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流業,綠色崛起“唱主角”


2018年物流業,綠色崛起“唱主角”



回顧2018年,物流領域的發展可謂是轟轟烈烈。其中,在快遞業務量的增長方面,雙十一期間,天貓物流當日訂單數就實現了10億預言,物流行業也正式步入10億包裹時代。2018年12月,我國快遞業務量更是成功突破500億件,實現了蟬聯五年全球最大物流市場的壯舉。

快遞業務量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下,隨之而來的快遞包裝浪費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而如今,隨著國家經濟體量的增長,環保可持續發展已經深入人心。為了促進快遞行業健康長遠發展,國家則攜手社會眾企業開啟了綠色物流全面加速轉型的進程。

▌快遞垃圾成災,綠色物流再引關注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505億件,同比增長達25.8%,約為2012年的9倍。而與此同時,在這一個接一個的破紀錄的數據的轟炸下,快遞垃圾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

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中,就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快遞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綠色再造,推廣綠色運輸與配送。

同年2月,在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就曾介紹稱,快遞包裝物已形成了幾類固體廢物,包括包裝箱40億個,塑料封套約70、80億個,文件封套40億個,此外還有包裹上的運單以及膠帶。其中,在中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經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至90%。

而在頗受關注的雙十一大促結束後,海量包裹所產生的快遞包裝垃圾的去向也引發了各方的關注。當時,《界面》就曾發佈了一篇名為《雙十一狂歡的環境成本:18.7億件快遞垃圾該如何處理?》的文章表示,快遞業務量的大幅增長後,還有無數廢紙箱、塑料袋和膠帶泡沫在等待妥善處置。並稱,快遞包裝垃圾已經成為了近幾年增長最快的生活垃圾。

於是,在環境汙染的重壓下,政府和眾物流企業都開始把物流的綠色化轉變提上了重要日程。

在此大環境下,一眾物流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比如,京東物流開始從車輛的改革上入手,投入了近2000臺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廂式貨車成為多個城市配送中的貨運主力。菜鳥網絡緊隨其後,聯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天天快遞,以及“四通一達”等主要快遞公司,共同發佈了“中國綠色物流研發資助計劃”。

菜鳥等在計劃中表示,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將在2018年內投入1000萬促進綠色包裝升級。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裴曉菲對菜鳥這項公益計劃給予了讚賞。

與此同時,蘇寧物流升級完成的共享快遞盒回收站也於2月在全國13個城市上線。隨後,蘇寧“共享快遞盒2.0版”再次登上《人民日報》並獲得點贊。

據蘇寧方面透露,2018年期間,集團以“共享快遞盒”為代表的綠色循環產品已累計投放1億次,以共享快遞盒、零膠紙箱為代表的綠色配送產品已規模化投入使用。同時,集團在全國已擁有了9大“中國綠色倉庫”,其新能源物流車也蘇寧全國的城市配送網絡中開始普及化推廣。

▌快遞新法實施,物流巨頭紛紛響應

2018年5月,《快遞暫行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其中也提到了要高度重視行業綠色發展,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當月,阿里巴巴則在北京啟動了綠色物流2020計劃。由菜鳥網絡牽頭,天貓、淘寶、菜鳥、閒魚、零售通、盒馬、餓了麼等阿里核心板塊共同參與,加速推進綠色物流升級。同時,菜鳥還發布了新的品牌logo,在其中引入了綠色循環標誌。針對這一計劃,《中國商報》認為,此舉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全面向快遞汙染宣戰,力推綠色物流全面加速。

而京東物流則同步表示將全面升級“青流計劃”,從聚焦綠色物流領域,上升為整個京東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從關注生態環境擴展到人類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環境”、“人文社會”和“經濟”全方位內容。針對京東此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官員蔣南青則表示,我們希望青流計劃能夠引導消費者,並通過供應鏈和價值鏈向上下游傳導,帶動全產業鏈的共同行動。

此外,作為綠色物流裡的先行者之一,順豐速運在2018年5月也透露,除了在北上廣深等9大路權路政開放的城市投放8千臺新能源物流車之外,集團還計劃在全國累計投放1.5萬臺新能源車,服務干支線和末端配送。不得不說,在市場推動下,新能源物流車已經成為了綠色物流發展裡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還成功上榜了6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綠金企業100優名單”,而與之一起上榜的另一家快遞企業則為圓通速遞。名單公佈後,《新華網》則報道稱,重視環保、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趨勢,如何進一步形成社會價值導向、達到綠和金的協調成為考慮的重中之重。

彼時,圓通也已經與多家做綠色循環包裝、固廢回收的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洽談,以構建包裝循環、回收體系。

▌綠色快遞革命,行業迎綠色雙十一

緊接著8月進行了修訂的《電子商務法》中則明確指出,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而且支持綠色包裝、倉儲、運輸,促進電子商務綠色發展。另外,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也在9月正式生效實施,並針對快遞包裝方面提出了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新要求。

12月份,國家郵政局又制訂發佈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提出了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總體要求。再次規定了行業綠色包裝工作的目標,即快遞業綠色包裝堅持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加強與上下游協同,逐步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在國家郵政局2018年第12次局長辦公會議上,馬軍勝則表示,郵政業要來一次行業綠色生產方式的“大革命”,以推動快遞業綠色包裝為抓手,聚焦減量化、再利用目標,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打好郵政業汙染防治攻堅戰。並要求從四方面著手著力解決行業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分別為在制度政策上加強供給、在生產方式上實現轉型、在產業鏈條上搞好共治、在發展治理上強化監管。

在該段時間國家密集政策的推行下,10月份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菜鳥網絡及菜鳥綠色聯盟則共同組建中國快遞綠色創新實驗室。

據菜鳥方面透露,截至2018年底,其“回箱計劃”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設立了約5000個回收臺,智慧新能源物流車也在全國40城進行推廣,其中廣深兩地則投放了近1000臺。據《新華網》報道,在一系列行動落地推行後,菜鳥的綠色物流計劃也獲得了國家郵政局、生態環境部等官方的多次點贊。

京東物流方面,雙十一期間則聯合新能源產業鏈的主機廠、充電運營商、車輛運營商等20家企業,預計在全國範圍內投放新能源車近5000輛,共同啟動“綠色雙11”。

與此同時,11月蘇寧物流方面還在海口首次發佈了綠色物流共享行動“青城計劃”,推進行業綠色物流發展。並於12月底再次透露,集團將於2019年大力開展"青城計劃",在全國100個城市投放5000輛新能源車,並設立綠色包裝回收站5000個。

▌總結:綠色物流任重道遠

事實上,除了電商巨頭們,快遞企業綠色改革也在行動。在快遞包裝袋的改進方面,眾企業都下足了功夫。其中,中通方面就已將快遞包裝袋進行了全面升級,並使用全新的包裝袋代替了曾經的一次性編織袋,其全國68套自動分揀線也全部都投入了可循環帆布袋進行集包。圓通還在全國四個啟用了自動化設備的中心,批量使用了可循環的RFID環保袋。

申通則透露,公司已累計使用了超過1.2億個可降解的快遞袋,同時還通過避免過度包裝,定期回收再利用等措施,減少了10%的使用包裝耗材。韻達也將原來網點之間交接的編織袋換成了可多次使用的布袋,實現了包裝袋的循環使用。此外,在推動電子面單取代傳統紙質面單的應用方面,中通的電子面單使用率也已超過了97%。

毋庸置疑的是,就我國物流行業現狀而言,快遞包裹減負已是勢在必行。不過,就目前來說,我國的綠色物流發展體系仍尚未成熟,在法規強制性要求方面還是存在標準缺失的問題,綠色物流理念落地也還存在很多現實性難題。儘管各方都在努力推進,綠色物流的發展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