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铜佛像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佛教的崇拜心理从未减弱。佛像在我们心目中都是非常神圣庄重的,不信看看中国有什么寺庙就知道了。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

(1)《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像 》: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铜佛像

释迦牟尼图像学变化很少,只有坐姿和立姿两种,所施禅定印、与愿印、触 地印、转法轮印和无畏印为最常见的五大手印;而此尊降魔印释迦牟尼像, 或者说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图像学中最为重要的造像之一。尊相妙 相庄严静穆,身着袈裟,一手施禅定印,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185,956.9945,3一手施降魔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通体鎏金,整尊造像宝相庄严。

(2)铜鎏金佛像金刚总持座像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铜佛像

金刚持佛是印度梵语意译,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此尊像头戴五叶式花冠,头顶束高葫芦发髻,面相端庄,神态宁静。上身双肩搭帔帛,胸前饰项圈、长链,下身着裙,手足有钏镯装饰,是明代年间典型的拉达克风格造象样式中常见的特征。双腿盘坐于仰式束底的上半莲座上,双手置胸前结金刚吽迦罗印,此像为明代年间典型的拉达克风格造象样式。此像底部原封脏,底板有十字交杵,鎏金部分脱落但保存已经相当完美。

(3)十七世纪《自在观音》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铜佛像

也称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

在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供奉者和制作匠人把他们的精神寄托,对来生的向往,以及他们认为的神圣形象,都凝聚在佛像上。这在云冈石窟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