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第42日 四川德格.印经院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380多岁的印经板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印经院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印经书......

今天全天在德格拍摄。(印制经书的细节请看纪录片《寻找手艺》第二集尾部)

姐夫昂翁四郎带病给我们带路,不胜感激。

印经院还是老样子。拍了早已熟悉的印刷流程,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在这里更多的兴趣似乎不再是拍摄,而是去感受。

在德格印经院屋顶的度母殿,我惊讶地看到,殿中的喇嘛,居然是一张熟悉的面孔。姐夫告诉我,他一直在这个不到5平米的屋顶小殿念经,仅仅在我的镜头里出现,那也近十年了。当年的黑头发白了一些,眼神依然是那么平和稳重。

突然意识到:这才是用心,真正的十年如一日。


第43日 四川德格.印经院

清晨拍摄佛学院早课诵经,录音声音很棒,如灵性的合唱。

以前听过大师的诵经,录音很干涩,加上藏文完全听不懂,听不到一分钟便打住了。也听过音乐化的诵经,旋律不错,声音却也失去了味道。这次录音则介乎干涩和音乐之间,我想用声音让更多人体会到这份身临其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大殿里听诵经。

在休息的间隙,一位小喇嘛轻轻跑到我身边问我:你是哪里人的?我说我是湖南人。他笑了,说,我们这里也有湖南人哦,他顺手指过去告诉我是哪一个。

再上课时,那位湖南人从我身边走过,我用长沙话问:你是湖南哪里的?他用长沙话回答我:长沙的。说罢,念着经平静地进大殿了。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这张照片里就有我的湖南老乡

中午拍摄经版的雕刻。

印经院要重新出一版经典经书《丹珠尔》、《甘珠尔》,招募了30来个刻版艺人,一年多下来他们才刻了1500块,后面还有4万块板子等着他们,按这个速度,他们还需要26年。

德格印经院现有27万块经版,如果按照30人不停雕刻,要170多年。德格印经院有近300年历史,这里的经版实际上是一边印刷一边雕刻,少有停顿。也正是因为这样,雕刻经版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工作,甚至祖祖辈辈的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雕版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的信仰。

我问雕版艺人江庸次仁,还可以刻得更快点儿吗?他说,如果我们快快刻的话速度会很快,但是那样的效果不会很好,我们良心过意不去,将来死了都不得安心。

江庸次仁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偶像。纪录片投放后,不少人被江庸次仁感动,他甚至还给了不少人灵魂的安抚。我有一初中同学,曾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后来生意没落,老婆也和他离了婚,他想到了死。在他站在一个桥头想跳河自杀时,他看了看手表,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死的,一看时间是下午三点多,该去接女儿放学了,他一下子泪崩,失去了投河的勇气。晚上回到家里想起我曾经给他《寻找手艺》这部片子,等孩子睡着后,他含着泪把片子看了两遍,看到江庸次仁时更是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后来他找我要了江庸次仁的照片,说要打印出来挂在床头时刻告诫自己:生命也可以这样。

正因为有江庸次仁这样的手艺人,以及他们的这份严谨,不同人不同年代刻的经版,组成一本厚厚的经书,也不会出现太大差异。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42-43日,德格印经院

雕版艺人江庸次仁

下午离开德格前往麦宿。

由德格一路向东,再由山沟沟折向北方,就是久违的麦宿,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本寺、中国最大的萨迦派寺院宗萨寺久就深藏在这里。

一别四年了,景色更美,今日更添温暖、亲切。如果说德格对我而言如同心灵家园,那么麦宿就是心灵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