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佈局街電,陳歐找到互聯網下半場的流量入口

陳歐豪擲3億收購街電,很多人不明白,化妝品跟共享充電寶有關係?

事實上,聚美早已在進行從電商到時尚科技集團的轉型,其業務並不侷限於化妝品電商。與此同時,市場數據也進一步證明,街電佔據了共享充電寶領先地位,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已然消失。而聚美電商業務穩定,財報上有著大量現金和可觀利潤,陳歐開始思考流量新入口,街電便是其跨界嘗試之一。

強勢佈局街電,陳歐找到互聯網下半場的流量入口

共享單車、生鮮超市這些線下領域成為機會。陳歐認為共享充電寶滿足"剛需、高頻、用戶量大",會成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需求,是個優質線下入口。

再加上5G時代即將到來,用戶看視頻和玩遊戲的時長將進一步增加,耗電量也會相應增多,"幾乎每個人都有充電寶,但不可能隨時攜帶,況且充電寶一樣有沒電的時候。

如果晚上飯局、突然組隊打王者榮耀時,發現電量不足,確實令人抓狂。陳歐聯想到當初無人看好的wifi萬能鑰匙,日活也能達到8000萬。

"共享充電寶如果做好,未來也是大幾千萬的日活。中國有10幾億人口,每天用一次,也是10億次的需求。而這個路徑才剛剛開始。"

看衰者最大的質疑在於:充電寶並不像單車成本那麼高,人人都能購買,所以是個"偽需求"。

但支持者則認為,人們唯恐忘記攜帶充電寶,恰恰證明需求巨大,但供應的密度還不夠。比如迅雷創始人程浩,就曾向媒體表示,如果共享充電寶佈滿各個地點,人們自然不需要自行攜帶充電寶出門。

共享單車模式證明,在價格低廉的情況下,如果投放數量達到隨時滿足需求,人們很容易形成習慣。

陳歐有著相似的判斷:"當我鋪的點位足夠多之後,它自然會成為基礎設施"。

共享單車對滴滴的影響,或許能從側面印證。有分析稱,共享單車面世後,對滴滴出行的短途訂單產生了顯著的影響,而滴滴也在2016年斥巨資入股ofo。

聚美優品的聯合創始人、現就職於真格基金的戴雨森表示,因為成本把控和盈利模式的清晰,幾乎所有一線VC都投資了共享充電寶項目。

"這是一個需求足夠大的市場,大家都想通過這個產品把用戶圈住。其次,短期內的電池技術,還遠遠不能實現續航能力的突破。"

在分析和調研蘋果和三星手機電池技術,並對華為、小米、oppo、金立等國產手機進行調研後,街電開始快速擴張。

從2017年3月的100萬,迅速擴張60倍,到2018年3月,街電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6000萬。

今年8月,街電在支付寶小程序上累積用戶5000萬,位列共享充電寶第一,共享經濟領域第三品牌。

用戶數量達到指數性增長,也意味著街電已經成了聚美的流量池。用陳歐的話說,未來街電與聚美還會有更多連接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