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来了 代购走了,失去“靠山”的日韩免税店日子不好过了


电商法来了 代购走了,失去“靠山”的日韩免税店日子不好过了

图片来自CNSPHOTO


电商法的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中。随着2019年1月1日电商法正式实施,微信、电商平台上的代购们与被一并归入“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畴。这意味着,跨境代购将走向规范化,类似“人肉代购”等代购行为,在新法实施的环境下,也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更高的违法成本面前,不规范的代购已经萌生退意。

日本百货店协会1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百货店的免税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但免税客的单次消费额因中国加强限制而开始下降,免税品销售呈下滑趋势。

具体而言,日本百货店免税销售额同比增长26%至3396亿日元,免税品占所有产品的销售比重提高至6%左右,化妆品、食品和服饰杂货等商品依旧热门。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进入1月后,大阪市内百货店的免税品销售急剧减少,有的店铺1月的免税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3成。被海外客青睐的日本百货公司高岛屋和大丸松坂屋,今年1月上半月的免税销售额也分别同期减少15%和7%。

为了提高免税销量。高岛屋和小田急百货店等商家开始增加免税结算等措施,以吸引回头客;药妆店松本清则在个别门店实施直接免8%消费税的措施,其免税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一成多。与从事药妆店经营的同行相比,访日游客对松本清业绩的贡献度更高。

此外,商家还在设法增加更多便利性服务,希望通过吸引更多人进店消费来弥补客单价的下滑。高岛屋从1月28日起逐步推出可通过智能手机结算来收取免税品返税额的服务。日本阪急阪神百货也在这个月初与微信合作,让消费者可以购物后直接在百货店内收得退税款。

除了日本之外,韩国也将成为受中国电商法影响的另一代购市场。据韩国最新统计,2018年韩国免税店的业绩达到了19万亿韩元(约人民币1158亿元),令人惊讶的是,来自中国的代购一族为韩国免税店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销售额。

尽管代购这座“靠山”前景堪忧,免税店却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据韩国法务部去年11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18年10月访韩中国游客达49.7048万人次,同比增长34.6%,环比增长8.7%。显然,得益于2018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举行,赴韩旅游市场回暖明显,中国游客出现回升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在跨境电商规范化、海关监管常态化的趋势下,个人代购对销售增长的刺激,正显得“摇摇欲坠”,依赖于中国代购刷新销售额的历史恐怕难再重演。如何在旅游市场回暖的趋势下找到更可持续的增长点,恐怕接下来免税店的销售策略不得不进行一番调整。

(综合自:电商报、界面、南方网、日经中文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