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評論員:對“太平官”堅決摘“帽子”撤“位子”

天津日報評論員:對“太平官”堅決摘“帽子”撤“位子”

領導幹部在任上必須幹出業績,無論職務高低,只要“佔著位子”不幹事、“混著日子”當“太平官”,堅決摘掉“帽子”、撤去“位子”。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開展以來,我市高懸問責利劍,連續問責“為官不為”者,近日,市委又對3名市管企業領導人員嚴肅問責,持續釋放對不作為不擔當“零容忍”的強烈信號,彰顯鐵腕重拳治理“為官不為”的力度和決心。

毛澤東同志曾給“為官不為”者畫過像,“人云亦云,得過且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剖析那些被問責的“為官不為”者,或在工作上推拖等靠,責任意識淡漠,遇事推著走;或思想觀念僵化落後,不能迎難而上,沒有積極闖市場的決心和魄力;或對重要問題不敢抓不敢管,錯失發展良機。說到底,這些人把當“太平官”視為金科玉律,折射的是信仰不真、黨性不純。他們認為“不幹事就不會出事”,殊不知,不幹事早晚會出事,甚至是出大事。

回顧歷史,《唐律疏議》中即規定,只要具備法律所規定的不作為行為,即予處罰;若因不作為而產生危害後果的,則要“罪加一等”。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對事業不用心、不盡力,本身就是一種罪過。身為領導幹部,如果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一心只想當“太平官”,對分內之事總是百般推卸,一拖再拖,難保不會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可以說,“權力浪費”同樣是一種腐敗,甚至很可能比直接貪汙受賄給黨和人民造成的損失更大,不容姑息。

清廉為官、事業有為,領導幹部的職責就是幹事,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群眾需要的不是一個“只飲一杯清水”的“堂上木偶”,而是真正“該辦的事辦,該斷的案斷”的“父母官”。根治不作為不擔當,就是要以業績論英雄,以“零容忍”的態度,“開刀問斬”的鐵腕,“鐵杵磨針”的韌勁,打出一組“嚴管與厚愛”的組合拳。既加大監督力度,讓幹部在“聚光燈”下幹事,又加大問責力度,真正動真碰硬,讓“騰挪轉避繞”者失去生存空間。

嚴管是厚愛的基礎和保障,厚愛是嚴管的出發點、落腳點。我們要堅決樹立起以作為論英雄的鮮明導向,真正把敢於擔當作為者用起來,旗幟鮮明為擔當作為的幹部撐腰鼓勁,獎勵“能官”、鞭策“懶官”、調整“庸官”、懲治“貪官”,以強力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以正向激勵促進實幹擔當,使黨員幹部不僅看到“顯績”,更甘為“潛績”,形成實幹見本色、作為論英雄的幹事創業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