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一說到茅臺鎮就有好多人會說茅臺酒,現在在飯桌著擺上一瓶茅臺酒那就是面子,是牌面。茅臺鎮是醬香酒的發源地,時至今日,在茅臺鎮依舊延續著傳統的釀酒工藝,這種古老的工藝能傳承到現在得力於茅臺鎮各位釀酒老師傅代代相傳。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缺失使得我們一些古老的製造工藝也隨之流失,而在茅臺鎮現在還是延續著各種傳統文化,入釀酒的門,就得先拜師,徒弟學的不好就會捱打,師傅看徒弟天資聰慧也會收其做“關門弟子”,“入室弟子”。有種武林高手收徒的樣子,但是這些能收徒的師傅並不是什麼武林高手,而他們是釀了一輩子酒的老師傅,他們將酒看作自己的生命,人與酒合二為一。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張支雲便是茅臺鎮僅有的幾位老師傅之一,提到張之雲大家或許還是陌生,但是說到他的師傅鄭應才相比大家有所耳聞,華氏茅臺酒的創始人,說起醬香酒代表茅臺酒一花三枝:華氏、王氏和賴氏,在解放後三家公私合營,當時三家酒廠共有6位酒師進入茅臺酒廠,而現在6位酒師中只有張支雲一人建在,張支雲也因此堪稱中國醬香型白酒健在的祖師爺、酒文化的活化石。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張支文8歲的時候,父母雙亡,12歲進入了酒廠工作,在酒廠打了6年雜,18歲正式進房烤酒,張支文憑藉自己天資聰慧,得到了鄭應才賞識,便收其為“關門弟子”,張支文也是鄭應才唯一的乾兒子。鄭應才將畢生所學全部教給張支文,張支文逐漸掌握了釀酒的核心技術,烤酒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其所出的酒往往是第一輪的酒有生澀味,要少出一點;第二輪酒有酸味;第三輪酒又酸酸甜甜的,像這個就是好酒了,我們稱為“大回酒”……但是,沒有第一輪第二輪酒,也調不出好酒來……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1977年茅臺酒易地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張支雲任易地實驗基地副廠長、總酒師,主要全權負責整個釀酒工藝。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經過兩年的實踐,1980年,在張支文的帶領下釀造出了轟動大江南北的“國之珍酒。次年國家副總理方毅前來酒廠視察,並對珍酒讚賞有佳,1985年國內酒業泰斗周恆剛領銜的鑑定委員會給試製品打出了93.2的高分,認為試製品“接近市售茅臺酒水平”,60歲的張支雲,這半輩子算是有個圓滿的交代了。

直到現在93歲高齡的張支雲還會回到廠子裡指導工作,匠人匠心,釀出了一輩子都在喝的好酒。

12歲酒廠打雜,18歲關門弟子,93歲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