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崇尚节俭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以来,祖祖辈辈言传身教承袭至今。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时至今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在一些人身上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不节俭的恶习,尤其是很多网民都深恶痛绝的所谓“舌尖上的浪费”更为突出,也更加可恨。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自打上小学的那一天起,老师教导学生,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启蒙诗至今记忆犹新。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大吃大喝之风务必狠刹,勤俭节约之风要大力倡导。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铺张浪费之恶习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正,就像过惯了富日子的人,一旦家道中落来过穷日子,就很难适应一样。

节俭更是一种道德风尚,诸葛亮《诫子书》中也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个人只有在节俭的环境中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提倡节俭不是要做“守财奴”或是“吝啬鬼”,节俭也不等同于人们所说的“小气”,只是说不要做那些挥金如土的“公子哥”。不论如何富有,怎么有钱,一旦家里出一个安于享乐、铺张浪费的“公子哥”

或是“败家子”,不管如何丰厚的家业也总有一天会败光。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财富确实是人挣的,也是人花的,但如果一旦光花不挣,或是大肆挥霍,总有一天是会花完的,到是悔之晚矣。在大肆挥霍之时,不凡想想兴家之难,挣钱之艰辛。有些靠祖宗“基业”挥霍的人更要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挥金如土、一掷千金,那还不是靠自己命比别人好点,靠父母留给自己的物质去消费,有什么值得显摆的?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