,但已得到控制,母親無艾滋病。這種情況下,只要做足防護措施,嬰兒並不會攜帶HIV病毒!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 圖/視覺中國

並且,做過基因編輯的人,真能避免感染艾滋病?從科學倫理上說,這不可能去驗證,其防病的有效性根本得不到證實。

如果這兩個孩子未來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只能證明該技術無效。如果不曾感染,也不能證明該技術有效。畢竟一個人會不會染病有太多因素了。

因此,眾多學者質疑:“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意義何在?!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編輯技術“預防”艾滋病效果存疑 圖/東方IC

擔憂:修改基因有沒有風險?

以上,我們只說到了問題的第一層。接著要說的是,該技術會不會帶來其他風險?

畢竟,人類現在的基因,是億萬年發展演化的結果,有其合理性。我們依據一種或有或無的可能性推斷,就草率地對其作出人為的編輯修改,確定不會鬧出大亂子來?

我們知道,基因控制著生物性狀和生命過程,是生命的底層密碼。一個基因片段可能控制著大量內容,我們認為CCR5和艾滋病有關,但它還可能與其他疾病或抗病能力有關。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還很有限 圖/東方網

並且,基因技術目前還處在蓬勃發展階段,遠遠說不上已經成熟。人類對它的認知還非常有限。這種認知情況下就輕易將之應用於人類,是不是過於草率?

科學界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風險,有個概念叫“脫靶”效應。這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打靶可能會脫靶,目標是治病、防病的基因編輯技術也一樣,可能導致原本正常的無關基因被攻擊受損傷,從而出現目前尚未認知的、可能更嚴重的遺傳風險!

因此科學界普遍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目前不符合醫學倫理。這也是該事件引爆輿論、引發學界猛烈抨擊和譴責的原因之一。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脫靶”效應給基因編輯技術蒙上一層陰影 圖/視覺中國

驚恐:潘多拉魔盒已被打開?

接著說最關鍵的環節:人類基因被改變,細思極恐!

畢竟,“基因編輯嬰兒”不同於對患者的治療手段——治療中改變的是隻是患者的部分細胞,不存在遺傳問題,可能的受益與可能的風險都發生在單個患者身上。而“基因編輯嬰兒”改變的是受精卵的基因,這一改變會作為遺傳信息傳給下一代。隨著這個孩子生兒育女、不斷繁衍,這種被改變的基因將成為人類基因譜系中的一個分支。只要這個人群存在,這次基因改變帶來的影響就將持續下去!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編輯嬰兒”將改變人類基因譜系 圖/東方IC

況且,如果這類基因編輯行為被默認,就像一個封鎖的空間被開了一個孔,接下來就可能是一個洞、一扇窗、一道門、一條大道,甚至完全失去約束。

這次是針對艾滋病做了基因編輯,以後別的人有別的病,也會考慮使用該技術。將來或許不想患感冒的人都想從基因層面“防病”。那未來地球上可能一個自然狀態的人都沒有了!

如此繼續設想下去,後果更可怕:沒有病而有其他想法的人,也可能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謀求改變。於是,人可以有四條腿、三隻眼睛,可以有翅膀,可以長成巨人,也可以三頭六臂、青面獠牙!……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技術若濫用後果將不堪設想/資料圖

所以,技術發展必須有倫理限制。沒有人文的提前介入,技術發展將會失控!

這也正是大科學家霍金在其遺作《寫給未來人類的備忘錄》中留下的擔憂:法律能禁止人類編輯基因,但人性無法抵抗誘惑!

科學必須要有良知,技術發展必須禁得住各種誘惑,才能避免走上歧路、甚至絕路!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必須慎之又慎 圖/視覺中國

鏈接: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曾是“諾獎級”

(以下資料整合自網絡)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被公認為是21世紀人類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最大突破,近些年始終是諾貝爾獎的熱門,號稱“諾獎級技術”。

CRISPER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在特定基因中插入、刪除或更換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因為能針對任何DNA序列進行定製修飾,因此該技術預示著人類健康與福利改善的巨大可能性。但和其他新技術一樣,它也可能因濫用及不可預期的後果而產生巨大的風險。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技術是雙刃劍,看你怎麼使用 圖/東方IC

在2018年以前,CRISPR-Cas9技術一直備受推崇。但進入2018年後,隨著科學家對這種技術的研究和認識的加深,其負面信息開始逐漸增多。

知名科研機構卡羅林斯卡學院與著名藥企諾華的科研人員發現,經過CRISPR改造的細胞可能會引發癌症。隨後又有研究文章顯示,CRISPR技術的準確性可能不如預期。

而關於基因編輯的脫靶影響,近年來也一直存在爭論。去年一項發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指出,CRISPR基因編輯可能會帶來大規模的脫靶效應,帶來突變風險。不過,由於證據不足,該文於今年4月被撤稿。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技術發展不可逾越科學倫理 圖/東方IC

對“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全球科學界都很關注。包括麻省理工學院、交大醫學院等在內的122位科學家在微博上發佈聯合聲明稱,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全球生物醫學科學家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及更重要的倫理。對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上帝的手術刀”人類豈可亂用/資料圖

“基因編輯嬰兒”,有哪些可怕後果?

願此事後更慎重使用基因編輯技術 圖/視覺中國

夏楊人文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