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李遂的廟

李遂位於順義東南。潮白河、箭桿河兩河環抱,黃金沙夜潮地,歷史上是天然的糧倉。據傳李遂鎮始建於遼代,早先叫“旅宿(讀音須)”,蓋因地理位置所致,南來北往的人不少,隨有旅店建成,逐漸成為集鎮。李遂曾是順義地面僅次於楊各莊、牛欄山之後的第三重鎮,解放後風彩不在,漸漸默默無聞了。最近提出要打造溫泉小鎮,拆遷建設正在起步。

舊社會老百姓普遍信神佛,加之生產力水平低,人們不能抗禦自然災害,還有就是有災有病無處醫治,壽命短而疾病多,因此修廟拜廟乞求神佛保佑就成了老百姓、鄉紳和官吏的一項重要工作。當時可以說是村村有廟,沒有大廟有小廟。有的村還不止一座廟。我記得我出生的村不足百戶,村東頭也有一座小廟。小廟一大間,外有一人高圍牆。我記事時小廟裡沒有神佛塑像,估計有可能解放時把泥塑拉倒了。牆上有彩繪,繪的是穿像京劇里老生穿的褶子樣的衣衫,有很長的黑髯。小廟平時有乞丐避風並無專人管理。誰家死了人,這家的婦女結隊胳膊下夾個籮,籮裡有紙錢,到小廟去“報廟”,意思好像是給死者報個到。進小廟把一枚紙錢往牆犄角上貼,口裡還吆喝著“爸爸(媽)使錢嘞”。如果一個牆角貼不上再轉到另一個牆角貼,直到把紙錢貼到牆角上。然後焚燒帶來的紙錢。報廟要報三趟,程序就是重複第一次的做法。

李遂有名的廟有幾個。今天的葛代子村,原來叫過各大廟村。村裡的大廟叫寶靈宮,建在村西北角高坨上。建廟時間不詳,清乾隆年間重修過。有十幾層石階。大廟西南角由於潮白河氾濫使柱腳石下陷,造成柱子懸空而廟不歪斜。鄰近百姓以為怪異,遂於前方塑一神像,起名龍道真人。

溝北村解放後還口頭上稱之為溝背(發碑音)村。意思村子在水溝的北面。溝水從西往東流,出村處北側建有呂祖祠。該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呂祖祠鄰水溝而建,前面是廟,有正殿,正殿兩側有耳房。廂房和倒座房都有。後院壘有假山三峰並峙古洞幽邃,三皇像隱坐洞中。在北方較為少見。

陳各莊村西北建有海潮庵。裡邊的馬王殿基石為一塊整石,面積有十五平方丈。在當時生產工具簡陋的年代不知用何方法從何處運來如此大的石塊。

牌樓村西高土臺上建有龍王廟。樹木繁茂,蘆葦無邊。土臺方圓數丈相傳為姜太公釣魚處。1931年有人在土臺附近挖土,發現一鐵鱉,大五尺中空,叩之鳴響,無人知其來路。說說李遂的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