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寒假是一年之中唯一一個和孩子共處,且頻繁一同出行的假期。近日,我在刷新聞,結果就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結果孩子亂跑,媽媽崩潰,在候車室裡大聲吼叫孩子,結果孩子用驚恐而不知所措的目光看著生氣的媽媽。這位媽媽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沒有長大,所以不懂事。其實,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我們,誰不是在負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指出:“

如果不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關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幾種?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01 ▎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不信任孩子的事情常常發生,如“寶貝,你在學校吃的什麼飯?”孩子回答“意大利麵”,我立刻就想到怎麼可能,幼兒園就吃這麼高級的飯,後來看到幼兒園公佈的菜單,吃的真的就是意大利麵,我對於我那天對孩子的懷疑表示羞愧。其實這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太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不信任(包括說話、言行舉止、事情等)是對孩子尊嚴無情的挑戰。當家長怕孩子撒謊,而對孩子的話進行挑剔、進行判斷、進行質疑的時候,這就在孩子的心中栽下了一顆被懷疑的種子。因此,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02 ▎忽略孩子的存在

彩彩之所以把“忽略孩子的存在”放在第二位,就是因為現在太多的父母為了工作,為了其他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的陪伴,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其實對於孩子的最大傷害莫過於如此,你吵他罵他還是關心他,而如果孩子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越聰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傷害越深,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後無法安靜下來聽別人說話,

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03 ▎家長為孩子“包辦一切”

“包辦一切”是中國“好家長”的標配。大多數中國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可謂方方面面,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甚至幫著寫作業……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越俎代庖的做法,真的會使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產生被動性,遇事不會想著積極處理,而是處處都是消極的情緒。其實,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裡該承擔的責任,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無情扼殺。

04 ▎公共場合教育或者訓斥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被稱作是孩子,是因為他們天性使然,因為孩子犯錯不分場合,他不會因為這個場合重要而不去犯錯。因此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造次”的時候,家長應制止這樣的不良行為,並指出回家之後再慢慢的說這件事,幫助孩子解決眼下闖的禍,直到散場之後回到家中,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坐下來聊一聊究竟是怎麼回事,相信這時候的孩子會說出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誤,家長在公共場所批評教育甚至胖揍孩子一頓,這並不解決問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05 ▎家長在引導孩子做事的時候,言行輕浮

正如美國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因此,

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現成的活生生的教材。家長如果自己行為上諸多錯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生活中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會有樣學樣,同樣孩子也會認為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這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極其深遠,即使,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名望的人,道理講得再生動,他的內心也學不會尊重。

06 ▎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朋友們希望通過破壞性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可是,你知道嗎?這種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有逆反心理,這就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如果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自尊心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如果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這就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沒臉沒皮了。家長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已經無法使用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不良行為。其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在怨天尤人:“他以前不是這樣的,長大了現在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雖然很心痛,但是彩彩想問一句難道這樣的結果,還不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請家長重視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07 ▎一直強迫孩子做孩子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現在很多家長朋友們逐漸已經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做選擇,記得小時候的老家鄰居,那個哥哥想要做生意,可是父母非要逼著考大學,他複習了五年終於考上大學,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再也沒回過老家,只知道在外上學然後結婚生子。其實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等於漠視孩子尊嚴。當然,該管教的時候還得管教,但是這中間的這個度需要家長和孩子自己去建立!

08 ▎把自己的孩子拿出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生活中,把孩子拿出來做比較在所難免,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要把別人的優點和孩子的缺點相比,這沒有可比性,同時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孩子自卑,一蹶不振等負面影響。這種不恰當的比較,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激起他的逆反的行為;對攻擊性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他好,我沒那聰明,沒他優秀,沒他漂亮……”最終可能導致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這種思想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09 ▎用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孩子

現在打罵孩子現象比較少了,記得我年幼時,鄰居家的孩子非要退學,鄰居對於孩子是給予厚望的,結果現在竟然退學,於是把孩子捆綁在樹上,拿著腰帶打,後來直到腰帶打斷,這是我見過的終生難忘的場面,真的是好嚇人……不過後來那個孩子一直上學,並且考試了大學,後來把鄰居也接過去了大城市一起生活。但是,如果是記仇的孩子或者是家長不去了解孩子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簡單加以判斷,做一些過激的懲罰行為,這樣做只會在孩子的心裡滋生怨恨的種子,在成年後仍留著負面陰影。

10 ▎有條件的愛,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心情,如:我同學的媽媽她不認識字,她就希望我的同學一直學習,後來同學在媽媽的幫助和鼓勵甚至是鞭策之下,竟然讀到了博士學位,真的是很佩服;而另一個校友並沒有那麼好運,她在高考前的一週瘋了,瘋到完全不認識自己;再如一些著名演藝明星為什麼進入娛樂圈,就是因為家裡欠債太多,讓孩子去掙錢……這樣的愛有些扭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迷失自己。因此,孩子就是孩子,讓他們過自己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