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一個館長的明爭,兩個局長的暗鬥,國產良心好電影《背靠背 臉對臉》


處事辦法是外圓內方,儘量低調,少出風頭。這樣的人才能在官場活得長久,也是官場老手的普遍選擇。

影片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講述的是某文化館王副館長王雙立工作能力較強,盡忠職守多年,偶爾當幾回“代長”,但始終不得轉正。新來的館長老馬原是個副鄉長,不適應文化人的圈子,王雙立拉攏李會計等人小施手段,將老馬擠走。老馬走後,王雙立再次成為代館長,結果卻是文化局冷局長的秘書小閻接替了館長一職。王雙立再次與新館長小閻鬥志鬥法,結果氣病了。住進醫院的王雙立,再三思量後決定安心在家過日子,弄了個準生證準備二胎生個兒子。王雙立妻子正待產,領導派人來找他去開會,原來是小閻主持工作出了大問題,文化館又沒了館長。



影片將權力體制對人的控制、人性在權力遊戲中的扭曲和異化表現得淋漓盡致,意味深長。在這裡就從劇情的角度分析一下這部電影。背靠背,臉對臉,其實電影的名字其實就很有趣味。帶著一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隱喻。而電影中的人物,也都或隱或現,帶著兩幅面孔。在某一個時代、某一個國度裡敢說實話的人本就不多,敢於把那種暗地裡的事兒搬到熒幕上的人就更少了。《背靠背,臉對臉》更是中國少有的批判現實作品。



本片風格平實,毫無賣弄,大段精彩對白盡顯中國電影的戲劇傳統,人物性格暴露無疑,非常生活化,無聲處聽驚雷。故事說起來也不復雜,某地方的文化館有一個總想當館長的副館長——王雙立,為了實現這個不大不小的目標,王副館長煞費苦心,於是在這個小小的清水衙門裡上演了一系列勾心鬥角,明槍暗箭、厚黑無比的官場鬥……

官僚,遍佈世界各地,各種官僚品性各不相同。現當代國產官僚被鄧曉芒先生批為奴性十足,知識貧乏老化、缺乏創造力互相內頭、扯皮、算計的勁頭不小的人。電影裡對這類人的刻畫可謂細緻入微,對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化也有細節描寫,先不劇透了,留給大家慢慢玩味。

官僚相鬥,我們不驚訝,反而覺得理所當然,新味盎然,期待看那種東西咬來咬去,花樣翻新。可是如果把鏡頭對準弱者的陰影處,觀眾還能好受嗎?


王雙立的父親——老鞋匠。老鞋匠修了半輩子皮鞋,跟鞋還有了感情,退休後繼續幫人修鞋,甚至有時免費修,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就像小區裡常有的在陰涼處休憩的和藹老人家,每次見到你都笑呵呵地逗樂。 這個老人有一塊心病——沒孫子。只有一個小孫女紅紅,政策不讓多生,老人總覺得王家已被斷子絕孫,常常一個人在屋子裡哭,後來聽人說如果獨生子有殘疾就可以生二胎。老人有了指望。“只要紅紅殘疾,就可以讓兒子生二胎,生孫子。王家有後,我也就能含笑九泉了……”這讓我想起了《我愛我家》有一集,就是父母逼著女兒裝瘋賣傻,騙準生證。當時看的時候就是一個笑話,現在看來,更多的是悲哀,剝奪人創造生命的權利還理直氣壯,別剝奪權利的人本該讓人可憐、同情,但偏偏在反抗中生出來幾分殘忍,悲劇發生時,我們沒有恨,只剩下唏噓。

老爺子修鞋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一個人的鞋子,那人要他賠,老人倔強,沒有錢只能去賣血,兒子雙立趕到,淚如雨下、父子情深、悲情無比,人人都說老人耿直、兒子孝順,人人都罵來修鞋的不是東西!報紙標題醒目《修鞋老漢賣血只因為官不仁》,“不是東西”的東西立即被撤了職,職位空缺……

——等等,來修鞋的是官?

——是啊。

——什麼官?

——文化館的館長,就是雙立的同事啊。 故事到這裡,鏡頭一轉老爺子的陰謀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王雙立這個人物身上體現出了中國人典型的幽默特質。在影片中,你從來看不到仕途不順的他表現出焦慮煩躁的情緒,事到臨頭,王雙立永遠笑呵呵不動聲色,這是一門在世態炎涼的環境中練就的真功夫。泰山壓頭不變色,無論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表面上都能夠輕描淡寫,泰然處之。綿延千年的官場社會,造就了中國人獨特的處世哲學,隱藏自己的慾望,掩飾自己的情緒。退三步進一步,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段,應對世事的無常,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的利益,也才能夠在複雜的社會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電影大部分角色都塑造得很有意思。小李的勢利,老羅的懦弱,老冷的假正經,老爸的"深刻"等等。平淡的日常生活裡蘊藏著無數的驚心動魄。如果說"一地雞毛"裡的大單位是瑣碎和麻木的,那"背靠背,臉對臉"裡的文化館就是驚悚了。

這樣的一幫子人精湊到一塊,除了花錢照顧上下級以及為本單位謀福利,互相勾心鬥角以外,幾乎一點正事也沒幹。以至於看著看著我都快忘了這是一個公家的事業單位。這就是官府和官府管理下的文化機構。

看到最後也明白了,只有像王雙立那樣處事圓滑,對誰都留有餘地,也沒什麼理想抱負,隨遇而安的人才能在中國的很多場合立於不敗之地,你不得不承認,他居然比其他人好,比其他人有能力。如果這就是中國人崇尚和賴以生存處事哲學的話,那中國真的永遠脫離不了五千年的古代社會,也更無法進入現代社會了。中國的食品,空氣和產品質量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很大程度上得歸咎於這種圓滑的,誰都不得罪,只為自己或者本系統考慮的處事哲學。敢於說實話,認真做事,不耍花槍的人在中國絕對算勇者。

電影很真實的表現了熟人之間的交往和"方便"。在中國熟人或者人際關係太好用了,以至於形成了制度以外的完全獨立甚至公開的體系。有了熟人,就有準生證,有了熟人,就能住特護病房。九十年代有熟人就夠了,現在可能是熟人+金錢才管用。人情社會就是特權社會。總有人可以利用關係提前起跑,甚至不參加比賽就拿冠軍。這樣的環境下,何談公平? 當王館長拿著制度質問老羅時,就是強者拿規則來規範弱者的寫照。強者卻在很有“魄力”的玩弄規則。

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圍繞著馬館長的上任,王雙立在不動聲色之中,攪起了一連串的事端。譬如,他當著冷局長的面,提出李會計騰出住房以解決老馬的居住問題,但對李會計他卻說:“姓馬的看中了你的房子,要你騰出來。”立即挑起了李會計對老馬的切齒之恨,同時他也報復了李早知館長人選底細卻不給他報信的一箭之仇。繼而王雙立再利用包工頭給他的回扣為李裝修私房,既顯出自己清廉不吃賄,且對李有情有義,李會計當然感恩不盡。再例如:馬館長為安排冷局長之女在文化館的工作,求計於王雙立,王雙立表面站在老馬一邊獻上一策,似乎助馬一臂之力,殊不知王的“良策”卻挑起了文學組老宋對老馬的不滿,進而與馬館長鬧得不可開交。其結果是老宋更加靠攏王雙立;冷局長反而責怪老馬不會辦事;馬館長落得個上下里外不是人。影片圍繞著招聘考試,騰房,丟茶杯,買桌椅,查衛生,拍照片,喝煙水,蓋歌廳,修皮鞋,賣血,找出生證……情節如行雲流水,把生活常態和盤托出。事雖小,可每樁事都要捲進幾個人物,都會引起衝突,展開矛盾,直至愈演愈烈達到高潮。所有的矛盾皆因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而發生、發展。這裡蘊藏著黃建新的匠心,經典的戲劇性因素使情節波瀾起伏,好戲紛呈。把官場中拉幫結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人際關係,在漫不經心中描畫得入木三分。《背靠背臉對臉》宛如生活的流淌,看起來逼真、生動、親切。黃建新的作品往往富於人生的哲理和思想的深度,但觀賞時並不感到生澀艱深,這與他精於觀察善於提煉運用大量的生活細節有很大關係。



很難用語言來概括王雙立的性格。在機關裡,他能幹盡職,沉穩老練,不貪婪;在家裡,他孝父愛妻親子。他處事圓滑,為人乖巧;他時而狠毒、狡黠,時而可憐、向善。他與馬館長及小閻的明爭暗鬥,拚搏撕殺,實乃出自官本位的慾望。王雙立保有著濃厚的權力崇拜的歷史文化心理。王雙立“代”了三年的“館長”想“扶正”有什麼不正當?難道他做出的成績與實際能力,還沒有資格做館長嗎?然而,王雙立錯了!能幹並不意味著升遷。恰恰是對領導唯命是從逢迎討好的馬鄉長當上了館長,儘管老馬無德無才。王雙立用盡招數,終於擠走了老馬。可是,再次任命的館長居然還不是王雙立,倒是局長的親信秘書小閻。王雙立雖然懂得官場的訣竅,可他缺少的也是最致命的一條是沒有“後臺”,沒有“根子”。王雙立為了適應現實的生存環境他不得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手段之巧妙,權術之隱蔽,可謂費盡心思。在官本位的制約下王雙立法得真累,也真煩啊!這是一個何其生動、豐富的藝術典型。黃建新既注重開掘性格形成的外在社會因素,更注重對性格形成的內在基因的發現。王雙立經歷的甜酸苦辣,正是社會生活的投影。小小的一個文化館,透視出當今中國社會,在人治與法治相互衝撞下的內心矛盾與惶惑、尷尬。


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中國的千年官場文化,讓這部電影說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