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相看不厭是宣城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座城市的奮進,關鍵在精神。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2018年,是我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也是我市“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取得紮實成效的一年。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這一年,中央和省級媒體頻繁到訪,紛紛將話筒、鏡頭、筆觸對準宣城,助推我市重點報道工作更加提神鼓勁,給奮進崛起的宣城點贊,為意氣風發的宣城人民加油。

這一年,他們記錄下了活力宣城的鏗鏘足音和改革創新的宣城故事,更為山水詩鄉的魅力長卷再添新筆。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出彩:記錄活力宣城的鏗鏘足音

宣城,離滬蘇浙到底有多遠?這是時代之問,也是人民之問。

作為皖東南門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融入蘇浙滬經濟圈”到“向蘇浙對齊、在全省爭先”,從“爭當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安徽排頭兵”到“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近三十年來,我市堅持“東向發展”戰略不動搖,全方位擴大開放型發展,譜寫了一頁頁絢麗的篇章。

奮進的征程需要濃墨重彩,實幹的姿態值得大書特書。

聚焦“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主題,一年來,“奮鬥新時代——長三角改革開放再出發”、“滬宣一網通辦”等媒體集中採訪,為我市東向發展鼓足勁、加滿油。

把視角拉到基層——在蘇皖邊界的伍員山兩邊,有兩個小山村,溧陽這邊的是金山村洑家組,郎溪這邊喚作下吳村。

1995年和1998年,《人民日報》記者兩次走訪大山兩邊,發表兩篇通訊,報道了兩個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解放思想、你追我趕的發展之路。文章發表後,曾在全省引發了討論熱潮。

20年後的2018年,《人民日報》記者再次到訪兩地,採寫了《三訪蘇皖山兩邊》一稿。這篇長達2300多字的文章,再次引發了熱議。如今,“山這邊”的郎溪緊抓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機遇,在“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的征程中一往無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人民日報》 2018年12月14日 02 版 版面截圖

聚焦高質量,聚力一體化。這一年,《新華每日電訊》刊出《安徽宣城打開長三角“朋友圈”協同發展新空間》、《解放日報》刊出《宣城向東打通的不止“斷頭路”》;《安徽日報》推出《“對標滬蘇浙”的“宣城跨越”》,人民網安徽頻道推出《宣城:從“融入長三角”到“我的長三角”》……

一篇篇稿件,一組組報道,記錄下了我市東向發展的時代步伐,見證了我市深度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局的點點滴滴。

“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的宣傳有聲有色,我市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聲音也高亢嘹亮。

這一年,聚焦高質量發展,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大繁榮等主題,人民網首頁頭條推出《安徽“四送一服”:給實體經濟送來“源頭活水”》;《安徽日報》刊發《宣城“戰新產業”引領轉型升級加速跑》……

這一年,上級媒體將闊步前行中的宣城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地展現給了人們,極大地提升了我市在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活力宣城的步伐邁得更加鏗鏘有力。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喝彩:講好改革創新的宣城故事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圍繞這一主題宣傳,各級媒體緊盯講好改革創新中的宣城故事,畫出了一道道亮麗的輿論風景線和傳播同心圓。

這一年,央視網推出《奮進新時代 發展譜新篇》報道;光明網刊發《現場學習旌德集體產權改革有感》;人民網安徽頻道刊發《旌德:全面推行林長制 守護綠水青山》;中安在線刊發專題報道《宣城:綠水青山與文明鄉風詩意相連》……

小切口、大主題;小窗口,大時代。一則則故事、一串串數字背後,是宣城改革創新取得成效的最好註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我市在新一輪改革中勇立潮頭逐浪前行,打造了一批在全國全省立得住、叫得響的改革亮點和品牌,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農村改革探索了新路子、積累了新經驗。

這一年,聚焦農村改革主題,新華社推出通稿《安徽旌德:抓“三變”改革謀鄉村振興》;《人民日報》推出《安徽旌德發放三權分置抵押貸款》報道,《安徽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旌德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探路林長制改革,推動百姓從吃“資源飯”轉成吃“生態飯”——改革創新“護綠生金”》報道。

這一年,圍繞林長制、河長制等制度創新工作,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樣板的宣傳主題,《人民日報》連續刊發重點報道《安徽旌德 制度創新守護綠水青山》《安徽省旌德縣全面實行林長制:管好樹 同致富》;《光明日報》推出《安徽旌德:林長制河長制並行 成效顯著》報道。

這一年,宣城加入G60科創走廊、滬宣兩地互發全國首張異地辦理營業執照、“安徽股改第一村”花園村首次分紅、巷口橋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份份成績、一個個亮點、一項項創舉,引來上級媒體擂鼓助威,奏響鏗鏘之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18年,在新一輪民營經濟發展熱潮中,中鼎集團夏鼎湖的事蹟再次引發關注。

央視網以上下篇的形式刊發了《夏鼎湖:激盪40年,改革開放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一文,人民網安徽頻道推出了《民營企業家夏鼎湖:改革急先鋒 實業引領者》的報道……一時間,夏鼎湖的故事被重新推到聚光燈下。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精彩:擘畫山水詩鄉的魅力長卷

文化旅遊,是我市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2018年11月16日,輕輕翻開這一天的《人民日報》,在第4版要聞版,一幅熟悉的照片即刻映入眼簾,這便是寧國市方塘鄉落羽杉溼地公園。

2018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眼中的宣城

《人民日報》 2018年11月16日 04 版 版面截圖

絕美的景緻背後,離不開精心打造。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生態立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全面推進林長制、河(湖)長制等為抓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這一年,我市的文化旅遊發展大放異彩,生態文明建設步履鏗鏘。超高的“顏值”,獨特的“氣質”,吸引了中央和省級媒體紛至沓來。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揭秘文房四寶的時光密碼》欄目,通過央廣網、央廣新聞客戶端、中國之聲、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和今日頭條等多家重量級網絡傳播平臺,對宣城獨有的“文房四寶”元素——宣筆、宣紙製作技藝進行長達近200分鐘的互動式直播,讓觀眾們在參與中瞭解了製作一支宣筆、抄制一張宣紙的奇妙與艱辛,同時也展示了“文房四寶”承載的悠久歷史和地域特色。

尤其是“十一”國慶長假前後,《人民日報》推出系列生態旅遊主題長篇報道《宣紙 工序有六道 技藝傳千年》《安徽宣城:遊山水詩鄉 品徽風皖韻》《遊“江南天路” 賞山水碧連天》;隨後,《宣紙記》《桃花潭記》《宣城攬翠》接連推出,呈現人民日報宣傳現象級,將宣城的文化旅遊宣傳推向高潮。《安徽日報》頭版推出《自駕遊火了“皖南天路”》,為這張魅力長卷再度增光添彩。

我市的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更是吸睛。這一年,新華社走進宣州宣筆廠,推出了通稿《在困境中開闢傳統宣筆“新路”》;中央電視臺探訪寧國市港口鎮,播出《安徽:藝術家入村培訓人才 助鄉村振興》;澎湃新聞深入中國宣紙集團公司,推出視頻報道《世界最大宣紙面世:長14米50人撈制》……

此外,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遊月、桃花潭龍舟賽、徽菜美食節等,也引得上級媒體以多元化的報道形態,傳遞出宣城之美、宣城之綠和文化宣城的耀眼光華。

這一年,宣城聲音傳得更遠。美國彩虹電視臺、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灣中南部媒體等多批次中央外媒和境外媒體來我市開展專題採訪和拍攝,重點關注人文歷史方面。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回望這一年,我市對外宣傳工作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

展望新一年,我市對外宣傳工作將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宣城故事傳播更廣、讓宣城聲音更為嘹亮,為推動宣城高質量發展凝聚起一份重要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