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不是一部對每個人都友好相待的電影。路人很難看懂。

但可以看出,主創已經很努力,為了那些能看懂的人。

給予高分的我們,大多玩過遊戲,看過TV,一刷再刷。

即便影院確有刪減,也是首回的“恩賜”。

故事的起源,是一個能夠實現願望的“聖盃”,為了得到它,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進行一次“聖盃戰爭”。由“聖盃”自行選定的七個“魔術師”,召喚各自的“從者”。一切準備就緒,魔術師帶領從者開戰,互相殘殺,直至最後,勝出者可用“聖盃”實現所有願望。

遊戲規則的設定對於從小看著《大逃殺》長大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後來的《飢餓遊戲》、《絕地求生》、《zero》......無可置疑地借鑑了“大逃殺模式”。

但它們無一例外地設定在封閉的環境中,都是為了生存才殺戮。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Fate/stay night》系列卻不一樣。

為了願望,不是為了生存。

不在封閉的環境中,彼此間的戰鬥容易傷及城市裡的無辜人。

於是,“我要做正義的夥伴!”

於是,做正義的夥伴,首先要有打敗敵人的邪惡。

於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百人。

亙古不變的難題。

於是,正義,究竟是什麼?如果僅僅為了活下去,是不難的,可以馬上放棄戰爭,但我們終究不是隻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就像,英雄是全世界的英雄,被召喚至此,各有執念。

古巴比倫的英雄吉爾伽美什;為了復仇殺害親生骨血的美狄亞;為了愛與美砍下約翰頭顱的莎樂美;古希臘神話中宙斯之子赫拉克拉斯;圓桌騎士首領,“永恆之王”——亞瑟王;日本民間傳說中的“劍豪”佐佐木小次郎;凱爾特神話中著名英雄“光之子”庫·丘林;傳說中的“山中老人”暗殺教團首領哈桑·薩巴赫......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他們活成了傳奇,活成了英雄。死後卻依舊受困在“活著的意義”裡,凝結成英靈,向聖盃討要一個願望。

曾經遺憾的,曾經沒有實現的,曾經愧於面對的。

如今,再來一次,會怎樣。

到了最後,你要明白,即便生命一來再來,也沒有完全的計策,更沒有絕對的正義。

但“我要做正義的夥伴!”也絕不是一句調笑。

既然,絕對的正義並不存在,那麼,遵循我的心的正義,實現了,就很好。

我可以為它拔刀,為它血洗全城。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於是,日本的“燃文化”與“忍文化”淋漓盡致地畫成銀幕上的人物。

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古事記》早已將真正美的英雄定義為小碓命的形象。

據《古事記》記載,景行天皇聽聞三野國造的祖先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欲娶之,於是命王子大碓命去帶其回來,怎料大碓命自己與兩個姐妹私通,另尋了兩個女人假裝姐妹倆獻給天皇,天皇心裡知道是假的,卻也沒說破。

一日,景行天皇令小碓命去看看大碓命為何早晚不出來進食,勸導勸導他,小碓命去後五日,大碓命仍舊未出,於是景行再次問小碓命緣由,小碓命卻說,自己已將兄長手腳扯斷,並將其包裹好丟掉了。

“小碓命將具有神聖性的憤怒,直接以雷霆般的行動呈現出來,他的性情純真無邪,他的行為全力以赴,沒有絲毫猶疑,極度細緻地體察上意……”(三島由紀夫)

景行天皇在他的身上覺察到“神性”的光輝,不得不賜予其悲劇的犧牲,以完成其神性的使命。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被放逐於荒野的英雄,在隱忍中哀嚎漂泊的孤寂。

這是風雅的做派,是武士的心性

在向心的正義中滋養憤怒,滋養美。

一生懸命。

日語中“拼命”的意思。

一生中,哪怕只有一件值得守護的東西,也就不算白活一場。

那麼,懸著命為它,以肉身,以心血,奮力博取。

是我們的“聖盃”。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仍然中二,仍然熱氣騰騰,帶領自己的英靈,為著自己的聖盃,在城市上空與自己厭惡的力量,決一死戰!

正義是什麼?

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百個人。

你們說的都不算!

因為我要——

拯!救!全!世!界!


//////////



《Fate》,一生懸命,為正義



投稿熱線:0871-6311400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