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文丨雪映窗

誰也沒想到,“十年劇王”《人民的名義》爆火之後,導演李路的下一部作品會是諜戰劇。人們盛讚《人民的名義》能放進中國歷史博物館,歌頌它記錄了當代中國的重要進程,作為總製片人兼導演的李路倒是輕描淡寫:“《人民的名義》已經翻篇了,我遇到了冥冥當中註定的《天衣無縫》。”

自1月10日登陸一線衛視後,由李路執導,秦俊傑、徐璐、胡海鋒領銜主演的《天衣無縫》,展現了戰火紛飛的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在隱蔽戰線的諜戰風雲。“從不重複自己”的李路,在年代諜戰中創造性的採用雙線跳躍性時空敘事,燒腦程度令人大開眼界。

“諜戰劇有很多種拍法,有武俠演義,也有誇張表演,《天衣無縫》選擇的是真實——拿正劇的方法拍諜戰劇。”日前,接受【鋒芒智庫】專訪的李路,如此做出總結。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把諜戰劇當正劇拍

在《天衣無縫》之前,諜戰劇已從刻板套路的1.0“反特劇”時代,進化到製作偶像化、人氣演員挑大樑的2.0時代。從《潛伏》到《暗算》、從《偽裝者》到《麻雀》,諜戰劇在刻畫棋逢對手的智力對決、跌宕起伏的生死博弈上,已有諸多代表作品。珠玉在前,諜戰劇要想創新,談何容易。

“《人民的名義》後選擇《天衣無縫》,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的。我本人是諜戰劇的影迷,喜歡追劇,也常常思考它的優勢。融入諸多類型劇的元素,諜戰劇拍出來會很好看。”李路透露,他一直尋找好的諜戰劇本,恰好碰到了任泉投資、張勇編劇的《天衣無縫》,三人一拍即合。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在圈內摸爬滾打近30年,李路深知《人民的名義》與《天衣無縫》的巨大差別。前者是常年難覓的稀缺題材,後者則稀鬆平常,有太多經典先例。如何突破創新,才是《天衣無縫》的亮點所在。李路想到了“復古”的方法——讓諜戰劇重新回到正劇形式,用嚴肅劇的理念來進行創作。

沒有未卜先知與主角光環,更不會演繹江湖義氣和武功秘籍,《天衣無縫》的鏡頭既寫實又生動,刻畫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哈爾濱等地的諜戰風雲。“諜戰劇有很多種拍法,有武俠演義,也有誇張表演,《天衣無縫》選擇的是真實——拿正劇的方法拍諜戰劇”,導演李路透露。

李路還需要在劇情上做出恰當剪裁。《天衣無縫》改編自小說《貴婉日記》,作為編劇張勇《一觸即發》《偽裝者》之後的“諜戰三部曲”最終章,《天衣無縫》雖有好的小說文本,但仍需要調整。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和《人民的名義》一樣,《天衣無縫》也是群像戲,要觸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和人群,展示眾生相,這正是群像戲比獨角戲好的地方。因此我們把配角都通過劇情關聯起來,強化了群戲的觀感。”李路透露:“為了增強燒腦程度,在敘事方法上,我們還把多層時空的跳躍,改成了雙線的跳躍性時空。”

李路並非只沉浸在嚴肅化諜戰劇的創作中,《天衣無縫》中貴翼與景軒的互懟,以及“娃娃親”妞妞的加入,讓劇情在勾心鬥角的諜戰中,有了家庭生活的趣味,恰到好處地舒緩了劍拔弩張的戲劇節奏;而資歷群、資歷安、資歷平三兄弟,雖非人物刻畫上的有意為之,卻也有生動的CP感。

多談些“主義”

梳理李路導演的作品,從1993年首次執導電視音樂連續劇《孤星》,到大獲成功的家庭情感劇《老大的幸福》,以及近來的《人民的名義》與《天衣無縫》,他的身上有極其鮮明的標籤。

第一個標籤是“不重複”。從業近三十年,李路在公眾場合一再強調,“每個類型的劇我只拍一次,要是總重複,就成技術工人了”。這樣的藝術自覺與要求,直接影響就是李路的“低產”——26年時間內,李路的導演作品只有11部,還達不到兩年一部的產量生產率。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一個人的能力和思想都是有限的,一年幹三部的話,就沒有太多精力去沉澱,所以要放空一段時間再做。”李路告訴【鋒芒智庫】,他不是“流水線導演”:“因此我每一次挑的題材,都不太一樣,每次都希望在同類型中做出創新。”

另一個標籤,則是情懷與信仰。

《孤星》洋溢著依靠奮鬥來改變命運的張力,其背後湧動著社會昂揚向上的澎湃情緒;《山楂樹之戀》有對純真情感的歌頌與褒揚,映襯出時下“不相信愛情”的大眾情感迷局;《人民的名義》則完成了對人生、社會、時局的生動刻畫,折射出“正義永不缺席”的璀璨光芒——從業至今,李路的導演作品都有對真善美的堅持。

溫暖,正是李路作品的代名詞。“希望我的作品都能給人以暖流,這些作品正是情懷的外化,通過電視劇的方式傳遞給觀眾。”李路透露:“選材之時,我就喜歡偏向情懷與信仰,沒有這些關鍵詞的題材我不沾;有了這些點之後,我還要看劇本的人物設置、劇情走向,能不能拍出來;日常生活中,也要對相應的題材有思考,拍出來才會有獨特的視野。”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在李路看來,電視劇創作要多談些“主義”,一如在《天衣無縫》中,他在劇本創作時加大了正能量的比重——它需要謳歌在隱蔽戰線的英雄,要把“主義”的比例提上來。

不過,情懷與信仰並不代表臉譜化,反派人物依然有自己的完整人設。李路拿《天衣無縫》做案例,“對於反派,我首先會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寫,資歷安就有自己的愛情觀,呈現出來後,觀眾意外發現有很多萌點”。

做自己的IP

1月10日《天衣無縫》播出後,來回穿插的敘事方式與時空線索,讓觀眾有些摸不著頭腦;等劇情線索逐漸鋪開,低開高走的《天衣無縫》收視開始轉暖。

對觀眾的聲音,李路一點都不意外。“觀眾對前幾集剪輯、人物出場邏輯上的說法,我都是能接受的。藝術創作上,要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糅合到一起,尋找到最佳的表述方法,過火不行、不到位也不行。”李路表示:“觀眾往往要到5集之後才能理清人物關係和敘事邏輯,也不是人為造成的結果,而是人設相對複雜、故事線索較多。不過,只要進入到了戲中,就會有沉浸感,收視才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收視破1的《天衣無縫》,與《人民的名義》收視破8有些差距,李路倒是毫不在意:“《人民的名義》已經翻篇了,這是特定的時期湧現出的特定作品,與反腐態勢、百姓關注都有關係。我對《天衣無縫》的收視率有很開放的心態,一部作品拍完了,就放在那裡,接受觀眾的點評。善意的點評,對我今後的創作是很好的催化劑——畢竟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講,觀眾才是完成最後一道菜的廚師,聽聽他們的意見,對我的創作很有幫助。”

那麼,現實主義創作浪潮席捲全國,今後的作品是否會跟著熱點走?李路的回答是“跟著感覺走”:“2018年恰好是獻禮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有的獻禮劇讓人眼前一亮,有的則看起來非常潦草,好劇是需要時間的,不能急功近利,‘7分鐘定生死’的定律我不太同意。今後的作品,我還是要跟著自己的創作感覺走,不會跟熱點,要創作屬於自己的IP。”

對話導演李路:《天衣無縫》用正劇方法拍諜戰劇

如今,《天衣無縫》已行至中盤,劇情到半,李路除了感謝觀眾之外,還特別強調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首次嘗試B組拍攝的李路,第一次通過【鋒芒智庫】來表達對夥伴們的謝意:“感謝我的B組導演袁俊平、動作組導演康景麒,這兩位是極其辛苦的;還有我的攝影指導徐紅兵、史山峰,燈光指導李行、林豔國等,他們都在光影上盡了最大的能力;還有作曲胡小鷗,做到了全情投入。電視劇只能是團隊協作,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

李路笑言,雖然被調侃過“傳統審美與直男癌”,但完全不排斥甜寵、二次元、玄幻等偏年輕化的題材:“無論是作品的思想層面,或者媒體操作的基礎層面,拍劇都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這是我從事這行的原動力——自己的菜,自己來愛。畢竟沒有上市壓力,也沒有業績對賭,把自己調整到最好,再開始嶄新的旅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