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1月17日,将近23点,阳光100终于公告,对于这一天的股市灾难作出了回应。

内容可以总结为:集团一切正常!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我们准备回购不超过股份总数10%的股份。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既然,阳光100董事会都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不妨看看,闪崩前后,阳光100发生了什么?

1

借钱给大股东?

1月17日,四只港股集体闪崩的操作,让我这个经历过股灾的吃瓜群众再次长了见识。

领跌的两只内房股,佳源国际控股(02768.HK)一度暴跌近9成,截至收盘时跌幅达80.62%。

阳光100中国(02608.HK)一度暴跌近8成,截至收盘时跌幅超过60%。

这两家在地产行业没什么存在感,对对方应该也没什么印象的房企,居然靠这样的方式手拉手上了头条!

前者是那个在某排行榜上一年暴涨10倍的佳源集团的港股地产上市平台,2018年的销售规模实际上将近200亿。这么个规模,在暴跌之前,佳源国际的市值居然高达300亿港元,比阳光城等房企还要高,而跌后市值不足70亿港元,一夜回到解放前。

再看阳光100,创始人“万通六君子”之一的易小迪光环不再,这家企业在地产行业也声势渐弱,2018年的合约销售额比佳源国际还少,只有121亿元。而经过此番暴跌,市值只剩30多亿港元。

暴跌发生后,市场立即传出各种说法:这属于强庄股的庄家离场;这样的股价雪崩,是因为机构做空;是资金出了问题,不是大股东爆仓就是债务违约等等。

恰巧1月17日,佳源国际控股的确有一笔3.5亿美元的短期债券到期,该笔债券本金3.5亿美元、票息高达8.125%。而该公司本金额4亿美元、票息12%的N2020债券现价也跌三成创新低。

眼看债务违约要被盖章,晚间,佳源国际坐不住了,直接在官网上挂出了声明,称该3.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集团确认已偿还全数款项,目前财务状况稳健,并强调了一句“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作为难兄难弟,阳光100的管理层直到半夜终于发出一纸公告,称集团运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有能力回购股份。

在此之前,2018年12月份的一笔借款,引起了房小评的注意。那就是阳光100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向广西嘉祥旗下的公司提供1.18亿元的借款,按年利率12%计息,为期一年。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广西嘉祥的股东范晓华和刘朝晖,与易小迪、范小冲等人同为阳光100第一大股东——乐升控股的最终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持有阳光100共55.85%的股份。

也就是说1个月前,阳光100还借了一笔钱给大股东,这是债务违约爆发前该做的事吗?的确不太像。

2

规模小 负债高

房地产圈说高杠杆、高负债率、说债务违约、股东爆仓,也许都意有所指,比如XX、XXX等激进的企业,但应该从没人会把这些词与阳光100联系起来。

这类词,似乎总是用于那些步子迈得太大的房企。而2017年,阳光100的合约销售额仅为106.07亿元。2018年,阳光城的合约销售额增长为120亿元,还是算上了轻资产运营项目的收入,但这距离易小迪在2017年业绩会上披露的目标175亿元还有着55亿元的差距。

在千亿只能算中等规模的今天,阳光100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小房企了。

规模小,但阳光100的债务水平却一点不低。

截至2018年6月30日,阳光100的长期贷款及借款达139.3亿元,短期贷款及借款达45.28亿元,而阳光100的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3.66亿元。

2018年上半年,阳光100的净负债率高达234.1%,而同期的溢利仅为4.47亿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1.8%。

这样的局面与2015年阳光100从传统住宅开发向“街区综合体”模式转型的战略分不开。

阳光100回应:我们也不知道股价为什么崩了!


在阳光城100的官网上(请忽略吴尊的帅脸),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该公司主推的三类产品——喜马拉雅、凤凰街和阿尔勒,说通俗一些就是街区综合体、高端服务式公寓和特色小镇。

重运营和服务,是阳光100所标榜的转型特点,上述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是对运营水平要求高且资金回报周期长的。

对了,阳光100还接盘了李亚鹏失败的丽江文旅项目,更名为阳光100雪山艺术小镇,但这个项目的销售进展也很缓慢,甚至价格越卖越低。

2016年,曾担任北京万科总经理的林少洲成为阳光100的新帅,也许是双方理念契合,林少洲并未对阳光100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上述转型仍是阳光100的重要战略。林少洲还在阳光100内部组建了“文旅事业部”。

但2018年5月,林少洲因“有个人职业计划”,辞任公司行政总裁职位。阳光100的经营状况,并未明显获得改善。

这期间,因再融资的不确定性,标普2017年7月下调阳光100的评级至“CCC+”,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2017年底,阳光100找到金主华融金控作第二大股东,没错就是出事的那个华融。

华融金控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以每股3.1港元认购阳光100的2.35亿股新股,占阳光100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9%,认购所涉资金约为7.2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2亿元。认购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以偿还贷款、开发房地产相关的新业务及一般企业用途。

此外,阳光100还多次发行可转换债券,与配售新股一起,通过扩大股本来进行融资。

可以说,业绩的持续低迷让阳光100在资金方面一直饱受掣肘。但是,阳光100一直能找到投资者。

3

为资本打工

早在2015年,阳光100曾经由光大安石牵头的投资财团通过新股配售入股,由财团在项目开发层面提供资金,以股权、债券等模式投资,实现所谓轻资产合作模式。

也就是说,阳光100没有那么多资金自己去拿地,易小迪也认为当时负债情况不太乐观。但是,阳光100还想继续发展怎么办?那就通过引入股东战略合作,轻资产输出操盘能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多项目。

包括后来华融入驻,以及一家中信证券实控的基金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阳光100小而未死,一直能拿到新项目,其发展模式也渐渐浮出水面。

那就是不做重资产了,逐渐成为一个资本投资的平台,由股东出钱,阳光100做开发。

换句话,阳光100渐渐成为一个为资本打工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