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老年醫學共鑄輝煌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40年,也是老年人口數量激增的40年,在這40年中,我國老年醫學和醫學領域中的其他學科一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一、我國現代老年醫學的興起和發展

1999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0%,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佔總人口17.3%,其中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圖1),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提出嚴峻挑戰。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1 我國老年人口逐年增長

我國現代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的起步時間與國際上差不多,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就順應世界潮流提出興建我國的老年學與老年醫學。20世紀50年代,北京、上海、內蒙古、湖南、湖北、四川、南京等很多省、市、自治區的老年醫學工作者也進行了大量老年醫學調查研究、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

1964年11月23~28日,中華醫學會在北京隆重地召開了“中華醫學會第一屆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會議”(圖2)。這是我國一次老年醫學劃時代的會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我國現代老年醫學(modern geriatrics)誕生的象徵與標誌。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2 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會議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1978年,北京醫院接受衛生部下達的組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老年醫學分冊的任務。1979年,老年醫學研究組成立,次年經衛生部批准成為老年醫學研究室。1980年衛生部成立了老年醫學專題委員會,尤其是1981年10月8~12日,在廣西桂林召開中華醫學會第二屆全國老年醫學學術會議,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次老年醫學學術會議(圖3),標誌著我國現代老年醫學重新起步,邁向突飛猛進的新時代,可以認為,這次會議再次吹響了老年醫學發展的號角。1984年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老年醫療保健工作座談會。1995年,老年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3 中華醫學會第二屆全國老年醫學學術會議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二、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的發展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成立於1981年10月,選舉了委員53名,併為中國臺灣省保留1名名額。當時的衛生部黃樹則副部長當選為主任委員,並繼任第二屆主任委員;第三屆主任委員由解放軍總醫院牟善初教授擔任;北京醫院王新德教授任第四屆主任委員;第五、六屆主任委員陳可冀院士;第七屆主任委員王建業教授;第八屆主任委員李小鷹教授,第九屆主任委員於普林教授。到目前為止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除中國臺灣外各省市均成立了老年醫學分會,在諸多老年醫學學術團體中,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是實力最雄厚的。

自1991年以來,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先後成立了10個學組和2個協作組,第九屆老年醫學分會下屬學組及組長分別是:老年心血管病學組組長由武漢同濟醫院張存泰教授擔任,老年神經病學組組長由中日友好醫院彭丹濤教授擔任,老年基礎醫學學組組長由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黎健教授擔任,老年呼吸病學組組長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陳瓊教授擔任,老年腎病學組組長由解放軍總醫院程慶礫教授擔任,老年流行病學學組組長由北京老年醫院陳錚教授擔任,老年消化病學組組長由上海華東醫院鄭松柏教授擔任,老年康復學組組長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張鳴生教授擔任,老年骨代謝疾病學組組長由江蘇省人民醫院丁國憲教授擔任,老年內分泌代謝學組組長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劉幼碩教授擔任。老年骨科協作組組長由北京醫院孫常太教授擔任,老年營養和肌少症協作組組長由協和醫院劉曉紅教授擔任。

1993年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增設了7位青年委員。此後每屆委員會都成立了青年委員會,第九屆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於普林教授兼任,第九屆青委會共51名青年委員,為學科的後續發展培養和貯備了人才。

三、創辦《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等學術雜誌

在老年醫學領域國內先後發行了《中國老年學雜誌》、《中華老年醫學雜誌》、《老年醫學與保健》、《中國老年病雜誌》、《實用老年醫學》、《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誌》、《中華老年心血管病學雜誌》等雜誌。《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由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於1982年創刊,初為季刊,1992年改為雙月刊,2003年改為月刊。《中華老年醫學雜誌》先後經歷了八屆編輯委員會,第一屆編委會於1981年組成,總編輯由北京醫院陶桓樂教授擔任,北京醫院王新德教授擔任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總編輯,第六、七、八屆編委會總編輯由北京醫院王建業教授擔任(圖4),中華老年醫學雜誌自創刊以來歷任編輯部主任有王敏清、王惠芹、張富秀、劉季蓉、於普林。《中華老年醫學雜誌》在創刊十週年之際,葉劍英、彭真等老一輩中央領導題詞做出了肯定與鼓勵(圖5),創刊二十週年時,吳階平院士也題詞鼓勵(圖6)。《中華老年病研究電子版雜誌》由浙江醫院於2014年創刊。老年醫學領域國內這些雜誌的出版和發行都為我國現代老年醫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4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第八屆編委會合影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5、6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創刊週年題詞紀念

四、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活動,組織我國老年醫學學術會議

1982年在德國漢堡召開的第12屆國際老年學大會,我國首次有王煥葆、王士雯兩位代表參加,其大會論文集中收集的中國學術論文也僅只有4篇。1987年在泰國曼谷召開的第4屆亞太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上有何慧德、朱志明、曾爾亢等10餘位同道參加。如今,國際上的老年醫學大會,我國代表積極參會,並組織國際會議和相關論壇。近年來,老年醫學領域積極推進老年醫學的精品會議戰略,提升老年醫學的整體會議質量和實際效果,成功地組織召開了中國老年醫學大會(圖7)、中華醫學會全國老年醫學學術會議等品牌會議,以及全國老年人常見疾病防治研討會、中國老年醫學和老年健康產業大會、老年醫學金沙論壇、長三角四省一市老年醫學會議、協和-霍普金斯老年醫學論壇、中南六省老年醫學會議、中部老年醫學會議、中法老年醫學高峰論壇、各省地市老年醫學年會等學術會議,為促進國內外、海峽兩岸老年醫學的學術交流做了大量工作,開創了我國的老年醫學學術會議交流格局,這些會議成為我國公認的老年醫學學術交流主渠道。除學術會議外,老年醫學專家還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科普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7 中國老年醫學大會

五、編撰老年醫學的專著、教材

老年醫學的專著與教材也在不斷的出版發行,如劉梓榮、王新德、趙夷年主編《老年病學》(1985年);何慧德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口地圖集》(1986年);袁鴻江主編《老年醫學》(1995年);李立明主編的《老年保健流行病學》(1996年);蹇在金主編的《現代老年醫學精要》(1999年);於普林主編的《老年流行病學》(2000年、2016年、2018年);成蓓、曾爾亢主編的《老年病學》(2004年);童坦君、張宗玉主編的《醫學老年學》(2006年)等。李小鷹教授組織全國老年醫學專家編寫的《老年醫學規範化培訓教材》、《老年醫學專科醫師培訓教材》、《內科學老年醫學分冊》。於普林教授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老年醫學》本科生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圖8),在醫學院校推動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老年醫學》課程;積極推動老年醫學在線教育,探索繼續教育的新模式,普及老年醫學理念,提升老年醫學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為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言獻策,推動老年醫學學科建設。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按照國家名詞委的要求,編寫老年醫學名詞。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8 人民衛生出版社《老年醫學》第二版

六、制定老年醫學領域臨床診治規範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及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聯合其他兄弟學會制定了臨床診治規範:(1)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07年);(2)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預防的中國專家建議(2009年);(3)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0年);(4)老年人缺血性腸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1年);(5)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抗動脈粥樣硬化中國專家共識(2011年);(6)老年人心房顫動的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1年);(7)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狀藥物治療專家共識(2011年);(8)修訂了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2013年);(9)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3年);(10)老年人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2013年);(11)中國老年患者腸外腸內營養支持專家共識(2013年);(12)老年人高血壓特點與臨床診治流程專家建議(2014年);(13)老年人認知障礙診治流程專家建議(2014年);(14)老年患者術前評估中國專家建議(2015年);(15)老年人質子泵抑制劑合理應用專家共識(2015年);(16)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17)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6年);(18)老年綜合評估技術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19)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評估與處理專家共識(2017年);(20)老年患者衰弱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21)多系統萎縮診斷標準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22)75歲及以上穩定性冠心病患者運動康復中國專家共識;(23)肌肉衰減綜合徵中國專家共識(草案)(2017年);(24)多廿烷醇治療老年人血脂異常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5)老年人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中國專家建議;(26)老年人慢性胃炎中國專家共識;(27)消化酶製劑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8)老年人慢性腎臟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29)老年人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年);(30)血管衰老臨床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

七、全國與各地老年醫學研究所、醫院老年病科不斷增加和完善

繼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成立以來,全國各省、直轄市先後成立了各地老年醫學研究所。目前,大的三甲醫院都成立了老年醫學科。2013年,李小鷹教授牽頭擬定了“老年病專科醫院基本要求”和“老年病科建設與管理基本要求”,並以此為標準儘快規範各地老年病醫院和老年病科建設。

根據老年醫學學科組成的特殊性及我國老年醫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自2010年9月21日受衛生部委託,王建業教授和李小鷹教授帶領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全體專家經過近3年的努力,制定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老年醫學科評分標準”。由當時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全體專家對申報的90餘家醫院基本條件進行了審查,按照評分結果推薦出30家醫院納入老年醫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範疇。

2015年3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式批覆同意在北京醫院設置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的成立,將使老年醫學領域的科學研究、臨床醫療、康復護理與公共衛生政策、健康管理融為一體。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的建設發展將以國際視野的眼光,積極開展對我國老年相關疾病疑難危重症的診斷與治療;示範、推廣適宜有效的診療技術;開展老年醫學人才教學培養;承擔全國老年醫學臨床轉化研究;及時將國內外臨床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並進行有效推廣等。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未來將是融醫療、護理、科研、教學、預防、管理及政策制定的“七位一體”功能的老年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核心機構。2018年5月,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同時召開了由北京醫院和Wiley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華老年醫學雜誌》(英文版)AGING MEDICINE雜誌(圖9)創刊儀式。

聚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老年医学共铸辉煌

圖9 AGING MEDICINE雜誌

2016年7月,北京醫院等六家醫院又獲批成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心致力於在老年疾病防治領域進行體制與機制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調動資源,推動臨床研究,形成覆蓋面廣、臨床資源豐富、管理規範、穩定可靠的臨床研究網絡,建立完善臨床研究高效、可行的運行機制和規範,從國家層面前瞻性、針對性地解決老年疾病防治中的關鍵醫療技術問題,推進我國老齡健康的科技支撐工作。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採用“三級平臺網絡”構架:以北京醫院為中心單位,與62家單位形成協同研究網絡,其中包括21家協同創新核心單位,41家協同創新合作單位,覆蓋全國範圍內老年醫學的優勢專科。中心單位(北京醫院)作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的一級平臺,負責協同研究網絡的總體規劃、組織建設與運行管理;協同創新核心單位作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的二級平臺,以多家在老年病學領域具有較顯著學術與技術優勢的大型醫院組成,在其所側重的領域協助中心承擔研究規劃、設計、管理並執行研究任務,必要時可以履行區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職能,與中心單位共同打造符合國際規範的臨床研究平臺;協同創新合作單位作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的三級平臺,作為重要的參研基地、輻射和推廣基地,從而構建全國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網絡。

八、國家戰略引領老年醫學領域科研

在國家“九五”期間開展了對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原發性骨質疏鬆、老年期痴呆及帕金森病等重點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截至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高科技計劃、“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關課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專項(自2010年起)都增加了老年醫學項目,這些都極大的推動我國老年醫學的蓬勃發展。2018年7月6日,北京醫院作為牽頭單位編制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指南。本專項突出“戰略前移、關口前移”,以健康維持和健康促進為重點,為加快培育健康產業提供積極、有效的科技支撐。針對當前老齡化社會的需求,重點建設解決以下問題:一是進一步加強協同創新網絡建設;二是聚焦老年醫學關鍵、核心問題,加強臨床醫學研究,加快診療新策略的產出,制定“中國方案”;三是注重醫老養老的體系建設,加快養老服務的普及推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列於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後形成的新五類國家級科技計劃中,是“十三五”期間科技部首次推出的、以老年醫學為核心、當屬本領域資助強度最大的國家級項目。

我國現代老年醫學近40年來的歷程,已從興起邁向飛速發展,一代代老年醫學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推動了我國老年醫學事業的發展、共創了老年醫學輝煌。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老年醫學工作者應有更廣泛的視野、更遠大的目標,積極推動實現健康老齡化,共同譜寫新時代老年醫學的壯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